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8日3時45分(西班牙當地時間17日20時45分),歐洲國家聯賽A4組第6輪在西班牙塞維亞展開一場強強對話,鬥牛士軍團西班牙坐鎮主場迎接德國戰車的挑戰。
最終,主場作戰的西班牙隊出人意料地6比0橫掃德國隊,贏得這場強強對話的同時反超對手,一躍頭名晉級決賽圈4強。而德國隊,則遭遇到89年來最慘痛失利和正式比賽最大分差失利。
賽前,德國隊領先西班牙隊1分,形勢一片大好,只需一分便可進入到決賽圈4強,而且,德國隊以德甲霸主拜仁慕尼黑為班底,今年歐冠四分之一淘汰賽上,德甲霸主剛剛8比2強勢摧殘了前「宇宙隊」巴薩,所以,至少在本場比賽前,更多人看好德國隊不會輸給西班牙隊。
就是這樣的一支德國隊,為何突然崩盤?難道德國隊因為外界的看法與晉級形勢而產生懈怠心理?
恐怕不會。首先,德國人向來以嚴謹著稱,而且勒夫又是一位有足夠經驗的世界名帥,從排兵布陣上便可看出。是役首發陣容,勒夫較四天前與烏克蘭隊的比賽僅調整1名首發,克羅斯解禁頂替停賽的呂迪格,科赫回撤打後衛,完全以主力應戰,沒有進行輪換。但正是這套勒夫心中固定的首發陣容,在四天前與烏克蘭隊的比賽時,便頻頻露出破綻,然而受實力所限,德國隊在先丟一球的情況下,依舊憑藉硬實力連扳三球,有驚無險地邁過烏克蘭隊這關,德國隊的「頑疾」才被勝利所掩蓋。
其實,德國隊的「頑疾」由來已久,自2018年德國隊折戟世界盃小組賽便開始展現。然而,當時的德國足協卻未因此而做出調整,選擇依舊信任自06年便開始執教球隊的功勳主帥勒夫,並續約至2022年。
2018年這年,對於德國隊和勒夫無疑是一個轉折點,就是從這年開始,德國隊遭遇了一次「冷門」、兩次「慘案」。
先是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小組賽上的「冷門」,小組賽第三輪的出線關鍵戰中,德國隊0比2不敵太極虎韓國隊,位列小組第四,慘遭淘汰。是役,勒夫排出4231陣型,諾伊爾/基米希、胡梅爾斯、聚勒、赫克託/赫迪拉、克羅斯/格雷茨卡、272、羅伊斯/維爾納。全場比賽裡,德國隊表面佔據主動,實則「雷聲大雨點小」,真正的進球機會都是韓國隊的快速反擊,中超熟人金英權、亞洲之光孫興慜在補時階段各進一球,擊沉了德國戰艦。那屆世界盃後,德國隊反思的結論是沒有帶薩內、272沒有為團隊的奉獻精神,完全沒有正視自己的「癥結」所在,呵呵了。
再來就是2019年,歐預賽上德國隊坐鎮主場在自己球迷面前的「慘案」了,德國戰車2比4不敵荷蘭隊。是役,勒夫排出343陣型,想與荷蘭隊大打對攻戰,諾伊爾/金特爾、聚勒、若納唐-塔/克洛斯特曼、基米希、克羅斯、舒爾茨/格納布裡、維爾納、羅伊斯。整場比賽,雙方控球率相當,但荷蘭隊創造威脅更多,相比自身豪華配置的中後場,荷蘭隊的前場則顯得星光暗淡不少,但正是「樸實無華」的普羅梅斯、巴貝爾、德佩、馬倫等人,他們輪番用速度的衝擊,簡單高效的進攻打得德國人失誤頻頻,當然,那場比賽裡,荷蘭隊的新星德裡赫特也有失誤,還被不少球迷所詬病。這場比賽後,德國人可能更多的以荷蘭隊復甦來蒙蔽自己,但中後場一流的荷蘭隊仍不是「三劍客」時代的荷蘭隊,德國隊再一次錯過正視與調整自己的機會。
回到這場與西班牙隊的歐國聯比賽,這是比上一次更為慘重的慘案,勒夫排出433陣型,諾伊爾/金特爾、聚勒、科赫、馬克斯/格雷茨卡、京多安、克羅斯/薩內、維爾納、格納布裡。咋一看,諾伊爾、聚勒、格雷茨卡、薩內、格納布裡,這就是拜仁在德甲與歐冠上氣勢如虹的班底!
沒錯,是這套班底,但是有幾個問題勒夫一直沒有解決和重視!
首先,在年輕化的道路上,勒夫是不是太過徹底了?德國隊需要穆勒、博阿滕、胡梅爾斯這樣的老將傳幫帶,需要老隊員傳承鐵血精神。
其次,勒夫的打法戰術看似多變,但缺乏針對性,他更加適合執掌沒有明顯短板的球隊,他可以捏合一個整體,但明顯不是一個能因材施教、能解決辦法的教練。
最後,與勒夫無關,是德國隊人才儲備上存在一個斷檔,這個斷檔不是指大面積地缺少人才,而是指某一個位置。在德國隊史的傳奇射手克洛澤退出後,勒夫沒有扶正穆勒,這與穆勒在俱樂部的失位有關,他不可能讓一個長期打中場的球員繼續打前鋒,勒夫主動尋找了接班人,鎖定了6000萬先生維爾納,但實事求是地說,從2018年的世界盃小組賽,便可看出維爾納與德國隊的打法格格不入。德國隊近年來的打法深受執教過拜仁的瓜帥影響,已經偏技術流、偏控球、重視壓迫了,而維爾納在萊比錫紅牛時,球隊主打快速反擊,留給維爾納的空間很大,他的速度優勢才能夠發揮。此外,除了維爾納與穆勒,德國隊在鋒線上暫時缺少同實力球員供勒夫挑選,所以,也許勒夫自己也清楚地知道這點,但依然只好硬著頭皮這樣排兵布陣。
也許,當德國隊湧現又一位進球數30+的鋒霸時,我們熟悉的那支德國戰車就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