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導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經過為期四天的展覽展示、交流對接,於2020年12月7日下午在福建廈門圓滿落下帷幕。
6.8萬平線下展覽面積, 4大專業版塊14個主題展區,兩岸近千家展商;20場專業活動, 93個重大文旅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項目總金額388.21億元。現場交易額82.65億元,其中訂單額82.45億元。1個文博雲展數字平臺,900餘家展商線上參展;1個同程雲分會場,27場直播,1個大型線上線下浸入式劇情闖關遊戲,1200萬消費補貼。《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聯播》《中國新聞》《新聞直播間》等主流媒體高度關注,島內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全程報導,微博、抖音等新媒體話題互動實現全網傳播量3億人次。「雲端」搭臺,文化築橋,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走在產業前端,創新求變、實效提升、品牌影響深入人心,交出了一張碩果纍纍的答卷!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孟冬、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邢善萍、中共中央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書記、一級巡視員滿宏衛、文化和旅遊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等近200位領導及重要嘉賓蒞臨參會,對本屆展會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在有力精準的疫情管控下,大會期間總參觀近10萬人次。
行動中見真章,細微處顯實效。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突出兩岸互動、數字創新、產業發展、文旅消費,促進兩岸文化深度交流和對接、兩岸文化產業提質增效,關注業態新轉變、智能化賦能,重點落實招商引資,大力推進文旅產業與科技、金融等融合發展,擴大文旅展區、豐富文旅活動、強化兩岸文旅對接,持續提升專業化、品牌化和精緻化程度,打響海峽文化旅遊品牌,打造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流交易、文旅項目投資對接的重要平臺,五大亮點十分突出:
一、 把握定位,搭建兩岸交流「高架橋」
(一) 多措並舉,保持臺灣參展特色
疫情期間,境外地區展商參展受限,無法大規模線下參展,組展招展工作重點以雲會展、在陸臺商臺企、臺灣企業寄送展品至大陸並由大陸工作人員安排布展陳列等三種形式為主,線上線下參加企業數總和與往屆臺灣地區展商規模基本持平。線下設立臺灣生活館、臺灣潮趣嘉年華,集合法藍瓷、春稻等臺灣知名品牌,集中展示臺灣本土工藝傳承與創新;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第八度以「臺灣頂級工藝館」參與,組織鹿港窯、圓山窯、千秋陶坊、微宇天目等12家工藝商家,為民眾帶來一場工藝美術的饕餮盛宴;首次引入知名音樂人李宗盛在大陸合作設立的工作室茶之路,展出李宗儒、葉文等知名臺灣陶藝家作品;特邀廈門青年造像家蔣晟參展,展出與臺灣知名琉璃工坊tittot琉園合作的琉璃造像作品。線上臺灣展商365家,特邀共生島新媒體藝術美育、華瀚文創科技等企業,展現臺灣展商在數字創新賦能文創的新面貌。
(二) 順應變化,兩岸企業對接提質增速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加強臺灣展商與大陸企業的合作對接,特別是針對臺灣企業區域拓展、適應新業態變化等需求,組織臺灣一口吃烏魚子、閩南朝天宮文創、臺灣新齋堂等60多家涵蓋文創、伴手禮、茶文化、傳統手工藝、文化出版物等領域的企業與同程、阿里、銀聯等大陸頭部文旅app、頭部直播電商、頭部金融機構就營銷創新、直播帶貨、區域拓展等方面開展合作對接,實現對接提質增速,共促兩岸經濟友好往來。
(三) 多方助力,促進臺灣青年在陸發展
由福建省閩臺文化交流中心組織環保品牌「紙箱王」,原創手工達人平臺「手創聯盟」、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品牌「阿優依」、「閩臺兩岸同心茶」等多家臺灣知名文創品牌集合打造海絲兩岸文創館。特邀臺灣文創團隊透明島予分享在廈開展文創項目的經營體會「文旅IP新消費-文創旅遊」;通過「兩岸網紅主播大賽」活動,組織百名兩岸青年投身電商直播新業態,為文博會展商帶貨,讓更多在陸臺青融入新形勢下大陸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二、科技賦能,打造數字文旅「新標識」
(一)雲計算助力,雲上首秀獲高關注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將充分利用「5G+XR+AR」等最新技術搭建文博雲展平臺,首次將十二年舉辦積累的文化資產數位化,接入「企查查」等權威背調系統,結合雲計算技術及數字成長體系,實現「雲報名」「雲展覽」「雲洽談」「數字名片」等功能。文博雲展特設一個雲展大廳,展出文博精選、漫步臺灣、八閩市集三個展區,兩岸共計927家展商參與線上雲展;建立交易中心、直播中心、福利中心三個數字中心,集中展現參與文化和旅遊部精品項目對接與交流的重點項目、集中並流央視移動新聞網、新華社現場雲等多個直播平臺及打通銀聯等多個福利券領取平臺。文博雲展首秀獲高度關注,累計18萬瀏覽,同程分會場影響力覆蓋3000萬,央視移動新聞網、一直播、雲現場等直播平臺吸引1600多萬關注,雲文博全網總瀏覽量近5000萬。
(二)新技術應用,AR、VR、MR造新體驗
本屆海峽文博會聚焦數字內容、數字文旅等新興產業,建設以往十二屆文博會3D、VR數字回顧展廳,通過VR技術,將三千平方米的展館濃縮在一個不到三平方米的空間,以一個顯示屏搭載一臺互動一體機的方式,通過人機互動、VR眼鏡,回顧歷年舉辦情況;特邀中國移動咪咕打造AR文旅場景應用成果館,展現新文博、新文旅等AR場景應用;打造 「革命情·中國夢」VR沉浸式紅色文化展廳再現「長徵路」的親身學習體驗與革命精神;特邀頭部科技文旅企業風語築呈現新媒體藝術互動、VR坎城電影零號倉等新科技賦能文旅展區;設立福建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館,展示全省廣播電視系統 「五個廣電」發展成果,引起觀展人員的濃厚興趣和好評;配套開展浸入式劇情闖關遊戲,線上遊戲領任務,線下16個真人NPC互動完成闖關,實現真正的「沉浸式」文博會。
三、暢通渠道,啟動招商引資「直通車」
(一)頭部薈萃,實現產業精準對接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共舉辦2場主旨論壇、6場引資專場、6場平行論壇、6場專業賽事共計20場線下活動,並邀請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華僑城文化集團、中青旅控股股份、中國電影股份等文化企業三十強、旅遊企業二十強和部分優秀文化產業園區代表、金融機構等企業代表蒞臨參會,以高端項目推薦促進招商引資實效。
「全福遊、有全福」文化和旅遊投融合作暨重大項目推介活動,兩岸知名文化旅遊企業、投資集團、金融機構等200多人參加活動。會上非遺文化展演和專題招商項目推介交替,形式新穎氣氛活躍融洽,會後一批投資商應邀赴各地進一步考察洽談,推進項目落實落地。文化和旅遊部產業項目服務平臺第二十三期精品項目交流對接會,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和旅遊項目單位等200餘人參會,杭州放語空鄉宿文創綜合體、上海寶庫藝術中心等7個文化和旅遊項目在現場進行路演推介,會後福建省及部分其他省市金融機構、投資機構與文化和旅遊企業進行了交流對接。展會現場共有20個重點文化項目籤約,涉及籤約總金額67.55億元。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等機構與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廈門市集美區分別籤署「廈門AR文旅之城」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移動咪咕5G+AR總部正式落戶廈門,西安甲乙丁數字文創基地與廈門夏萌貓籤訂數字文創及城市文旅IP戰略合作項目,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多位文旅行業大咖、海內外知名文旅項目操盤手以「文旅IP新物種」為題匯聚2020海峽兩岸文旅IP大會,直擊文旅IP打造痛點,探討新文旅IP生態體系,助力文旅產業轉型升級。
(二)以賽帶展,深耕四大專業版塊
本屆文博會共有河北、新疆、西藏、寧夏、山西、貴州、江西、雲南、西安、寧波、南昌等近20個省、市組團參展,涵蓋文化旅遊、數娛影視、創意設計、工藝美術四大專業板塊,開闢AR文旅場景應用展、紅色文化展、動漫潮玩展、兩岸高校設計展、文旅IP跨界展等14個沉浸式主題展區,首次引入民宿產業展(今後將永久落戶廈門)和框畫產業展,內容多元精彩,交流成效顯著。同時,舉辦多場專業賽事,以賽帶展,進一步強化專業性。創意工美展遴選中國工藝美術創新作品大賽350餘件入圍作品進行沉浸式體驗展陳。2020海峽兩岸高校設計展邀請海峽兩岸高校參展,並舉行「第十屆福建省高校設計獎」評選活動。組織54所海峽兩岸高校參與,共徵集到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動畫等4766件師生作品,參賽高校數和作品數分別較上年增長28.8%、83.5%,均創歷屆新高,推動兩岸高校創意設計教育與實踐的交流合作。
四、多措並舉,開設促進消費「加油站」
(一)小屏幕大作用,直播成績斐然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與福建廣電網絡、廈門臺灣同胞聯誼會、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合作,組織選送近千家文博展商參與直播帶貨,最終精選近40家精品展商,通過15名網紅主播在全省1000萬臺電視終端、抖音、淘寶、飛豬、微博等平臺開展15場直播帶貨,最高場次瀏覽量達136萬,全網影響力超千萬。
(二)同程分會場,大補貼促消費
與同程平臺合作開設文博會分會場,並攜手農業銀行廈門市,面向平臺2.34億活躍用戶,針對千家景點發放50元無門檻立減補貼,助力文旅產業復甦,活動將持續至12月9日,預計覆蓋3000萬同程用戶。
(三)「玩樂行」福利一鍵通,消費熱情大提振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首次嘗試文化旅遊與金融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徑,與銀聯雲閃付聯手打造文博消費節,面向千家兩岸展商提供聚合支付服務及消費補貼政策,聯動曹操專車等出行平臺推出惠民出行福利,調動市民對文博會的參與度,提振市民消費信心,以槓桿效應最大化拉動消費。本次消費節將持續至12月31日,計劃發放補貼1200萬。
五、守住底線,築牢安全辦展「防護堤」
(一)突出疫情防控安全。
在省市衛健部門的具體指導下,疫情防控工作精準細緻,組織近6000位參展商、工作人員、與會領導嘉賓等相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配足防疫工作人員和防疫設施物資;實施科學精準導流、嚴控場內人數、優化通風消毒;重要活動配套專門防疫方案並做到一活動一方案。
(二)突出生產安全。
廈門市公安局、市應急局、市建設局等單位現場指導,統籌部署展會安全保衛、人員審核、現場施工安全管理等安全。
(三)突出智慧財產權安全。
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支隊等智慧財產權綜合執法小組現場執法,將智慧財產權保護、文化和旅遊市場綜合執法做在預防、做在實處。
海峽兩岸文博會自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十三屆,組展招展品質不斷提升、活動組織水平不斷提高、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和廣泛讚譽。
十三年來,海峽兩岸文博會不斷挖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旅遊資源,凝聚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之情,共同傳承中華文明,以豐富的展覽展會和專業的創意交流,在增進兩岸人民感情、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擴大兩岸產業合作中砥礪前行,受到業界高度關注,民眾廣泛喜愛。
十三年來,海峽兩岸文博會不斷在傳承中尋找創新之徑,不斷升級兩岸產業合作模式,突出文旅融合特色,創新創造創意,打造文旅展示新平臺,從文化產業到人才科技和金融服務,構建兩岸共生共榮的美好未來。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持續秉承「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深度結合文旅融合理念,做好兩岸文化旅遊產業交流互通的大平臺,持續推進兩岸文化交流與文旅產業深度對接。
本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在疫情影響下「危中尋機」,採取線上線下聯動,展示和交易方式全方位創新,文博活動更加精彩、展會對接更加務實、文旅資本更加活躍,展示前沿的文旅產業鏈、文化項目成果、文旅融合範本,深度滿足「展示+交易」「活動+交流」「投資+合作」的多元需求,為所有參會的展客商和廣大群眾呈現文旅融合精彩盛宴!
讓我們明年鷺島再相會!
(記者: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