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南邊來了個小女孩,16歲,好傢夥,一天能寫2000首詩;打北邊來了個小男孩,12歲,一歲暴走,兩歲登山,五歲開飛機,八歲上大學。
嚯,天上有十頭牛在飛,這小女孩吹兩頭,那小男孩吹七頭,剩下的我們普通網友均分。
以一個普通網友的角度來看這種說辭,只覺得匪夷所思、胡說八道。
當然,這種「五歲開飛機,八歲上大學」的說法並非純粹為了「吹牛」,更深層次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賺家長的錢。
因為「一天寫兩千首詩」的岑怡諾而順便曝光的何宜德在營銷上要略勝一籌,從營銷的歷史、廣度還有效果來看,何宜德的父親何烈勝顯然是箇中好手。
何宜德更為人熟知的名頭大概是「裸跑弟」,2012年,何宜德的家人發布了一段小孩在暴雪中裸跑的視頻,這個視頻迅速火了起來,評論兩極分化,有反對這種激進的教育方式的,有支持這種「自由奔放」的教育模式,認為孩童的潛力無限的。
不管外界的看法如何,「裸跑弟」的名聲起來了,相當多的人了解到了有這麼個人,從傳播廣度來看,「裸跑弟」顯然要比「一天作詩兩千首」的岑怡諾出名。
彼時,何烈勝對此的解釋是,因為多多(即何宜德)是早產兒,嚴重先天不足,醫生稱其未來可能腦癱痴呆,他不服氣,因此對多多展開了一系列的訓練,訓練結果證明他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
聲名大噪時,何烈勝接受採訪,稱希望多多10歲上清華。
4年後,8歲的多多沒能上清華,而是念了大專,當然,在各種場合裡,大專兩個字常常被省略,似乎大專前面的南京大學更受青睞。
多多考大專的同年,即2016年,鷹爸學堂開業了,這所貫徹了鷹爸何烈勝教育理念的學堂學費高昂,每月一萬元。
學堂節奏緊張,和普通學校的教育相當不同。課程表上,早上5:30起床,晚上8:30熄燈睡覺,每天14節課,上午7節課,下午4節課,晚上2節課。
何烈勝覺得「小學3年就好了,初中3年,高中2年,幼兒園兩年就行了。幼兒園和小學一起4年比較合適,7歲上初中,十二三歲就可以考大學了。」
何烈勝稱自己辦這個學堂其實在貼錢,他不是以營利為目標辦學。
鷹爸學堂的目標是培養13歲上清華的孩子,在每月一萬元的高昂學費下,仍有不少家長送自己的孩子來鷹爸學堂上課。
開設學堂的同年,何烈勝成立了南京鷹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實繳資本500萬。
鷹爸學堂在2018年5月17日因無辦學資質而整改關停,沒有再開。
鷹爸學堂關停後,記者採訪了在學堂就讀的孩子家長,有家長坦言,送到這裡的孩子部分是很難融入普通學校的「問題兒童」,鷹爸的教育模式雖然嚴厲,但實現了管教孩子行為、灌輸知識的目的。
「問題兒童」和「13歲上清華」之間多少有些差距,鷹爸教育真的合理嗎?
這就不得而知了,至少從每月學費一萬和鷹爸學堂的環境看來,賺錢是很賺的。
2018年10月11日,南京鷹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由於虛假宣傳被處罰款一萬元。
與何烈勝有關的公司共25家,從家紡用品到保健品、教育行業,涉獵極廣,其中9家註銷,存續的公司也有部分處於經營異常狀態中。
很多賣課的,談成功學的,忽悠人買什麼智力提升藥的都喜歡營造一個「少年天才」的形象,因為這是較為容易達成的一種形象,一個說自己一天寫2000首詩,一個說自己兩歲爬紫金山,這些都是不能考據的言論。上大學也可能上的是專科,拿一等獎也可以是博士父親拿了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總而言之,家長看到那些「8歲上大學」的報導,在按下付款按鈕前,還是先看看是念的是專科還是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