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人類的大腦類似於宇宙嗎?

2020-12-26 量子認知

人類的大腦網絡與宇宙星系網絡有什麼相似之處?可能有的人認為這沒有可比性,有的認為,宇宙本身就是一個極為巨大的腦。科學家們也在努力了解這個問題。

最近,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德國維羅納大學的一名神經學家,將人腦中神經元細胞的網絡與星系的宇宙網絡進行了比較……結果出現了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該研究結果論文,題為:「神經網絡與宇宙網絡之間的定量比較」,剛剛發表在《物理學前沿》上。

天體物理學家Franco Vazza和神經學家Alberto Feletti在論文中研究了自然界中最具挑戰性和複雜性的這兩個系統之間的相似性:宇宙的星系網絡與人的人腦中神經元細胞網絡。如圖所示,左:通過電子顯微鏡獲得的小腦切片,放大倍數為40倍;右:宇宙學模擬的一部分,每側代表3億光年。

儘管兩個網絡之間的規模差異很大,超過了27個數量級,但對宇宙網絡和神經網絡的交叉點的定量分析表明,不同的物理過程可以具有構建相似程度的複雜性和自我組織結構的能力。

人腦的功能要歸功於其廣泛的神經元網絡,該網絡包含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可觀測的宇宙由至少1000億個星系的宇宙網絡組成。在這兩個系統中,只有30%的質量由星系和神經元組成。

在這兩個系統中,星系和神經元將自己排列在長絲或細絲之間的節點中。最後,在這兩個系統中,質量或能量分布的70%由起到明顯被動作用的成分組成:在大腦中是由水組成,而可觀察到的宇宙是由暗能量組成。

從兩個系統的共同特徵出發,研究人員將銀河網絡與大腦皮層和小腦部分的模擬進行了比較。目的是觀察物質的波動如何分散在如此不同的規模上。

天體物理學家Franco Vazza解釋說。「我們計算了這兩個系統的光譜密度,這是宇宙學中經常用於研究星系空間分布的技術,」 「我們的分析表明,小腦神經元網絡內波動的分布範圍從1微米到0.1毫米,遵循宇宙網中物質分布的相同過程,但是,當然,從(宇宙)的大尺度來說,這是從5百萬至5億光年。」

兩位研究人員還計算了一些表徵神經網絡和宇宙網的參數:每個節點中的平均連接數以及網絡中相關中央節點中的多個連接聚集的趨勢。

「結構參數再次確定了意想不到的協同。儘管調節星系和神經元的物理能力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但兩個網絡之間的連通性可能會遵循相似的物理發展原理。」 「這兩個複雜的網絡,比起宇宙網和星系之間、或神經元網絡和神經元內部共享網絡之間的相似性更高。」

這項前瞻性研究的令人鼓舞的結果促使研究人員認為,在宇宙學和神經學這兩個領域中,新的有效分析技術將使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兩個系統隨時間演變背後的路由動力學。

參考:he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euronal Network and the Cosmic Web, Frontiers in Physics (2020).DOI: 10.3389/fphy.2020.525731

#宇宙#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對人類大腦發育的早期胚胎模型的獨特見解
    「當我們將幹細胞暴露於可控的環境中時,我們可以在卵受精後大約四到五周的非常早期階段,創建類似於胚胎腦的組織,這是迄今為止人們一直尚無法研究的階段。」人腦的發育樹研究人員將使用新模型繪製大腦細胞發育的圖譜,大腦細胞是大腦的一種「發育樹」,從而學習有關人類大腦中不同神經細胞的巨大複雜性在早期的胚胎階段如何形成的新知識。負責這項研究的主要科學家、Agnete Kirkeby教授。
  •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孤獨感會改變人類的大腦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Andrea Courtney和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心理學家Meghan Meyer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孤獨感改變了人類的大腦,即大腦神經自我表徵(neural self-representation)會在孤獨感侵蝕的時候發生改變[1]。
  • 對太空人的研究表明,太空飛行會永久改變人類的大腦!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測試了其他太空人的視力,發現大多數人都經歷了類似的變化。事實上,他們的眼睛結構似乎發生了變化。(太空人大腦的MRI掃描前後顯示側腦室的前、中、後上邊緣向上擴展。)這些初步的調查只是一個不幸事實的初步跡象:太空飛行改變了人體。
  • 是什麼限制了人類?是人類的大腦僅被開發了10%?開發100%會怎樣
    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地球上的統治者,跟人類有著極高的智慧有著很大關係,人類非常的聰明,人類才能成為造物主,即便人類不佔據體力上的優勢,卻也依舊走上了最高位。於是就有科學家突發奇想,如果人類能夠更聰明一點,人類是不是能掌控宇宙的生態法則呢?
  • 科學家們大膽的猜想,宇宙就是人類的大腦,而一切肯早有定數!
    人類目前的科技已經有了飛躍性的提高,對於地球外部的探索也與日俱增。可是越是對地外星球和宇宙進行探索,就越有很多的疑惑產生。而科學家們驚人的發現,其實宇宙可能就相當於人類的大腦,或者說宇宙就是人類的大腦,一切或許早有定數,早有定論。這是為什麼呢?
  • 你的大腦能設想平行宇宙嗎?
    「想想看,我們的曾孫會怎麼評價我們明天的決定」是我們今天人類面向未來的討論。在最近發表於《認知科學趨勢》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猜測這類表徵能力可能是人類演化的原動力。以下是詳細解讀:解讀幾個神經科學理論斷定,動物的大腦本質上是預測機器[4-8]。這些理論認為大腦在得到經驗後根據經驗不斷調整行為、讓決策進步,這是一種後驗的方式。通過觀察預期和實際結果之間的差異,大腦得以校準預測參數。然而這種能力並非人類獨有,人類能做的也遠不止這個程度的反事實思考。
  • 讓你了解到宇宙的真實樣子,人類的大腦為什麼會像宇宙?
    對於人類來說地球真是一顆巨大的行星,大多數一生都無法看到地球的全貌,然而這顆藍色的星球只不過是宇宙億萬顆星辰中的其中一個而已,「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圍繞土星運行的時候,傳回了在土星位置看到地球的樣子,雖然地球是太陽系最大的巖石行星但此時也是一個小小的亮點而已,可以說宇宙的廣闊遠遠超過人類的想像
  • 人類的意識能夠永生嗎?
    像Nectome這樣的矽谷公司相信,有一天能開發出完全複製人類大腦物理結構的必要技術,並且能重現人的意識,但實話實說,從科學已知的證據來看,要想實現意識的永生,簡直是一個「神話故事」。事實上,人類對意識還知之甚少,意識的本質和起源仍然是一個開放性話題,我們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構成了記憶—意識的基本組成部分。
  • 從人類科技看,宇宙的真相,真的會有浮出水面的一天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宇宙的真相。人類目前對於宇宙的認知提到宇宙,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浩渺無窮、廣闊無邊等等,每當夜晚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都不免會想到一個問題,宇宙到底有多大、關於宇宙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對於這個問題,一直在處於探索階段:根據現在最新的天文觀測數據,宇宙的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當然了,這僅僅只是以目前的科技水準可觀測的範圍。我們一直認為宇宙是物質的,也滿足我們現在所知的各種物理定律和公式,比如存在重力、電磁力等四種基本力、光速大約30萬公裡每秒等等。
  • 最新研究發現:宇宙,可能不是無邊無際的
    來源:環球科學宇宙空間形狀示意圖 (圖片來源:quantamagazine)當這個神秘數字從5.7變成6,我們對宇宙形狀的猜想也就改變了……對於宇宙的形狀,物理學家曾經有著諸多想像。現在,一項最新研究通過對普朗克衛星的數據分析指出,宇宙可能是一個封閉的三維球面。這推翻了近年來的一個主流觀點,即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平坦三維空間。
  • 宇宙尺度的超級大腦?大腦神經網絡與宇宙網結構驚人相似
    宇宙,人類未來最後的探索邊疆。當我們注視著電子環繞的原子模型時,是否會注意到它與現觀察到行星系統的相似之處。儘管從量子學角度來說,電子環繞(實則應為概率電子云)的簡化原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描述原子是不準確的,但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相似之處或許正是激勵人類揭示奧秘的關鍵。
  • 如果人類大腦開發到100%,可能「封神」嗎?科學家:也許可以!
    文/貓行圖/網絡如果人類大腦開發到100%,可能「封神」嗎?科學家:也許可以!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地方,可能就是在於腦部結構和動物的腦部結構有一點差別。但其實從整體的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的大腦和動物的大腦是並沒有太多的不同的。甚至可以說是很相似。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才導致著人類的大腦比動物的大腦要更加的高級,甚至產生如今的人類文明呢?
  • 研究發現:佔宇宙3/4的紅矮星沒有生命,人類是孤獨的?
    這些恆星都處在銀河系,它們有些距離我們幾光年、有些數萬光年,我相信你在一瞬間會想到:這些星星周圍會不會也有一顆類似於地球的行星,上面會不會也有一個外星生命正在仰望星空,也想著同樣的問題。
  • 大腦神經元的結構跟可觀測宇宙有著驚人的相似
    物理學家與神經外科醫生合作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合作出星系大腦理論的一項研究,雖然這一開始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話,但義大利研究人員已提出了一個真正的星系大腦論述,他們表示可觀測宇宙的結構與人類大腦的神經元網絡驚人地相似。
  • 人工神經網絡比我們想像得更類似於大腦
    儘管我們還沒有學到很多關於大腦如何工作的知識,但我們正處於(或者可能仍處於起步階段)創建自己的人類大腦版本的時代。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開發,研究人員已經設法創建了深度神經網絡,有時在特定任務中與人類的表現相匹配或超越。
  • 我們有可能理解人類大腦嗎?
    擺在參加哥本哈根會議的神經科學家們面前的挑戰提醒著他們,關於大腦的問題有多麼艱深困難,即便腦科學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受追捧的科研前沿。 幾十億美元的資金正在流入諸如美國的大腦計劃、歐洲的人類大腦項目和「中國大腦」計劃之類的研究和神經技術項目。神經科學家們最近披露,他們通過操控20個神經元讓老鼠產生了幻覺。
  • 如果人類的大腦潛能得到100%的開發,會發生什麼?能夠擁有超能力嗎?
    當然不是,人類的祖先並不是什麼大自然的龐兒,能夠走上智慧進化的道路並不是受到了什麼安排和時機,而是人類祖先想要生存下去做出的無奈選擇。 我們都知道,物競天澤,適者生存是大自然的基本法則,生物的世界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力量為尊。浩瀚的宇宙以質量為王,質量越大的天體,它的引力越強,就能夠稱霸宇宙,比如黑洞。
  • 如果人的大腦被浸泡在營養液中,人類是否可以活在虛擬世界裡呢?
    比如,休克,有的人可能短暫地心臟停止了跳動,但是他的大腦尚未死亡,這時候的他算死亡嗎?當然也有那種心臟還在跳動,但是大腦已經死亡了的。那麼大腦和心臟,誰才是老大呢?現代的醫學是以腦死亡作為標準來進行判斷的,呼吸功能是人體生命的重要表徵,而控制呼吸的神經中樞又位於腦幹。畢竟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呼吸機和心臟起搏器都能夠用來恢復,但是腦死亡卻是不可逆轉的。
  • 人類的科技會發展到探索宇宙空間的層次嗎?來看看真實的宇宙吧!
    NASA的科學家公布了一張最新拍攝的外星系NGC 4618的全系圖,這個星系距離銀河系有2100萬光年,是一個只有銀河系一半規模的矮星系,科學家發現NGC 4618星系雖然只有一個旋臂卻充滿活力,星系中發出藍色光芒的恆星都是剛形成並不久,科學家認為這個星系的規模雖小但存在地外文明的數量並不會比銀河系少
  • 人類只利用了大腦的十分之一?你上當了嗎
    在廣告宣傳和大宗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我們的大腦只利用了10%』這一說法一直深入人心,或許有人不知道愛因斯坦是一位物理學家,但他也可能早已聽說過這個絕頂聰明人的大腦只開發了13%,人們禁不住去想假如愛因斯坦大腦全部開發會怎麼樣呢?會有超能力嗎?會用意念控制物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