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早產被診斷為腦癱兒,父親決定進行特訓。2012年,3歲的南京男孩何宜德因在美國郊外雪地裸跑訓練意外走紅,人稱「裸跑弟」。4歲時他獨自駕駛船出海,5歲開飛機,6歲給50多國元首寫信,7歲出自傳。11歲從南京大學畢業……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能完成的事,這個男孩在11歲之前都完成了,那麼他的「開掛」人生是怎麼開始的呢?
何宜德在6個月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對他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每天長達8個小時。2歲的時候,他經常和父親一起爬紫金山,這麼小的孩子堅持爬到了山頂。每天堅持訓練的項目是我們常人無法企及的,各種車的訓練、快走慢跑、跆拳道、武術……小小年紀就開始了遠途跋涉旅行,最長持續時間十天,每天要走十公裡以上。看到這裡,你是否在想一個成年人都不一定堅持下來的事情,這麼小的孩子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呢?這完全「歸功於」何宜德的父親「鷹爸」。
2016年鷹爸開辦了「鷹爸公學」,推崇的是「軍事化管理」,讓孩子們更「聽話」。根據可查到的資料現實,寄宿生每月學費一萬,後因無辦學資質被叫停。宣傳的應該就是何宜德式的教學方法,怎麼讓孩子成為一個別人眼中的「天才」。何宜德在南京大學3年就畢業了,讀的是南京大學成人繼續教育學院自考專科學業。鷹爸以兒子的「裸跑事件」為教育案例,出了書,《鷹爸教育》和《我是鷹爸》。何宜德成名後,商演、為自己的自傳宣傳的活動絡繹不絕,據鷹爸所說,何宜德通過上節目已經賺了50多萬。還有聽起來並不可能的「三次穿越羅布泊」之旅,主要是汽車駕駛,少量徒步,這一行招募了十多個孩子和部分家長,2015年的時候收費已經到了29800元一個人,十天的收入就有60多萬元。神童的「製造」,有幾分為了這門「生意」,有幾分又為了孩子的未來呢?
這讓我想起了一天寫兩千首詩的14歲女孩岑怡諾,令人瞠目結舌。按照一天創作10小時來算,平均18秒創作一首。顯然這樣的輸出速度無論是手寫還是打字都是無法達到的。我們假設一天2000首是一天不吃不喝創作24小時的極限速度,那平均一首也需要43秒。假設平均一首「詩」有20個漢字,需要在2秒內寫完一個字才能滿足這種高額輸出。顯然,成功學和「天才少女」的人設背後是父母為了利益過度包裝孩子,本來孩子天資還不錯,不被過度消費,可能發展還會更好。
都說父母最難當,得照顧孩子的吃、穿、住、行,輔助孩子學習,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家立業,結婚嫁人,從小到大,沒有一天不操心。可是父母也最容易當,激情一次,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不用上崗證,不用考試,就是父母了,成了一個孩子的監護人,要對另一人的人生負責了。可是有些人都沒有學會對自己負責。教育孩子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應該讓他們像一個正常孩子一樣健康成長。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成功成才,但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更希望他們身體健康、心態平和、品行端正,過著正常快樂的生活。而絕不是打著為孩子著想的幌子,一味地利用孩子掙錢掙名掙利。
即使是天賦異稟的孩子,不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要犧牲很多遊戲、在爸爸媽媽懷裡撒嬌、和小朋友們在院子裡瘋玩,那些屬於孩子無憂無慮的幸福時光。這些快速的成就,是不是在父母的高壓之下或者父母的期望之下達成的?而童年是我們能夠無憂無慮,在親密之人照顧下度過的時候,只有被充分照顧和形成了良好的依戀,只有在這個時光中,我們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長大我們才能懷著一顆安然之心屹立在複雜的社會之中。
孩子就應該像個「孩子」,長大了才能像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