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裸跑、11歲南大畢業……「鷹爸」把兒子帶偏了嗎?裸跑弟這樣說→

2020-12-23 解放日報

這些天,何烈勝成了「祥林嫂」。鋪天蓋地的輿論堵在他心裡。

52歲的他像個孩子一樣較真地搬出一摞摞資料,說:「這個簡歷絕對是保守了,不是吹牛,更不是作假!」

他口中的簡歷

指的是最近在網絡爆紅的一份

「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南京紫金山,3歲在雪地裡裸跑,4歲參加國際帆船比賽……10歲一年內通過了20門自學考試課程,11歲南京大學畢業,12歲準備同時讀碩士和博士。」

簡歷的主角是何宜德,自3歲在雪地裸跑的視頻被傳播後,他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裸跑弟」。而何烈勝則被稱作「鷹爸」,是此後這份簡歷的主導者。

有人質疑自考專科一年只有18門,如何考到20門?何烈勝就下載了成績單,一門門劃給記者看,「專科一年是只有18門,但他們想不到我們是專科本科同時讀的。」

只是,人們真的只是在較真數字嗎?事實上這些年,外界對何烈勝教育方式的質疑從未停止。

在一篇質疑「鷹爸」的文章後,一則評論寫道——「厲不厲害是成人世界的事,關鍵是孩子自己如何看待這些看上去很牛的事。」

我們決定去問問這個12歲的孩子。

何烈勝搬出一摞摞資料。王瀟 攝

在質疑聲中長大的「裸跑弟」

這一天的序幕,以是否要帶何宜德去旁聽一個路演拉開。

何烈勝尋到一個機會,可以帶何宜德見識一下創業項目路演。但妻子何龍會不願意,因為幾天後就是本科自考的最後3門。

「你自己想去嗎?」記者問一邊的何宜德。「當然想啦!」他吐了吐舌頭,鑽出了門。他早就習慣了這種爭執。

4年前何烈勝將這裡租下,創辦鷹爸公學。如今字樣已被摳去。王瀟 攝

颶風的中心總是平靜的。

7月23日,南京東郊紫金山腳下,幾間農民住房五彩斑斕的外牆已經褪色,「鷹爸公學」、「小鷹學飛 成長革命」等字樣只剩輪廓。4年前何烈勝將這裡租下,花100多萬元整修,創辦鷹爸公學,對標英國的伊頓公學,但2018年因不符合辦學資質被叫停。

2樓房間,何宜德就坐在桌前自習,黑色短袖T恤、短褲、運動鞋,看上去挺結實,聽到聲響,抬頭便是清脆一聲問好。過去幾年,他就在這裡自學、玩耍、備賽。客廳裡一整面牆都是他參加機器人比賽獲獎的獎狀獎盃。

客廳裡一整面牆都是何宜德參加機器人比賽獲獎的獎狀獎盃。王瀟 攝

總體而言,何宜德不是一個愛說話的孩子。雖然他的父親創造了很多讓他開口的機會,如接受採訪、參加演講培訓、公開發言等,但他都是儘量簡要地回答。

不過記者來訪前兩天,網上爭議最猛烈時,何宜德還是「氣壞了」,主動跟父親說想發微博。何烈勝表示支持,他於是連發兩條:

一條感謝大家的關心,「其實我也沒什麼成績,也更談不上成就。從小我爸爸就對我嚴格要求,以及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而已」。另一條描述了自己的早產經歷,「經過醫生的治療和在我爸爸的訓練下,現在的我,身體很好」。

發過微博後,他感覺內心平復了,「不想再看評論,應該都是批我的吧,不過現在覺得沒有那麼重要了,這些事我確實做了,就不用去管他們怎麼說了」。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在質疑聲中長大的孩子:

出生時

他早產,被評估可能腦癱,離開保育箱的第10天,他就被父親置於25攝氏度的水中遊泳,遊泳館工作人員說何烈勝神經病。

2歲時

父親帶他爬紫金山,全程自己爬到山頂,回家時下了車,他太累了,哭著要抱,父親堅持不抱,也不讓母親抱,在鄰居的圍觀中,他硬是手腳並用爬回家裡。

3歲時

他們一家在美國紐約過新年,恰逢大雪,他被要求在冰天雪地的街頭裸跑,穿著黃色小短褲的他令人揪心地哭喊:「爸爸,你能不能抱抱我!」爸爸不僅不抱,還讓他往雪地裡趴。視頻讓父子倆一夜爆紅。有記者採訪他,「討厭爸爸嗎?」他笑嘻嘻大喊:「討厭!」「最想幹什麼?」「睡!玩!」還是天真地笑,一邊轉著圈。

4歲時

他被南京一所小學破格錄取,報到的當天,聞訊而來的記者排成隊;

5歲時

他開飛機,上了央視報導;此後,媒體對鷹爸體罰是否合理時有爭論。

6歲時

他出版的自傳《我是裸跑弟》裡記錄了許多心聲——「在家裡,我最喜歡涵涵(何宜德妹妹),因為涵涵不打我,其他人都有可能打我。」「我最害怕的事情是爸爸打我,因為爸爸很兇,我覺得爸爸打我是對的,也是不對的。」

……

幾乎毋庸置疑的,何龍會的反對無效。鷹爸帶何宜德出了門。

「孩子的成長要靠家長逼」

路演所在的大樓很快到了。電梯門打開,何宜德走進去,順勢用手擋住門,直到後面人都進入後才放下。

他有超過年齡的成熟。比如從來不吝嗇自己的問好;主動給客人倒茶、適時添水。

這符合何烈勝的要求:「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首先得是一個好服務員(能降低身段)、好秘書(能縱觀全局)、好記者(能發現問題)。」

路演開始前,他給何宜德布置題目:「今天我們只聽一個半小時,聽了以後要思考:一、路演是怎麼做的, 二、有沒有規律可循,三、每個項目各有什麼問題。

何宜德點點頭,打開筆記本。

52歲的何烈勝是常州人,南京教育學院畢業後,在中學教物理7年,他曾耿耿於懷為什麼在教師崗位上呆這麼多年,「其實18歲就該下海放飛夢想」。後來他摸爬滾打,把企業打造成禮品行業翹楚。

他覺得這得益於7歲在親戚家生活的一年。親戚家管教嚴格:早晨6點起床晨跑,「冬天風吹在臉上像刀子」,每日練習珠盤、作畫、寫大字。做不好不給飯吃,還有體罰。如今回想,他「最感激這位親戚」,「晨跑鍛鍊體質,珠算訓練大腦,寫大字訓練注意力」。

他後來問父親為何不讓自己繼續在那接受教育,父親說,不是你天天吵著回?他繼而說:「小孩子不懂事,大人難道不知道什麼是好是壞嗎?」

這段經歷讓他悟出,孩子小時候的成長是要靠家長逼的。「一奶餵大的小狗崽,有的成了警犬,有的成了草狗,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因為一個接受了專門的訓練,一個沒有。」「家長要做教練員。馬俊仁叫王軍霞跑多少圈,她是不是就得跑多少圈?你說這個叫專制?我認為是教練的職責。」

何烈勝習慣拆解目標。他管理企業時,員工每日需提交一日計劃,登山也是考核業績之一。在鷹爸公學中,他制定了一套「星幣」考核制度。他強調的要素,如體商、智商、德商、情商、膽商、逆商、心商、靈商、志商、財商等全部可以量化,成為考核指標,每日結算。

比如,膽商——今天有沒有做一件大膽的事(5星幣);情商——今天有沒有禮貌,主動聯絡別人(5星幣);德商——有沒有做到分享(5星幣);體商——長高1釐米有大額獎勵(100星幣)——這樣就要多喝牛奶、酸奶、多跳繩。

他為孩子的一些選擇感到得意,比如他的兩個孩子會捧著書到地鐵裡晨讀,既完成了晨讀任務,又完成了「膽商」任務,「一石二鳥,聰明!」

這項辦法一直延續至今,並不斷升級。不同於很多家庭引入的代幣制獎懲制度,鷹爸要求,沒完成的項目不僅沒有進帳,還要倒扣。同時,一天裡早中晚飯、住宿費都要交星幣。如果沒有「存款」,就要餓肚子。

星幣有不同面值。王瀟 攝

自考這條路,是他為何宜德選擇的。作為一個體制內教育親歷者,他厭惡那種「一分刷掉上萬人」的體系。有人看不上自考文憑,也有人諷刺何宜德「南京大學在讀」原來只是專科,他說那只是很多人不了解這條道路,自考本科本來就必須先經歷自考專科這條路。

9歲時,得知要去自考,何宜德有點怕:「爸爸我能考上嗎?人家都是大學生!」何烈勝就跟著一起報了名,陪兒子一塊兒考。那一門,他71分,何宜德72分,從此何宜德不怕了。

「就像爬珠穆朗瑪峰,別人都是爬北坡,我們只是繞了條路到尼泊爾,從南坡上了。」他告訴兒子。

父子倆的日常交流並不疏離

從路演回去的路上,何宜德突然想起昨晚打機器人比賽的一個夢。他抱住駕駛座後背,和何烈勝興奮地聊起來。「我想到了怎麼把三個箱子壘起來!」他比劃著,「豎著裝三個抓手,這樣壘第三個的時候,前兩個不會塌!」

與外界印象不同的是,父子倆的日常交流並不疏離,甚至可以說得上親密。

何宜德也說不清改變具體發生在哪一階段。「他現在細節已經不怎麼管我,大方針上我也是基本上同意,而且他也跟我商量的。」

回來以後,他坐在房間裡和記者單獨聊了一會兒。

「網上有些人說,在你6歲之前的簡歷應該都加上『爸爸要我』怎麼樣,是這樣嗎?什麼事情是你自發要去做的呢?」記者問。

「3歲以前可能有些事是爸爸非要我做,但像4歲參加帆船比賽、後面參加機器人比賽都是我自己想去的。我當時4歲進入小學有帆船選修課,每周一次,有時候兩周一次,訓練之後就聽他們說有一個比賽,我當時在學校裡一個最好的朋友也參加了,我就跟爸爸講,我也想參加這個比賽,後來就開始訓練;機器人比賽是我之前買了一盒樂高就覺得挺好玩的,後來參加學校培訓班,就知道有vex的比賽。」

記者:那8歲從二年級直接跳六年級也是你自願的嗎?

何宜德:實際上我沒有跳那麼誇張。我4歲開始學一年級,二年級暑假就把三年級學完了,直接跳到四年級了。後來我轉到我們家旁邊這所學校,四五六年級都是跟著上的。

記者:你會覺得身邊人年齡差距大嗎?

何宜德:他們沒有嫌我小,只要年齡不會差太大,基本上都可以成為朋友。我4歲時最好的朋友是7歲。

記者:遇到爸爸堅持,媽媽又為你很擔心的情況怎麼辦?

何宜德:基本上還是看我。

記者:很多人說你爸爸體罰小孩是不對的?

何宜德:懲罰的當時總是恨的,但過一段時間再想,就會覺得爸爸是對的。

眼前這個孩子,時而成熟,時而稚氣。去年暑假父親開了家耙耙糕的點心店,他說確實能用到很多營銷學的知識,不過今年因疫情關了店,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再做奶茶了,做奶茶好玩」;他喜歡《復仇者聯盟》,馬雲和任正非是他的偶像,「覺得科技挺厲害」;他並不排斥鎂光燈下的感覺,覺得錄製節目「像玩闖關遊戲」。所有的對話裡,聊機器人是最滔滔不絕的。

「很多人說機器人就是砸錢就能參加、獲獎,是這樣嗎?」記者問。

「不是。比賽一開始可能沒有那麼緊張。先打六場,每次都抽兩個隊配合完成一項任務,比如說今年是把方塊拿出來,明年是把球投進去,後年是把東西壘起來,任務基本一個機器沒法完成,所以要學會協同合作。六場後取個平均數。後面的比賽就比較難了,比如自動賽,你不能碰機器,要寫一段代碼,一般2000行,讓機器人自己完成一分鐘。這不像在虛擬世界,你讓他走幾步就走,現實中它可能這裡輪子卡到了,這裡馬達壞掉了,都會有影響,所以是非常難的。」「比賽經常驚心動魄的。去年我腿骨折了,因為坐在輪椅上,很難觀察機器人的行動,不過那次名次還行;還有一次操作是把球投進框裡,球在邊緣轉了好幾圈,挺嚇人的,最後還是落進框裡了。」

晚上九點半,他終於忍不住打了個呵欠,「今天起得有點早」,他解釋道,但還是堅持把所有問題回答完畢。

何宜德的一周學習表。王瀟 攝

教育是否成功,誰也說不清

8月1日和2日,何宜德完成了本科自考的最後3門,3日啟程赴河北錄製一檔節目。之後他打算去青島。

這個暑假,他計劃帶極少出門的70歲外婆去青島玩,還在家庭群裡發了個眾籌,湊到3000多元。他早早就制定好了行程。他對住宿的講究超過吃,所以住是在預算範圍內選最好的;每日行程精確到小時,路程、時間,連打車費用都在網上查好。

王麗萍覺得,至少到現在何宜德看起來沒有走歪,不容易。她是南京中山小學原校長,曾獲「全國十佳校長」稱號。初識何烈勝是在南京一公辦訓練營,正是裸跑視頻備受爭議之時。

她曾經認為鷹爸過於嚴苛,會教育出膽小、迷信權威、缺乏創新的孩子。

她印象最深,一次去上海錄製節目,在火車站遇到一位乞討者,因急著趕車,何宜德隨手丟下幾塊錢後就趕路了,沒在意對方說的感謝。何烈勝迅速喝住幾人,要求何宜德折返回去,說300遍「奶奶對不起,我錯了」,上車後還罰做伏地挺身,來來往往的人流中,何宜德一邊哭一遍做完。

一個討論會上,何烈勝讓何宜德談談自己的想法。何宜德剛起了個頭,「我的建議是」,何烈勝突然板起臉,「把這句話說十遍!」何宜德幾乎沒有任何遲疑地重複起這五個字來。「再大點聲!」何烈勝繼續嚴厲地說,「再說十遍!」「好就按這個音量,說吧。」

王麗萍總是鼓勵何宜德「頂撞」鷹爸。她說:「真正的人是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要有思辨能力,不要迷信爸爸的做法。沒有誰是100%正確的,你有自己的想法,就要說出來。」

但何宜德當時的回答震懾到她——他很認真地說:「王校長,我知道。爸爸幫我設定目標,原來我也有點埋怨,我也想玩,但是我覺得我爸爸設定的目標是對的,比如說機器人比賽,比如說穿越羅布泊,我都成功了,我就找到另外一種自信和開心。」

王麗萍總在想,所謂專制教育的弊端,為什麼沒有在何宜德身上體現,或許有她與何會龍的一些緩衝作用,但更多的還是何烈勝的一以貫之,「他不是今天寵孩子,明天又罵孩子。他的價值觀始終一致的,而且以身作則。」

鏡頭後面的鷹爸,也有一些外人不了解的柔情。比如,他要求8歲女兒每天自己搭1個多小時地鐵上學,不讓大人接送,但給她買的是一塊定位手錶,又擔心手錶萬一被人剪斷,於是書包裡也裝了定位;他帶6歲的何宜德去鬧市區賣報紙,躲在一邊,但給孩子掛一個黃哨子,有需要,吹一下,爸爸就會出現;第三次穿越羅布泊的時候,何烈勝堅持要帶自己80多歲的父親,即使老父親有糖尿病、有腦梗、不能控制排便,只因為父親說過「想去第一顆原子彈試爆的地方看看」。

當然,教育是否成功,誰也說不清。

何烈勝在給何宜德與何宜靜進行星幣結算。王瀟 攝

晚上睡前,是每天雷打不動的「星幣」結算時間。把每日任務一一報出,做到的獎勵,沒做到的倒扣;之後再交飯費和住宿費。當天,何烈勝宣布今後住宿費「要漲到20塊」,後面還可能收個人所得稅。

上一次住宿費從5星幣漲到10星幣時,女兒何宜靜發了一通脾氣:「爸爸,這是你自己的遊戲!我不想玩!」

「你們自己出去看看物價,賓館住宿費起碼200元一晚,爸爸收20貴嗎?」何烈勝說。這個理由聽上去有點牽強,但兩個孩子最終還是接受了。

過了幾天,何宜德微信上給記者發來一個笑臉。記者回復後沒有下文。

想來,這一天他「主動聯絡別人」的任務,算是達成了。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王瀟

微信編輯:皮小姐

校對:泰妮

相關焦點

  • 11歲 你還在上小學「裸跑弟」南京大學自考畢業了!
    作為中國兒童啟蒙必背唐詩之一,這首詩可以說是無人不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首詩的作者駱賓王七歲就寫了這首《詠鵝》,怪不得被人稱為「神童」。還記得8年前那個在雪地裡訓練的3歲「裸跑弟」嗎?如今,11歲的他人生又開掛了,這個「神童」到底是怎麼煉成的?
  • 「裸跑弟」父親「鷹爸」:13歲的兒子將碩士畢業,正在聯繫讀DBA博士
    本期「當事人@你」的當事人是裸跑弟」父親「鷹爸」。 新聞背景: 2012年除夕清晨,一名來自南京市、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4歲幼童,以裸跑方式在美國紐約-13℃的雪地中迎接2012農曆新年。這段視頻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網上,4歲「裸跑弟」迅速引來了網民關注。
  • 「鷹爸」訓練4歲兒子雪地裸跑 引網友罵聲一片
    對於這位勇敢的「裸跑弟」,很多網友的第一反應就是心疼,不少網友對於這種偏向於極端的教育方式也是褒貶不一。網名「下一站天王」的網友說:「裸跑弟弟真可愛,小孩子真的很厲害。」而「大拿圖得」則感慨,「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這父母的方式怎麼這樣啊?」「心中的安逸」也為孩子抱不平:「至於用這個方法麼?唉,太偏激了吧。應讓他的父母一起脫掉一起跑!」
  • 「裸跑弟」5歲開飛機11歲大專畢業,「鷹式教育」你怎麼看?
    ▲4歲的何宜德在雪地裸跑(來源:網絡) 從此,何宜德被網友們稱為「裸跑弟」,何烈勝被冠上了「鷹爸」的稱號。 而短短11年的生命裡,「裸跑弟」取得了我們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成績: 3歲雪地裸跑、4歲公海駕帆船、5歲開飛機、7歲寫自傳、徒步穿越羅布泊、9歲小學畢業,11歲大學專科畢業,如果順利的話,今年4月份,他將通過自學取得本科畢業證。
  • 11歲南京少年大學專科畢業,3歲時在雪地「裸跑」走紅
    2019年12月2日,對於11歲南京男孩何宜德而言是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他拿著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業自考成績單和預審通過單,通過了江蘇省教育考試院的當面審核,這意味著他的大學專科已順利畢業。3畢業後的「裸跑弟」何去何從?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何宜德有一個不同尋常的爸爸,物理專業的科班出身,7年的從教經歷,後來下海經商。正是基於跨界的經歷,他提出了「體商、情商、智商、德商、財商、逆商、膽商」等十商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將理念用於對孩子的教育實踐當中,有條件要做,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實踐。對於兒子小小年紀就能大學專科畢業,「鷹爸」何烈勝還是相當高興。
  • 3歲雪地裸跑,5歲開飛機,11歲拿大專文憑!這樣的教育方法成功嗎?
    不知花粉們還有印象嗎?前些年,一名來自南京的父親要求3歲兒子在暴雪中裸跑的視頻被放到網上,立即引發了熱烈的跟帖和轉發。3歲"裸跑弟"爆紅網絡,這名父親隨即獲封"鷹爸"之稱。「鷹爸」過於嚴苛的極限教育方式也一度引發爭議。
  • 這樣的人生才是開掛|3歲雪地裸跑,6歲寫自傳,11歲大學畢業
    2012年,3歲的南京男孩何宜德因在美國郊外雪地裸跑訓練意外走紅,人稱「裸跑弟」。4歲時他獨自駕駛船出海,5歲開飛機,6歲給50多國元首寫信,7歲出自傳。11歲從南京大學畢業……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能完成的事,這個男孩在11歲之前都完成了,那麼他的「開掛」人生是怎麼開始的呢?何宜德在6個月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對他進行了嚴格的訓練,每天長達8個小時。
  • 南京「鷹爸」雪中訓子 4歲裸跑小弟爆紅網絡
    N揚子晚報 核心提示:除夕清晨,一名來自南京市、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4歲幼童,以他自己的獨特裸跑方式在美國紐約-13℃的暴雪中迎接2012農曆新年。近日,這段視頻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網上,4歲「裸跑弟」迅速引來網民關注爆紅網絡,短短幾天點擊率高達26萬多。對這種極限教育方式,網民也是議論紛紛,褒貶不一。
  • 那個3歲雪地裸跑、5歲開飛機的「裸跑弟」何宜德,現在怎麼樣了
    兒子六個月的時候,何烈勝便根據醫生的建議,給兒子制定了很嚴格的訓練,包括遊泳、按摩等多種訓練。每天長達8小時的訓練,讓何宜德很快的生長發育恢復了正常。甚至在智力和體能方面還高於正常人。而雪地裸跑,也是訓練的一種,要鍛鍊孩子的意志力和體能。
  • 美「鷹爸」雪中訓子 4歲裸跑小弟視頻爆紅網絡
    除夕清晨,一名來自南京市、跟隨父母到美國旅行的4歲幼童,以他自己的獨特裸跑方式在美國紐約-13℃的暴雪中迎接2012農曆新年。近日,這段視頻被孩子的家人放到網上,4歲「裸跑弟」迅速引來了網民關注爆紅網絡,短短幾天點擊率高達26萬多。對這種極限教育方式,網民也是議論紛紛,褒貶不一。
  • 「裸跑弟」何宜德八歲考入南京大學,十二歲準備讀博士,不過是徒有...
    這幾天一個熟悉的名字「裸跑弟」又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上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好幾年前的事,年紀稍微大一點的網民都知道在當時有一個「鷹爸」,在冬天的雪地裡讓他三、四歲的兒子赤身跑步,這個消息一出,頓時震驚了當時這個網際網路,沒有人理解他為什麼要這樣對他自己的兒子?
  • 5歲開飛機,11歲南大畢業:毀掉孩子就讓他年少成名
    今年的「神童」有點多,一茬接一茬,到底是後浪太洶湧,還是「神童」太不值錢,又或是家長這樣的前浪太著急,拔苗助長,不惜瞎編亂造?這不,繼14歲天才少女後,網上又火了一位12歲天才少年,他就是「裸跑弟」何宜德,他背後的老爸何某是「鷹爸公學」創始人。他的簡歷是這樣寫的: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紫金山,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更讓人驚嘆的是,8歲考入南京大學,11歲南京大學畢業,現在正準備同時攻讀碩士和博士!
  • 一歲暴走兩歲登山的「裸跑弟」,「天才」背後是鷹爸教育的營銷
    何宜德更為人熟知的名頭大概是「裸跑弟」,2012年,何宜德的家人發布了一段小孩在暴雪中裸跑的視頻,這個視頻迅速火了起來,評論兩極分化,有反對這種激進的教育方式的,有支持這種「自由奔放」的教育模式,認為孩童的潛力無限的。
  • 8歲考上南京大學,11歲大學畢業,他接受的是這樣的教育
    1歲徒步暴走;2歲勇攀高山;3歲雪地裸跑;4歲帆船出海;5歲獨自駕飛機;>11歲考大學畢業,兩年學完18門課。不過,這樣的訓練科學嗎?對孩子的身體真的好嗎?孩子們會不會生病?其實,這些問題他都考慮了。「鷹爸」表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種極限訓練對身體和意志有裨益。當然,蠻幹不行,重在循序漸進,參加這場「魔鬼特訓」的孩子至少已經接受了半年訓練。
  • 遍地神童:你11歲讀小學,「裸跑弟」已經南大畢業準備攻讀碩博!
    2012年,一個4歲的中國小男孩在美國的大雪天裡「裸跑」的視頻在短短幾天內點擊量飆升。網友們對這種極限教育褒貶不一,但是大多數的網友十分心疼孩子,覺得當父母的實在太狠心。「裸跑弟」的父親何烈勝對自己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的解釋是,兒子是早產兒,曾被醫生判定為腦癱,他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無論網友怎麼評價,反正這個「裸跑弟」算是「火了」,他的父親也連帶著被「賜名」「鷹爸」,這種教育模式則被稱為「鷹式教育」。
  • 【裸跑弟父親回應超級簡歷質疑】8年前,一則4歲男童在雪地裸跑的...
    2020-07-29 00:31:21來源:FX168 【裸跑弟父親回應超級簡歷質疑】8年前,一則4歲男童在雪地裸跑的視頻引爆網絡,視頻中的男童叫何宜德,被人稱為「裸跑弟」。
  • 「箭廠」5歲開飛機,8歲考大學:「人造神童」裸跑弟現在過得怎麼樣?
    ,十一歲南京大學畢業,十二歲準備同時讀碩士和博士。」多多參加《一站到底》時的選手簡歷海報八年前,何宜德就因為被父親何烈勝要求在雪地裸跑的視頻引起不小爭議。何烈勝稱,自己的教育理念就像老鷹訓練小鷹一樣,「當小鷹長到一定大的時候,老鷹狠心將小鷹推下懸崖,小鷹在降落的過程中,拼命揮動翅膀,從此學會飛翔。」「鷹爸」和「裸跑弟」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 「裸跑弟」稱12歲準備讀碩博!他早被父親商業化運作
    近日,益智綜藝節目《一站到底》提到的一份堪稱「天才少年」的簡歷海報引發社會關注,稱現年12歲的何宜德11歲時就已從南京大學專科畢業,今年準備同時攻讀碩士和博士。至此,這對8年前就備受爭議的父子——「裸跑弟」何宜德和「鷹爸」何烈勝,重回大眾視野。
  • 12歲天才少年「裸跑弟」準備攻讀碩士?
    近日,益智綜藝節目提到的一份堪稱"天才少年"的簡歷海報,持續引發各方關注,稱現年 12 歲的何宜德 11 歲時就已從南京大學專科畢業,今年準備同時攻讀碩士和博士。何宜德即 8 年前備受關注的"裸跑弟",他的父親何烈勝則以"鷹爸"自詡。
  • 「裸跑弟」超級簡歷再受質疑 「鷹爸」:兒子15歲前沒進世界前五...
    這份簡歷顯示,其「1歲徒步暴走,2歲攀登南京紫金山,3歲在雪地裡裸跑,4歲參加國際帆船比賽,5歲開飛機圍繞北京野生動物園飛一圈,6歲寫自傳,7歲三次穿越新疆羅布泊,8歲考入南京大學,9歲北京世界機器人大賽中獲得三次冠軍,10歲一年內通過了20門自學考試課程,11歲南京大學畢業,12歲準備同時讀碩士和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