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明荃帶大家看沒有貨櫃的香港空碼頭!香港的資金、貨物中轉沒有流到上海深圳海南,也沒有流到臺北東京,而是流到了50多年的老對手、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
僅4月新加坡外幣存款同比飆漲4倍,達到了269.7億新幣,創30年來最高記錄!開戶數爆漲,都是香港資金。
香港港有15個港區:香港仔、青山(屯門)、長洲、吉澳、流浮山、西貢、沙頭角、深井、銀礦灣、赤柱(東)、赤柱(西)、大澳、大埔、塔門和維多利亞。其中維多利亞港區最大,條件最好,其平均超過10米深的港內航道,使大型遠洋貨輪可隨時進入碼頭和裝卸區,為世界各地船舶提供了方便而又安全的停泊地。
與此相匹配的是,香港還擁有優良的港口設施和高效的作業流程,港口管理先進。香港的貨物裝卸作業素以高效見稱,貨櫃船在港內的周轉時間平均約為10小時。其港時容納上百艘船舶靠泊和進行裝卸作業。
香港不僅擁有貨櫃碼頭,而且還擁有石油、煤炭、水泥等專用碼頭。其港口費率在世界上屬於最低的。連續幾年位居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一的香港港,在2005年被新加坡取代居第二位後,2006年仍然居第二位,吞吐量為2323.4萬標箱,與2005年同比增長率為2.8%。香港港是自由港。有海上航線20多條,通往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個港口。每年進出港旅客達1000萬人次。香港無論是從港口設施的船艙噸位、貨物處理量和客運量而言,都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受到全球貿易疲軟、碼頭用地不足、內地碼頭崛起等諸多因素影響,2015年前11個月,香港碼頭貨櫃吞吐量被寧波港趕超,導致2015年全球排名進一步下滑至第五位。
另據報導,香港碼頭2015年前11月貨櫃吞吐量下跌8.9%至1863.9萬箱,寧波港則上升6.38%至2053.9萬箱。
內地港口方面,上海港繼續保持全球碼頭「一哥」地位,前11個月貨櫃吞吐量升3.33%至3347萬箱;深圳港吞吐量微升1.27%至2218.19萬箱,保持全球港口排名第三位。
香港碼頭貨櫃吞吐量已連續17個月下跌,以平均每月169.4萬箱的吞吐量計算,料全年香港碼頭吞吐量約2033萬箱,按年跌8.5%,是自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05年,是香港港口的歷史轉折點。這一年,香港世界第一大貨櫃港口的位置拱手讓與新加坡。2016年,香港貨櫃吞吐量排名全球第五,位於上海、新加坡、深圳和寧波舟山港之後。
葵青貨櫃碼頭,位於香港新界西葵青區藍巴勒海峽兩岸(葵湧-青衣港池)。2003年,貨櫃碼頭的範圍擴展至青衣南部,因此有了葵青貨櫃碼頭。共有9個貨櫃碼頭,佔地279公頃,提供24個泊位,水深15.5米,深水岸線8530米。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幾大碼頭運營商在香港的「勢力劃分」狀況:
1.現代貨箱碼頭,經營香港葵湧一號、二號、九號(南)碼頭共計7個貨櫃泊位。
原是九龍倉的聯營公司,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004.HK)始創於1886年,九龍倉初始只持有現代貨箱25.6%股權。但1994年後,現代貨箱的兩個股東馬士基和英國鐵行輪船公司先後向九龍倉多次出售其所持股份,令九龍倉持有現代貨箱的股權大幅上升至50.84%。目前的股權構成如下圖所示:
現代貨箱最早的主席是上海出生的吳光正,是香港著名商人,已故船王包玉剛第二女婿。1996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吳光正曾參加競選並為此辭去所有上市公司職務,但最後落敗,由董建華勝出。吳光正此後轉為九龍倉集團首席顧問,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曾任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2000~2007年)。九龍倉集團現主席為有豐富經驗的老臣子吳天海,吳光正兒子吳宗權空降接任香港的上市地產集團會德豐有限公司(00020.HK)主席,繼續掌控九龍倉集團業務。
2.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英文:Hongkong International Terminal,簡稱HIT),經營香港葵湧四號、六號、七號、九號(北)碼頭共計12個貨櫃泊位;與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共同經營8號(東)(西)的兩個泊位。
原本是和記黃埔港口的附屬公司,和記黃埔港口的股東為和記黃埔(後改組為長江和記實業)80%及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20%。其後,香港國際貨櫃碼頭被注入和記港口信託。長江和記實業是香港交易所主板中最大的上市公司,經營五項核心業務,包括港口及相關服務、零售、基建、能源及電訊。和記黃埔港口於1969年成立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經過不斷積累和擴展,現已拓展至全球其他物流及運輸相關領域,包括郵輪碼頭、機場、分發中心、鐵路及船舶維修。和記黃埔港口歷年貨櫃吞吐量如下:
3.杜拜環球港務集團經營香港葵湧三號碼頭1個貨櫃泊位。
香港葵湧三號碼頭原有股東為SEALAND,1999年7月,馬士基以8億美元收購SEALAND的國際貨櫃業務。2000年12月三號碼頭改名為環球貨櫃碼頭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2月杜拜港口收購了三號碼頭全部股權,並於2013年3月向澳洲貨倉營運商GOODMAN出售75%股權。三號碼頭後方的亞洲貨櫃物流中心,將分散的碼頭裝卸、堆場、倉儲、運輸、包裝等各環節的單一經營活動集中為「一條龍」經營。物流中心分A/B兩座大廈,A座7層,B座13層,其中A1-6,B1-12為各種倉庫,A7、B7、B12設候車位,頂層設寫字樓,M層設維修服務間,底層提供銀行服務,以功能分區,相互融為一體。
4.中遠-國際貨櫃碼頭(香港)有限公司和亞洲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分別在八號碼頭東和八號碼頭西各自擁有兩個泊位。
2016年12月19日,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及和記港口信託宣布,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中遠-國際貨櫃碼頭(香港)有限公司及亞洲貨櫃碼頭有限公司籤署統籌經營協議,共同管理及營運香港新界葵青四號、六號、七號、八號及九號碼頭(「碼頭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