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分東西兩部各自決戰,最後會師決出勝者。聯盟風風雨雨幾十載,東部的比賽通常是有條不紊,基本上可以預測勝負,而西部才是真正廝殺的地方,從首輪開始就打得難捨難分。兩方完全不是同一幅景象,因此就有了「西強東弱」這一說。
而且隨著聯盟不斷發展狀態,「西強東弱」的這個形勢越來越明顯,OK組合叱吒風雲,馬刺建立GDP王朝、科比2連冠……這些都發生在西部俱樂部,而東部常充當旁觀者的角色。後來,東西方的實力差距也逐步擴大,有時東部的第8隻能排在西部第10.。
要認真審視NBA「西強東弱」這一特點,就不得不提到2007年的最佳一陣。2007年是「西強東弱」最強的一年,入選最佳一陣的球星全部來自西部,無一例外。
2007年的系列賽,東西部差距尤為顯眼,不僅僅是最佳一陣,連最佳防守一陣,全都被西部球員佔了席位。當年的最佳一陣是是斯塔德邁爾,鄧肯,諾維茨基,科比,納什,其中斯塔德邁爾和納什均來自太陽隊。
中鋒位置上,西部球員佔據了最好時機,奧尼爾因傷缺席,霍華德略顯稚嫩不受成熟,勁爆的小斯就成了中鋒霸主,入圍一陣。而當時他在MVP的排行榜上只在第14位,可是東部苦於無人可用,就不得不把機會讓給西部了。
在後衛線上,「風之子」和「黑曼巴」雙雙攜手入圍,納什18+11帶著太陽打出西部第二的成績,颳起了「小球旋風」。他賽季場均可以貢獻18.6分3.5籃板11.6助攻,三分命中率45.5%。
科比與奧尼爾分別,賽季場均可以砍下31.6分5.7籃板5.4助攻1.4搶斷。並且榮升得分王,還同時入選了最佳防守一陣。
前鋒位置上,聯盟最頂級的2大前鋒均入圍。小牛隊有諾維茨基作統領,打出了聯盟第一的戰績,還獲得個人MVP,場均數據是24.6分8.9籃板3.4助攻。另一位是鄧肯,他一直都是馬刺的「老大哥」,一如既往地穩定發揮,拿出了20分10.6籃板3.4助攻2.4封蓋的表現。
西部光環加身,湧現了最厲害的巨星,而東部就很無力。一陣無人,處於巔峰的詹姆斯屈居第二梯隊,韋德則身處第三陣容,艾弗森甚至都沒有上榜。
看東部全明星的首發陣容,詹姆斯、韋德、波什和奧尼爾在列,阿里納斯也在其中,這幾位都是東部最亮眼的球星。因為傷病原因,奧尼爾缺席了較多比賽,無法繼續角逐,韋德亦是如此。
賽季初期,阿里納斯的表現很出色,連續3次橫掃對手,但是他到了後半段就顯得乏力。同時期,波什在後半段打出了生涯最佳表現。兩人交叉發揮,呈「你強我弱」的態勢,但是西部的諾維茨基和鄧肯則是一直都很強勢。如果韋德不受傷,那麼還可以去爭取一番,但是無奈受傷離場。
面對西部神仙打架,當年唯一有能力擠進一陣的,只有詹姆斯一人。當個賽季,詹姆斯場均拿到27.3分6.7籃板6助攻1.6搶斷的成績。而且,他還處於巔峰時期,與姚明、波什、麥迪等人同樣打出了非常精彩的比賽。可是厲害如詹皇,也只能坐在第二席位。
其實,這種狀況也很容易理解,西部的球員大多有穩定的發揮,身體受傷率不高。但是東部不一樣,他們更崇尚身體對抗,球風雖然因暴力粗野也更能挑動人們的神經,但是球員受傷的機率大大增加。奧尼爾和韋德就是最好的例子。
從早年開始,「西強東弱」的性質就已經顯現。商業資源不斷匯入,NBA的融入了商業的元素。雖然東部比西部要發達,但是經歷發展之後,西部的經濟漸漸趕上,有錢掙自然能吸引球員。
而且比起東部,西部更加注重國際球員,他們願意花重金請國外能者志士前來打比賽,比如諾斯司機、吉諾比利、加索爾,還有中國球迷很熟悉的姚明、易建聯等人。至今,西部還保留著「國際範」,東契奇、約基奇等都是外來人員。
來自世界各地的球星願意為西部俱樂部添磚加瓦,球隊的陣容就有延續性,而東部弱旅則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加重「西強東弱」的狀態。
不過,如今NBA的發展更加均衡,身體對抗強度下降,重視技術性球員,湧現了一批包括哈登、東契奇在內的技術型球星。就現在的局勢來看,東西部實力稍弱的球隊確實存在著實力差距,在強隊對拼還是難分勝負,頂級賽事不存在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