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之聲廣播電臺12月17日廈門消息(記者 陳必揚)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15日在廈門舉辦。
據了解,本次研討會是第十一屆海峽論壇配套活動之一,吸引海峽兩岸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美國等國家的專家學者100餘人參加。
中共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林文生表示,海滄地處閩南金三角突出部、九龍江口南岸,三面臨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這條海路在過去千百年間連通著東西方,既促進著商貿往來、互惠合作,更促進著文明對話、實現人文融合。
新時代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古老的海路賦予了新的內涵,為海滄的發展提供難得的歷史機機遇。海滄區推進中歐中亞班列建設,有效連通臺海,輻射日韓、東協、歐洲地區,實現了「海絲」「路絲」的無縫對接,成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網絡的重要通道。
「我們將從豐厚的歷史積澱中汲取營養,主動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全方位推進開放交流合作。」林文生表示,海滄將深化港區功能,加快建設東南航運中心,鼓勵發展海鐵聯運,促進通關便利化;提升產業合作水平,突出海洋特色,推進產業發展高端化、集群化、國際化,優化產業合作布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表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促進區域繁榮、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能加強沿線各國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同時也為推動兩岸經濟繁榮創造了新的戰略機遇。
「海峽兩岸要深化融合發展,推動『應通盡通』,打造共同市場,抓住『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重大機遇,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繁榮。」高翔說。
本次研討會為期兩天,將以「大航海時代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圍繞大航海時代與海峽關係、鄭和下西洋、「一帶一路」時代內涵等進行深入研討,旨在推動兩岸傳承歷史及民心相通,喚起兩岸的歷史共同感和現實責任感,促進攜手共建「一帶一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