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一本繪本到底能帶給孩子什麼?有的家長也好奇,無非就是幾幅插畫、幾段文字,甚至連文字都沒有,可孩子就是愛不釋手。
其實繪本是最為貼合孩子成長規律的形式,不認字的孩子能豐富的構圖,以及生動誇張的語言,逐漸提高審美能力,並獲得珍貴的思想內涵,而這些都是父母向低齡孩子講道理做不到的。
但是,市場上的繪本種類多到眼花繚亂,如何選到好的呢?就怕買了孩子不願意讀,束之高閣,或者其中有不適合孩子閱讀的因素,比如之前央視曾經譴責的「毒繪本」。
初級入門的方式,就是選擇那些獲得世界級獎項的繪本,在內容和質量上已有重重把關。
了解繪本的家長一定知道凱迪克獎,相當於繪本中的「奧斯卡」,能兩次獲得這個獎項的作者不多,蘇菲·布萊克爾就是其中一個。
《你好,燈塔》就是她第二次獲獎的作品,那麼這本水墨畫風的繪本,憑什麼獲得凱迪克金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好,燈塔》優秀在哪?
1、精美且具有藝術感的畫風、畫面
為了展現出燈塔和海洋的美,蘇菲選擇了中國的水墨畫風,可見她的審美之高。
燈塔以及在燈塔裡住著的一家人,有著平淡但不平凡的故事。
一年四季,燈塔在不同天氣下顯出不一樣的美麗,仿佛繪本裡是真實世界,有時美得精緻,有時美的冷峻。最吸引人的是,在蘇菲的刻畫下燈塔內部的細節,也在圓形的圖案中(守塔人的望遠鏡視角)交替變換。
用凱迪克獎評委的話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優雅而又細膩的繪本。
2、追求真實的堅持
《你好,燈塔》之所以這個繪本能如此細膩,是因為蘇菲是一個充滿想像且又遵從現實的人。
2013年,蘇菲在跳騷市場一下子就看見了埃迪斯通燈塔畫,最開始她覺得並無大用,後來朋友說:你不應該忽略一個能吸引你注意力,讓你視線轉移的事物。
於是,她花了10美元買下了這幅畫,回家後放在了抽屜裡。過了幾個月,她心裡還是一直惦記著那幅畫,便產生了一個做燈塔項目的想法。
說幹就幹,蘇菲立馬啟程從英格蘭到希臘,再回到北美洲。
她拍下一張張燈塔的照片,始終在尋找著那個心中的燈塔,最終在加拿大紐芬蘭北端的卡彭島上找到了。那周圍遼闊的海岸,冷豔的冰山,體型龐大的鯨魚,仿佛就像是畫裡的世界。
之後,她便搬到了這個燈塔裡,了解守塔人的資料,他們的望遠鏡、日記、制服,為此還閱讀了海岸警衛隊的檔案。
她還注意到,對守塔人來說補給船的到來有多重要,這艘船名叫鬱金香號,這讓蘇菲驚喜不已,於是她動筆畫下了比書大兩倍的燈塔,目的是為了刻畫好各種細節。
《你好,燈塔》中的守塔人原型,是燈塔博物館裡的一個真實人物。
3、生動且充滿寓意的故事
在繪本的刻畫上,蘇菲把戲劇性和豐富性結合在一起。
暴風雨下水手積極大膽地救援,守塔人每半小時要繞著燈塔裝置巡視,雖然單調但生活還是很有趣的。有的水手會製作燈塔模型,做得十分精緻;而女人們則是做飯,打掃衛生,充滿著細節和關愛。
男人們守護著燈塔,女人們守護著家,就像每一個小家庭。
在蘇菲筆下女人們喜愛的婚紗,都融合在了圓形的燈塔裡,表達得清晰自然。
「我早就想把女人懷孕的過程描繪出來了,這次有機會了」描繪時圓圈慢慢變大,證明了守塔人夫婦心裡的希望也越來越大,也能讓孩子真實體驗到父母的愛。
最後一家人要離開這座燈塔了,妻子的紅裙此時已經變舊,而牆面上所懸掛的每樣東西,在前面的描述中都有鋪墊,超多細節等待孩子發現。
這本繪本很適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他能帶給孩子的力量,不僅僅是水墨畫的質感,也有人格上的提升。
《你好,燈塔》能讓孩子學到什麼?
1、枯燥單調的生活不乏詩意和浪漫
繪本中守塔人過著單調的生活,卻有著自己的節奏,燒好水,嘴裡哼著小曲,他渴望有人和他說說話,這時妻子走來,拎著豬肉,豆子,燈油……
生活裡的場景共鳴感十足,告訴孩子要哼著小曲過生活,樂觀堅定地守護希望,身邊的人才是摯愛,珍惜當下的時光。
生活不總有波瀾壯闊,過好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2、對職業的企劃和忠實
孩子也有職業規劃,對自己喜歡的人物也有嚮往,然而生活中幾乎都是平凡的工作,怎樣創造出價值才是關鍵。
看看守塔人的生活,才知道忠於職守的溫暖和責任感。
3、簡單即是幸福
每一個圓形房間裡都有愛和守望,在燈塔日記中,守塔人記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以及妻子在他病了時替換他工作,都是生活化細節,卻也有著驚喜和感動。
一份付出就會有一分收穫,這份收穫就是簡單的幸福,在繪本中都被細緻入微地刻畫出來。
好的繪本就像是一個寶盒,孩子每次讀每次感觸都不一樣,觀察到的精彩點也不同。帶著孩子探索其中奧秘吧,別再說孩子不專注了,有時繪本也會起到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