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7日,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
12月4日—7日,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冬,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廈門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輝躍等領導參觀展覽。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主辦方獲悉,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同期推出線上雲展廳,實現從「面對面」到「屏對屏」的模式變革,全方位打造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文旅項目投資對接的重要平臺。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組成,線下展覽面積6.8萬平方米,設置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和工藝美術等4大專業板塊14個主題展區,吸引了兩岸近千家展商參展。
「雖然疫情對展會略有影響,但線上和線下的參展商並未減少。」廈門文廣會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波對澎湃新聞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已經具有一定影響力,今年眾多展商仍然熱情參加。
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國潮」正在悄然復興。李波指出,海峽兩岸文博會也是觀察中國文化產業的窗口,近兩年,伴隨年輕一代對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加強,兩岸文化產業「國潮」風已悄然復興,不少中國傳統文化和技藝也在海峽兩岸文博會亮相。12月5日上午,作為福建南平建陽區特產的建盞也亮相海峽兩岸文博會,由福建南平李細妹、吳立主、闕梅嬌、謝松青、葉禮忠、葉智慧、慄雲,孫莉和周建平等多位建窯建盞燒制技藝的傳承人共同精心打造的一套建盞作品,也藉此期間舉辦論壇和發布會,成為兩岸兩岸文博會的亮點,不少年輕人紛紛前往拍照和直播。
「建盞燒制一度中斷,沉寂數百年,直至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黨和國家對建窯建盞高度重視,組織和投入力量恢復建盞燒制技藝,才讓建盞得以延續,近幾年借著中國文化市場的活躍得以復興。」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執行會長黃松濤對澎湃新聞稱。
第二屆T.621數字創意產業大會也在現場舉辦活動,主要探討AR技術如何與城市數字文旅創新,新一代技術如何與文化產業充分融合。
「這就是傳統中國文化與現代潮流的碰撞。」李波稱,海峽兩岸文博會一直集中在兩岸數字創新、產業發展和文旅消費等多元需求,目前已成為海峽兩岸文化旅遊交流的重要平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