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是錢鍾書先生對楊絳先生的評價。
「楊絳先生的文字總是那麼乾淨,讓人能夠得到一種平靜、平淡、平凡的人生」這是盧翎對楊絳先生的評價。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楊絳先生的故事中,感受平靜、平淡、平凡而又睿智的人生。
楊絳原名叫楊季康,於1911年北京出生,1923年全家搬往蘇州。楊絳先生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其父親受過高等教育,曾經去日本、美國等國家留學,回國後成為一名律師。
可能真是因為出身的原因,楊絳先生天生就有大家閨秀的氣質,她臉上總是帶著淡淡的微笑,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性格嫻靜,平時最喜歡讀書。
1932年楊絳先生考上清華成為外國語文系的研究生,在這一年在這一個地方,楊絳先生遇見了陪伴一生的伴侶。
那年三月,他們在清華大學的古月堂門口相遇了。那個時候錢鍾書先生穿著一身青色的布大褂,帶著一副老式的眼睛,他的目光如炬,談吐幽默風趣又不失機智,渾身散發著儒雅的氣質,很難不讓人多看一眼。
楊絳先生長的比較嬌小,雖然溫婉但是也非常的活潑,充滿青春活力,既有大家閨秀的端莊又有現代女子的調皮,身上獨有的氣質非常的吸引人。
經過交談才知道他們的老家都是無錫,並且他們的父親都是比較有名的人,形似的成長環境讓他們一見如故,他們在一起從家鄉談到文學。他們在文學上有共鳴,性格上相互吸引,所以就這樣讓兩個人一見鍾情。
最有趣的是,當他們兩個第二次見面的時候,錢鍾書就對楊絳說:「外面的人都說我訂婚了,但是這不是真的,我沒有訂婚,請你不要相信這些謠言。」而楊絳也說道:「有人說追我的人很多,還有的說費孝通是我男朋友,這些也不是真的。」
二人都已經對外界的謠言都已經做了解釋,這都明白了對方的心意,於是也算是正式開始他們的愛情,兩人經常出雙入對,一起花前月下互訴衷腸,很是相愛。
他們二人相戀的時候,除了約會以外還會寫信,錢鍾書可是出了名的大才子,所以他寫的情書肉麻中還有布滿深情,據說他們二人戀愛時候寫的書信有600多封呢!
有一次楊絳的回信被錢鍾書的父親收到了,錢鍾書的父親沒忍住好奇心偷偷的打開了楊絳的回信,讀完以後錢鍾書的父親非常的高興,因為楊絳在信中說:「光我們兩個人覺得快樂是沒有用的,需要讓雙方的父母也都同意我們,為我們二人的情感感到快樂才可以,這樣我們才能夠長久沒有阻礙的在一起。」
錢鍾書的父親看見楊絳在信中寫的內容覺得這個女子做事縝密,考慮事情非常的周全,與自己的兒子正好互補,他非常的滿意。雙方的家庭都是在當地有頭有臉的人家,門當戶對,雙方父母也都同意。
1935年,他們二人結為夫妻,楊絳在《我們仨》中回憶到:《圍城》中那個穿著黑色禮服、白硬領被汗水浸的黃軟的新郎就是錢鍾書本人。
同年一起去英國、法國留學,在留學期間楊絳從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成為一個居家小能手,楊絳先生把家裡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條。
當錢鍾書先生不會做家務添亂承認錯誤的時候楊絳先生都會跟他說:「不要緊,我來。」在楊絳先生的面前,錢鍾書先生就像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但是楊絳先生就是喜歡這個滿腹才華,但是在生活中呆呆的錢鍾書先生。
都說愛情裡都是互補的,但是也是要為彼此付出的,楊絳先生為了錢鍾書先生從養尊處優的大小姐變成什麼都能做的家庭主婦,那錢鍾書又為楊絳做了什麼呢?
在英國留學的時候他們生下一個女兒,在坐月子期間,這個「生活小白」錢鍾書先生親自就把做好的早餐端到楊絳的面前,在床邊給她支起了一張小桌子。
錢鍾書寵溺的對楊絳說:「這樣你就可以在床上吃早餐了。」楊絳笑著回答說:「這是你做的?」錢鍾書非常得意的說:「我會燒火了,會做飯了,以後也能照顧你們母女了。」
楊絳先生感動的說道:「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早餐了。」
錢鍾書說:「要是你喜歡吃,我以後天天給你們兩個人做。」後來果真他們家的早餐都被錢鍾書承包了,錢鍾書給楊絳母女二人做了一輩子的早餐。
後來因為國家陷入危難之際,他們選擇帶女兒回國,那時候為了生計錢鍾書離開楊絳母女去湖南教書,而楊絳母女留在上海,他們就這樣分居兩地,但是感情絲毫未減。
後來因為一場運動,兩人成為牛鬼蛇神,楊絳被剃了陰陽頭,但是她依然保持著作為錢鍾書妻子的優雅,帶著自己做的發套出門賣菜。
歲月的苦難並沒有讓楊絳先生丟掉那份從容淡定,這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氣質吸引著每一個見過她的人,也許正是她的這份從容淡定才能讓她在逆境中也能笑著度過。
在這些困苦中楊絳先生也依然創作,翻譯家葉廷芳回憶說:「白天她看管菜園,在這段時間裡,她就坐在馬紮上。把膝蓋當做寫字檯, 在上面看書或者寫東西。」
常言「彩雲易散,烏雲又何嘗能永遠佔領天空。」這是楊絳先生說過的話,她正是這樣做的。
後來錢鍾書與女兒相繼住院,他們的醫院相隔大半個北京城,但是80多歲的楊絳先生來回在這兩個醫院中奔波,這個時候的楊絳先生依然是淡定從容的。
楊絳先生說:「錢鍾書病重的時候,我就只求能夠比他多活一年,力爭『夫在前、妻在後』。」我不怕死在你後面孤單寂寞,我只是怕沒人伺候你。
1997年楊絳先生的女兒去世,一年後錢鍾書也去世了,錢鍾書去世的時候捨不得閉上眼睛,楊絳先生在他耳邊說道:「放心,有我在!」這句簡簡單單的話就這樣從這位剛剛痛失愛女,又要即將面臨失去愛人的楊絳先生中說出口。
她帶著自己的傷痛安慰著自己愛的人,只希望讓他心安。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失去了人生中重要的兩位親人,換成別人可能就覺得家散了,人也就倒了,但是楊絳先生並沒有,她知道,只要自己還在,女兒跟丈夫的靈魂就有家可歸。
2003年,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出世,這本書中她用平淡的文字講述了她與女兒還有丈夫錢鍾書之間的溫情歲月,厚厚的一本書讓我們感受到楊絳先生對他們的思念與深情,還有他們仨個人之間對彼此的愛。
家沒有你之前或許沒有那麼溫暖,但是有你們的加入以後就變得溫暖。讀《我們仨》就像在看電視劇一樣,會讓你又哭又笑,但是就是在這些小事中讓你學會如何愛人,珍惜身邊的人。
幸福其實有時候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