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區第一次以一個行政區名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應該是1951年12月,當時隸屬於武昌縣第九區,全部劃入武漢市,成為武漢市青山行政區。1952年6月,武漢市青山區撤銷,重新劃歸武昌縣,仍為第九區。
1955年2月,隨著建設國家鋼鐵基地和城市發展需要,武昌縣第九區21個鄉鎮劃入武漢市,與武漢市南湖區3個鄉、東湖區1個鄉合併組建青山區。青山區這個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黃山市之所以叫黃山,因為此地有座大山就叫黃山。青山區之所以叫青山,也是因為這裡有一排首尾相連的青青山丘,由磯頭山、鴉雀山、鄒家山、營盤山、祖墳山5座山嶺組成,如今叫磯頭山公園。
磯頭山過去曾名為青山磯。
青山磯最早的文字記載,出自於宋代詩人陸遊。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詩人陸遊經過這裡,在《入蜀記》卷三寫到「過青山磯,多碎石淺灘,晚泊白楊夾口,距鄂洲三十裡。陸行止十餘裡」。有人判定,青山命名就是因此而來。
當然,還有人抬出了另一位歷史名人王世貞。公元1574年,明代文學家、文壇領袖、「後七子」之首的王世貞,曾溯江北上鄖陽赴任,見此地四周皆黃,一山獨青,相鄰的小鎮巷街幽深,商賈雲集,遂流連不前,寫下「武昌在前頭,逡巡不肯去。為愛青山磯,且對青山住」的詩句,青山區之大名大概由此而生。
最近同武漢市青山區文化名人、年逾八旬的著名文學評論家黃自華閒聊青山,他卻語不驚人誓不休地提出:「青山不是山,是一個人的名字」。
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有個姓駱的大家族,駱家有個少爺叫「青山」。這個年輕英俊的小夥子愛上了東山頭貌如天仙的少女桃花。按說他倆郎才女貌,確實是天生一對,地設一雙。但是桃花和青山是遠房姑表親戚,按宗親排行,桃花要比青山長兩輩。依照習俗,兩人絕對不能成婚,否則是亂倫大罪。
於是一對相親相愛的情人被迫拆散,在父母的強制下各自陷入不幸的婚姻。但兩人多少年來依然是藕斷絲不斷,青山每年都要在桃花家對面的山坡上種植一棵桃樹,藉此寄託對桃花的情思。而桃花每到桃花盛開的季節,只能獨自坐在桃林回憶著和青山在一起的那些甜蜜的日子……
不稱心的婚姻,使青山無心理家,整日放蕩遊玩,沒多久偌大的一份家業被揮霍殆盡,只留下他養的那隻老鷹成為唯一的夥伴。說也奇怪,那老鷹很通人性,主人要吃點魚肉野味什麼的,只要稍加暗示,不到半個時辰準能弄一些回來。
再說桃花嫁人後生一子取名叫懷山,暗寓「懷念青山」之意。懷山10歲時,丈夫病亡,她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心頭肉,出出進進形影不離,只是同青山幽會時礙手礙腳。好在那隻老鷹很解人意,總把懷山領到遠遠的地方去玩,讓主人們盡情交談。
一年春天,小懷山病了,病中說想跟青山叔的金翅老鷹玩,非要見到鷹才肯吃飯。桃花成家後,雖然與青山還常常約會野外,但從來沒去過青山的家,這次因愛子心切,她顧不得別人的流言蜚語,親自登門求助。
青山和妻子見桃花第一次上門,無別物招待,就悄悄將那隻老鷹殺了煨湯。桃花吃了飯、喝完湯後,提出小懷山病中想逗鷹玩之事。這一下把青山驚呆了,情急無奈,只得實說。桃花聽後也急得六神無主,連聲說:「不好辦……」回到家裡,兒子見母親沒帶老鷹回來,一口氣上不來就死了。桃花如同五雷轟頂,哭得死去活來。
青山因失去老鷹做伴,再無臉與桃花約會,孤獨憂鬱,不久得了重病。桃花亦因思念青山心切,不顧外人議論前往駱家探望青山,並迴避他的妻子告訴他,小懷山正是他倆的骨肉。青山聽後悲憤至極,也一命歸天。
一下失去了兩個親人,桃花哭了兒子哭青山,哭了青山哭兒子,只哭得百轉迴腸淚洗面,芳心撕碎魂繚繞。不覺又到桃花盛開的季節,桃花坐在桃林,見樹上流出亮晶晶的眼淚(桃膠),心想:「你們也哭青山啊!」想到這些桃樹都是青山寄託對自己的情思而栽,然而自己又給他什麼呢?想著想著,突然想自己不是總在哭「青山」嗎?為了永恆的紀念,於是就買了塊特大的碑石,並在上面刻了鬥大的「青山」兩字,立在他的墓前。從此以後這裡被稱為「青山」,後來桃花也變成一棵桃樹緊緊依偎在「青山」邊。不幾年桃樹越來越多,一到春天,紅若映霞成了一片花的海洋,人們把東山頭稱為「桃園村」,以紀念這對情深意長的情侶。民國初期「青山」石碑還在,後來武漢淪陷,日本侵略軍佔領此地,桃園村的滿園桃樹被日軍砍光,闢作養馬場,石碑也湮沒得不知去向。
孰對孰正確,不與評說,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