截至目前,推送的這些文章,我自己的思想感悟少,原文和白話文譯文佔據了大部分篇幅。這是接下來要重點做出改進的。
原本打算一周讀一卷, 寫一篇筆記。實際操作起來耗時甚多,所以改為兩周一卷,每周一篇筆記。
除非面臨大考等其他特別緊急的事情,本欄目會暫停更新1周~1個月,其餘時間都是按計劃執行。
接下來要加以改進的:
1.結合自身實踐生活,寫下自己對文章內容和人物有關的所思所想,而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2.文字儘可能有趣一些,與書中人物做朋友,或調侃、或嬉笑怒罵,都可以。不必忌諱、不必畏首畏尾。儘量是真性情的體現,說錯也沒有關係。
3.在每篇文章的末尾,摘錄值得銘記的名言佳句,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一邊讀寫,一邊改進、修正,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前五卷經典名句摘錄於此,請慢慢品享。
01《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一 上篇》(點擊可跳轉)
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
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後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
《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
愛者易親,嚴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於才而遺於德。
02《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一 下篇》(點擊可跳轉)
君仁則臣直。
君明樂官,不明樂音。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
卑不謀尊,疏不謀戚。
03《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二(上)》(點擊可跳轉)
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
百裡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裡而趣利者軍半至。
04《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二(下)》(點擊可跳轉)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易》曰:『利者,義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唯仁者為知仁義之為利,不仁者不知也。
《易》曰:「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詩》云:「採葑採菲,無以下體。」
05《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三 (上)》(點擊可跳轉)
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詘,是之謂大丈夫。
06《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三 (下)》(點擊可跳轉)
愚者所笑,賢者察焉。
家聽於親,國聽於君。
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終必受詘。
07《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四(上)》(點擊可跳轉)
死者復生,生者不愧。
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不顧其害,難必不久矣。
毋變而度,毋易而慮,堅守一心,以歿而世!
夫道,善用之則百裡之地可以獨立,不善用之則楚六千裡而為讎人役。故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
國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
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以國濟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政令已陳,雖睹利敗,不欺其民;約結已定,雖睹利敗,不欺具與。
明主之所謹擇也,仁人之所務白也。善擇者制人,不善擇者人制之。
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08《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四(下)》(點擊可跳轉)
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民者安,聚斂者亡。
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
09《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五(上)》(點擊可跳轉)
趙奢曰:「君於趙為貴公子,今縱君家而不奉公則法削,法削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是無趙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邪!」
道遠險狹,譬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
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
10《品·鑑| 《資治通鑑》卷第五(下)》(點擊可跳轉)
先人有言:燕雀處屋,子母相哺,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不變,不知禍之將及己也。
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