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柳永的認識,大都是「奉旨填詞」、「流連青樓」,以及他著名的詞作《雨霖鈴》等。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為中古士族河東柳氏,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然柳永屢試不第,遂一心填詞,但不代表他無雄心壯志。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柳永到杭州求見當時的資政殿學士、杭州知州孫沔。孫沔門禁甚嚴。柳永欲見之不得,於是柳永去拜見杭州名妓楚楚,曰:「我欲見孫相,恨無門路。作此詞,若因府會,願借朱唇歌於孫相公之前。若問誰為此詞,但說柳七。」中秋府會,楚楚宛轉歌之,孫即日迎柳永預坐。由此可見柳永想通過舉薦為官報國的心情。這首詞便是柳永自創的詞牌《望海潮》。
望海潮·東南形勝
【作者】柳永 【朝代】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此詞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全詞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此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100多年後南宋,金主完顏亮讀柳永《望海潮》,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裡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分四路大軍進攻臨安,並為此創作了一首詩。
題臨安山水
朝代: 金朝 | 作者: 完顏亮
萬裡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哪知進攻臨安不順,在瓜洲渡江作戰時死於完顏元宜等人手中,時年四十。完顏亮死後先被追廢為海陵煬王,不久又被廢為庶人。
時人謝處厚為此作詩指責柳永云:「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裡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裡愁!」羅大經在《鶴林玉露》卷十三云:「柳耆卿作《望海潮》詞雲「東南形勝」云云。餘謂此詞雖牽動長江之愁,然卒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於荷豔桂香,妝點湖山之清麗,使士夫流連於歌舞嬉遊之樂,遂忘中原,是則深可恨耳!」而且羅大經作詩《和謝處厚》:「殺胡快劍是清謳,牛渚依然一片秋。卻恨荷花留玉輦,竟忘煙柳汴宮愁。」以此來指責柳永。
其實完顏亮攻宋柳永的《望海潮》不過是一個藉口,至於說南宋君臣流連杭州美景,無心北上更是與這首詞沒有關係。當時的南宋沒有膽量也沒有實力再收回失地了。然而柳永為求舉薦,觀杭州之景色,獨創了詞牌《望海潮》,可見其功力。柳永不愧為宋詞婉約派的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