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我只救活了一個心臟驟停病人!不會用AED,到底有多可怕……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26日凌晨,足壇巨星馬拉度納在家去世;2020年9月,北京地鐵13號線霍營站一中年男子猝死,45歲;2019年,明星高以翔在錄製綜藝時突發猝死,35歲;2016年,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在北京地鐵6號線站臺上突然猝死。34歲;2014年,珠海國際半程馬拉松的終點線前,一名跑友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年僅30歲。

他們都因心臟驟停離開人世。

最近,東老師認識了一位前急救醫生,他說,自己當急救醫生的時候,對於心臟驟停患者,十年裡只救活了一個人。

對,你沒看錯,就是只!有!一!個!人!

但當時如果他們身邊有一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結局也許會不一樣。

再牛的專家也無法讓屍體起死回生

為什麼心臟驟停死亡率如此之高?這位前急救醫生說:

因為救護車趕到現場,要十幾二十分鐘;

期間,絕大部分的患者家屬都表現為緊張、焦躁、哭泣,以及不停打電話催救護車,卻無法施以援手。

這位醫生叫張元春,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今年45歲,2000年-2010年,曾先後任職於北京急救中心和朝陽區急救中心。

張元春告訴東老師,心臟驟停的人,生存率以分鐘為單位遞減:每延遲1分鐘,生存率遞減7%-10%,十幾分鐘後,生存率接近零;

因此,前4分鐘被稱為黃金4分鐘;

錯過時間,人是救!不!活!的!

北京治療心臟病最好的醫院是安貞醫院和阜外醫院,

但再牛的專家也無法讓屍體起死回生!

再來看看生存率「分鐘遞減圖」:

(據公開數據製圖)

有時候,急救醫生達到現場,已經得出專業判定:人救不活了;但仍會實施現場搶救,目的是,照顧情緒處於崩潰點的家屬,讓他們心理好受點。

時至今日,急救反應時間長這一現狀在北京並無多大改善。11月26日,北京市政府在一份報告中披露:目前本市急救服務平均反應時間為18分鐘左右,而規劃目標為12分鐘。

在這方面,上海、杭州等多個城市均已達到12分鐘水平。

如何能幫到那些心跳驟停的患者呢?家屬們除了無助、哭泣和催急救車,能做點什麼嗎?

能。

一項研究顯示,發生心跳驟停的人們,如果在心肺復甦的同時接受 AED (自動體外除顫儀)除顫,有38% 活了下來。1%和38%之間,是成千上萬條被救回來的生命,以及無數個避免悲劇的家庭。

與之呼應的,是中國的心血管病患者的龐大數量。

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每年發生心臟性猝死54.4萬例,相當於每分鐘約有1人發生心臟性猝死——這是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估測的數據。

(圖片來源: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官網)

可對比的數據是,中國消防系統2019年全年共接報火災23.3萬起,死亡1335人;心臟性猝死人數是火災死亡人數的407倍。

有人把AED比作「救人的滅火器」,稱在救人方面,安裝AED的性價比遠高於消防設施。

還有一個理由:心臟猝死多數發生在青壯年男子群體,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擔當家庭頂梁柱或者單位骨幹力量的年紀。

仔細看近年來引發媒體關注的一些猝死案例,其中不少都發生在北京地鐵站,地鐵是猝死發生的高風險公共場所,因人流巨大,上下班高峰期擁擠,空氣相對不流通,容易導致身體、情緒緊張。

北京地鐵近年來建設發展迅猛,城市地下有一張巨大的「三環四橫八縱十二放射」網絡。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擁有405座車站的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的日均客運量達1035萬人次,排名世界第一,可參考的數據是,當年北京常住人口數量為2150萬。

十餘年前,AED有過高光時刻

人類對除顫儀的研究始於1939年,上世紀50年代,世界上第一臺除顫儀在美國研製成功。AED則問世於1979年,由德國美茵次大學醫學院的狄克教授設計。

AED被引入中國,張元春的前輩、現年81歲的急救醫學專家李宗浩功不可沒,他也是北京急救中心的主持籌建者之一。

(李宗浩(左)在接受採訪,圖自新華網)

1997年,李宗浩在德國參加醫學大會,與狄克教授探討在中國啟動AED。第二年,由他牽頭,在北京急救中心舉辦了一個以心肺復甦和AED為主要內容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首次提出在中國先由急救中心、急救站使用AED。

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大力推動了北京在許多領域接軌國際先進理念和做法,AED的推廣便是其中之一。2006年,首都機場在T2航站樓安裝了11臺AED,開創了內地公共場所安裝AED的先河。

北京奧運會時,張元春已調入朝陽區急救中心,參與了奧運賽事醫療服務和培訓工作,賽後,朝陽區急救中心接到了很多外企的培訓工作——當時,歐美、日本等國的AED普及力度空前,許多在京外企都配備了AED,並要求員工接受心肺復甦和AED使用等相關培訓。

大背景方面,國際上有幾個著名的推動AED普及的事件:

2000年,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發表演講,開啟全美公共場所安裝AED;

2003年,足球運動員維維安·福在法國聯合會杯半決賽現場心臟病發,不治身亡,明星效應放大了事件熱度;

2004年,日本親王高圓宮憲仁在加拿大駐日使館進行體育運動時,突發心室顫動離世,其遺孀高圓宮妃久子力推AED在日普及。

由於看好此類培訓市場,2010年,一家名為中援思德科技發展的公司在北京成立,致力於中國境內的緊急災害救援培訓,在當時的市場上,這是個新事物。張元春跳槽到該企業擔任急救培訓導師,主講心肺復甦和AED。

2014年初,因經營狀況不佳,那家公司倒閉了。

張元春形容,AED在中國的推廣普及,像一個難看的波形,由於奧運會的召開,一下子衝到波峰,在山峰堅挺了兩三年,然後,「啪」的一下,直接摔下來了。

(張元春在某單位講解心肺復甦和AED。高雪梅拍攝)

「拐點」來了

觸底之後必有反彈。

2014年,深圳發生了梁婭事件——2月,某外企女高管梁婭猝死在深圳地鐵水灣站;6月,其父母將深圳地鐵集團等告上法庭,索賠百萬元;11月,法院宣判地鐵集團賠償31萬餘元。

這件事對深圳當地人、當地政府震動頗大,圈內人視其為國內普及AED觸底反彈的標誌性事件。

此後,那條摔下來的曲線開啟了緩慢卻堅定的爬升之旅。上海與深圳分別於2015年和2017年啟動AED在公共場所的普及,2020年11月,杭州以立法形式規範公共場所AED配置和使用,甚至將AED配進了公共廁所。近期,有不少關於三四線城市安裝AED的新聞出現。

(圖自浙江臺新聞視頻截圖)

猶值一提的是中國版「好人法」的頒布,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184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令許多擔心現場施救不成功、會給自己惹來麻煩的人有了底氣。

2020年,霍營地鐵男子猝死事件後兩個月內,北京連發兩個重磅「官宣」:

10月27日,北京地鐵系統宣布全面開展配置AED工作,2022年底前實現地鐵車站全覆蓋。

11月26日,北京市衛健委宣布,到2022年底前,本市將實現重點公共場所AED設施全覆蓋,一線工作人員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率達到80%。

作為首都,北京的「官宣」極具風向標意義。張元春稱,那條曲線的斜率已越來越大,以前是緩坡,現在是陡坡。

但有了設備,培訓得跟上,讓更多的普通市民掌握AED的使用知識,從而確保在緊急關頭會用、敢用,不然花大價錢購買的AED將成為聾子的耳朵——擺設。錢浪費了不說,那些心跳驟停的患者仍然不能被救活,才是最大的遺憾。

此外,2022年冬奧會迫在眉睫,安裝AED、培訓急救人員都需要時間,急救的體系和隊伍還需要磨鍊,需要迅速行動起來。

AED的使用,普通人學起來難麼?

不難。AED是為普通人設計開發的體外除顫儀,一般人只需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學會使用,且不會因使用不當對患者造成傷害,安全性有保障,因此又名「傻瓜機」。張元春的兒子9年前就學會了如何使用AED,當時他只有6歲。

為啥這麼貴

AED在國內的零售價2萬-3萬元,為啥這麼貴?

其實,相比12年前,這個價格已經是「打了對摺」。早期AED都屬於進口產品,一臺售價五六萬元;2013年前後,市場上開始出現國產AED,價格得以大幅回落。

目前價格仍居高不下,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普及,沒人買,價格就降不下來,因為廠家前期研發等各項成本攤不下來。據了解,國內重要AED品牌商久心醫療,從開始研發到拿到國家合法手續,用了12年時間,那些投入都等著賣產品收回來。

現在,有的城市已經開始了集中採購,市場交易量一旦上去,價格定有下降空間,就像心臟支架,政府集中帶量採購,價格從1萬多降到了700塊。

但和人命相比,3萬元不值一提,生命不是可以用金錢衡量的。

微信有不少可以查詢AED位置的小程序,如「救命地圖」,如果有一天,地鐵、機場、商場、寫字樓、派出所、社區衛生站等公共場所,甚至肯德基、麥當勞、24小時便利店、公共廁所等都配備了AED,這類小程序也許就不需要開發了。

(2017年,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的於紫涵在班上發起眾籌,購買了一臺AED安裝在學校裡。張元春供圖。)

早在1999年,李宗浩就曾預言:「AED將是心肺復甦領域裡一場靜悄悄的革命,它將在救護車上,在巡邏車上,在消防車上,在旅遊車上,在飛機上……像滅火器似的悄然而立。」

張元春感嘆,老先生如此具有前瞻意識,20年前就已經看到了這樣的前景。

他覺得自己比李宗浩更幸運,因為在還年富力強的時候,趕上了已經開啟的這一波巨大的AED普及潮流。

而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對生理的需求滿足之後,下一個要解決的就是安全需求;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剛剛完成整體脫貧攻堅,想想中國如此巨大的市場,相信AED普及的下一個波峰的到來,就在不久的將來。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

相關焦點

  • 「10年,我只救活了1個病人……」 AED究竟難在哪?
    34歲;2014年,珠海國際半程馬拉松的終點線前,一名跑友心臟驟停,搶救無效死亡,年僅30歲。他們都因心臟驟停離開人世。最近,東老師認識了一位前急救醫生,他說,自己當急救醫生的時候,對於心臟驟停患者,十年裡只救活了一個人。對,你沒看錯,就是只!有!一!個!人!
  • 是什麼鎖住了救命的AED?常人不會用還是不能用
    除了對突發心梗的病人做心臟按壓、人工呼吸外,若再有一臺AED進行電擊,那成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張教授說,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AED)就像滅火器,需要大量安放在人流多的公共場所,以便隨時可以使用。但目前在北京,僅在首都機場、一些外資公司和酒店內能看到AED。而且即使安裝了,也並沒有真正發揮作用。據報導,首都機場從2006年就開始安裝AED了。
  • ECMO救活患者
    近日,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臟重症監護室(CCU)在急診科和心臟外科協助下,成功應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對一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了長達兩小時持續心肺復甦,最終奇蹟般救活患者,創造了該院目前心肺復甦存活患者的最長時間紀錄。
  • 電療,休克療法,腦白質切除術|人們對精神病人到底有多殘忍
    自古至今,精神病人,尤其是有暴力傾向的精神病人會對社會結構和家庭構成威脅。為了消除威脅,精神病院系統應運而生。精神病院剛剛誕生的時候,是沒有執的照,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監管,加上誰也不會把家裡有精神病人的事張揚出去,所以精神病院的選址往往都是一些與世隔絕的陰森地方。
  • 負能量到底有多可怕
    我第一次接觸負能量這個詞是在高三那一年,我之前並不知道負能量竟然如此可怕。講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有一個同學,也就是她讓我知道了負能量的可怕。她其實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平常也很愛開玩笑,是一個很積極樂觀的人。
  • 救命神器AED,究竟怎麼用?為何做了胸外按壓還要用它?
    那AED到底是幹啥的?看完我們的文章,相信你會對它有了充分的認識。關於AED,你問我答Q:AED是什麼?A:AED是英文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的縮寫。 它的中文名字是「自動體外除顫器」。Q:AED長什麼樣子?
  • 《大魚海棠》,你到底愛一個人有多深
    故事講述了居住在「神之圍樓」裡的一個名叫椿的女孩,在十六歲成人禮那天化作一條紅色的海豚去人間巡禮。被大海的一張大網困住,一個人類的男孩因為救他而落入深海死去。為了報恩,為了讓人類的男孩復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她用自己的一半的壽命從靈婆那裡換回男孩的靈魂——一條小魚,並在秋幫助下保護他成長回到人類世界的故事。
  • 醫生急救未用AED被起訴,判了!
    心臟驟停首選的治療方法是人工心肺復甦。只有在室顫的時候才用除顫儀。除顫儀,顧名思義就是用於室顫,此時心臟仍有電活動,無脈電活動,而非電視劇常見的一條等電線(一條直線)時才用。患者沒出現室顫,心跳驟停時無用。那麼,心臟無電活動的驟停,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 珠海男子球場運動後心臟驟停,切忌「報復性鍛鍊」
    對心臟驟停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每提前一分鐘的搶救,都給患者多一份生的希望,減少一分後遺症。日前,50歲的珠海陳先生(化名)在拱北一球場突發心臟驟停,瞬間意識喪失,在這危急的時刻,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多學科力量連環救治,環環相扣,患者轉危為安。驚險發生在4月26日12時56分,陳先生(化名)和朋友當時正在拱北的一個球場內打球,剛和朋友揮灑了近三個小時的汗水,正準備收拾球拍回家的時候,突然倒地,心臟驟停。
  • 沒聽過、不會用...「急救神器」AED認知度低
    面對心臟驟停,除了進行心肺復甦外,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也尤為重要。那麼,目前我國AED的普及與使用情況如何?「急救神器」配備或將增多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流病學統計數據,我國每年死於心臟驟停的總人數約為54.4萬人,相當於每分鐘有一人發生心臟性猝死。
  • 一個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一個能管住嘴、邁開腿、每晚堅持跑步的人,工作上也不會差到哪去。都說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這句話深有體會。一般優秀的人都很自律,不管是什麼事,他們都會有規劃,然後按計劃實施,從來都是雷打不動的堅持,除非特殊原因造成。
  • 北京地鐵站開始配置AED:「救命神器」有了 你敢施救嗎?
    經過培訓的普通公眾可以用,在120的調度下大家也可以用,但其實,在緊急時刻,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用。第一,它是安全的,第二,它的指示非常清晰,所以它的風險就非常小。2.敢用AED的人多嗎?有多少使用AED搶救成功的案例?
  • 你好,「救命神器」——AED,請了解一下.
    那麼AED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對於關注過急救的朋友來說,AED的名字近些年越來越被大家熟悉和了解。但是不了解AED的民眾仍然是絕大多數。2001年,北京阜外醫院華偉教授的流行病學統計抽樣得出,我國心臟驟停的發生率是41.8人/10萬人,以中國14億人口計算,則是約58.5萬人,這樣每分鐘都有一個以上的中國人去世於心臟驟停,遠高於其他疾病。心臟驟停往往無法預知,患者在死亡之前看起來與正常人無異,就如同臺灣藝人高以翔先生一樣,在錄製節目的過程中突發心臟驟停離世。正因為如此,絕大部分心臟驟停都發生於醫院之外。
  • 平行世界論有多可怕?不僅菜月昴不敢想,很多觀眾也不敢想
    這也算長月很絕妙的一個方面了,自以為是的去以死亡回歸去解決一切,無視自己身邊的人,最後終究只會步入另一個末路,和某些所謂的「已經沒救了快點死掉讀檔」的觀眾想法又何嘗不是一致的
  • 把猝死掛嘴邊的打工人,開始擔心能否用上AED
    中國人到底需要多少臺AED才能滿足急救需求?裝上AED之後,就能高枕無憂了嗎?每天都在996中度過的打工人不由得擔心:萬一哪天我倒下了,能及時用上AED嗎?如果我倒下了能用上AED嗎?去年,演員高以翔在真人秀節目錄製中猝死的新聞,讓許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心源性猝死以及AED。想要以最快時間搶救心臟驟停的患者,就要用除顫儀進行除顫。
  • 縱慾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後來他在體育電臺的採訪中說過一句話:「因為我生病了,我讓我的對手佔據了上風。你設想下,如果我從沒吸過毒,我有多優秀嗎?我肯定是最好的球員。」他有說這話的資格,在足球的國度,馬拉度納幾乎可以稱之為奇蹟一樣的存在。但毀掉這樣的奇蹟,也只需要一包小小的古柯鹼就可以了。
  • 龍崗一中年男子心臟驟停倒地,路人+AED協力搶救連接生命線
    12月18日,記者在龍崗區了解到,12月14日,塗先生突然發生心臟驟停,倒在了公司大樓門口的花圃中,幸好有三位路人經過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甦施救,剛剛在附近「安家」一個月的救命神器AED也發揮作用。寫字樓下的生命接力,將塗先生從死亡邊緣拉回來。命懸一線!
  • 人人都知道的「急救神器」AED,你真的知道怎麼用嗎?
    大致流程:操作過程中有兩次提示離開患者(遠離患者/不要觸碰患者),即「判斷病人心律」「開始除顫」前,需要格外注意。註:根據品牌和型號不同,AED提示的語音內容略有差異,需根據實際語音提示調整操作步驟。二、誤區01隻進行心肺復甦,或只使用AED,就可以使心臟驟停恢復正常。正解:發生心臟驟停時,AED和心肺復甦缺一不可。
  • 龍崗一中年男子心臟驟停倒地,路人+AED接力搶救搭起生命線
    12月14日,塗先生上班途中突然發生心臟驟停,倒在了公司大樓門口的花圃中,幸好有三位路人經過並立即對他進行現場心肺復甦施救,而剛剛在附近「安家」一個月的救命神器AED也發揮作用。這場寫字樓下的生命接力賽,將塗先生從死亡邊緣拉回來。▲塗先生在醫院轉危為安後,他非常感謝眾人命懸一線!
  • 洗腦到底有多可怕?
    文/三每三壽洗腦到底有多可怕?騙錢騙色都是初級的洗腦,高級的洗腦可以讓人再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願意奉獻出自己最寶貴的東西。Ron Jones計劃用一周的時間來,但實驗進行到第5天,Ron Jones不得不停止了實驗。因為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