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種極為誇張的包裝,背後通常是有利益驅使的。
2013年,何宜德的爸爸以進行「鷹式教育」為名,讓4歲的何宜德在零下13度的大雪中裸跑,被媒體關注,何宜德被稱為「裸跑弟」。
「裸跑弟」的故事火了之後,他爸爸開始打造「鷹爸」的人設,並於2016年開設了一所「鷹爸公學」,進行公開招生,每人每月收費上萬元[1]。
2018年5月2日,一篇題為《逃離鷹爸》的公眾號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
文章記敘了幾名孩子因不滿何烈勝所創辦的「鷹爸公學」中的種種嚴酷對待,密謀兩次出逃卻均被送回公學的過程。評論區裡,充斥著對何烈勝和孩子家長的指責、謾罵。
雖然學校被停辦,但他爸爸還是嘗到了「裸跑弟」這個稱號帶來的甜頭,因為這個稱號自帶話題性,非常容易吸引公眾的注意力。
這次何宜德是因為參加《一站到底》被公眾注意到。
其實早在2014年,也就是裸跑後的一年,父親何烈勝就以「裸跑弟老爸」的身份上過《一站到底》。
何烈勝在自己的微博上也一直在用「裸跑弟」的名號做各種宣傳。
媒體每次報導這對父子,也都離不開這個關鍵詞。
他甚至還出了一套名為《我是裸跑弟》的書。
可以說這一切的鬧劇都是從「裸跑弟」這個稱號開始的,這個詞對他爸爸來說就是財富密碼。
這也是為什麼何烈勝要不斷給兒子製造誇張的「事跡」,不管是「1歲暴走」、「5歲開飛機」還是「8歲上大學」,都是為了吸引公眾的注意力,為自己的潛在的「鷹爸」生意做宣傳。
這位父親為了製造一個「神童」,剝奪了兒子接受常規義務教育的權利,通過自考等「彎道超車」的方式,強行把何宜德推進「大學」,在跳過了很多基礎課程的情況下,製造出一個摻水的大學生。
這不是真正的彎道超車,這是自己在岔道上迷路了。
和那個日均作詩2000首的女孩類似,父母為了利益而過度包裝自己孩子的,實際上是毀了孩子的前程。這些孩子本來都不笨,如果不搞這些么蛾子,可能會有很好的發展。
以大部分父母的水平和條件,都很難為子女提供合格的「校外義務教育替代品」,即使主觀上是為了孩子好,也很達到更好的實際效果。
更別說這些為了商業利益而逼子女去刷一些奇葩成就的父母,他們培養出來的很可能不是「神童」,而是「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