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爸集翔系列」又開更啦!這次偷個懶,雖說標題寫著「屬」介紹,但是這次這個屬就一位成員——Attavicinus montrosus,怪獸蟻鄰蜣螂(1887年被發現,並被歸類於Liatongus利蜣螂屬。2008年被更名,重新歸類為一個獨立的新屬——Attavicinus屬)。這是一種從樣貌到習性都非常特別的蜣螂。它有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首先,食物主要是由一種切葉蟻——Atta mexicana的巢穴殘骸組成。第二,與雄性相比,雌性的頭角和胸角要更加精緻。最後他的產地非常狹窄,只在墨西哥的Jalisco州和Michoaca´n州被發現過。
怪獸蟻鄰蜣螂,左公右母
照例先說下,Attavicinus montrosus(怪獸蟻鄰蜣螂)的詞源學意思,這個新的屬名來源於寄主螞蟻屬Atta以及拉丁語「vicini」,意思是鄰近或接近,也意味著它和這種切葉蟻巢穴密不可分的關係。國內並沒有查到相關的屬命名資料,僅僅在臺灣查到了它們的名字,但是所用的還是Liatongus利蜣螂屬的命名。顧我把它直譯為蟻鄰蜣螂屬。
它們只能從墨西哥切葉蟻的巢穴中發現。根據Wasmann(1894)首次提出的蟻巢客群分類,它們可以被認為是可容忍的客群。通常它們生活在沒有與螞蟻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在露出地表的螞蟻巢穴殘骸的蟻室中覓食。蟻巢殘骸是由各種真菌、小葉片、樹枝、螞蟻們和其它甲蟲們的殘骸組成。由於蟻巢在地下部分可以深達30cm,所以整個蟻巢會被充分的水分包圍,也讓蟻巢殘骸變成了一個非常豐富腐殖質的合集。所以,怪獸蟻鄰蜣螂也可以被認為是一個腐食性的物種,這在蜣螂中並不常見,我們熟悉的該類型的蜣螂還有Megaphanaeus屬三巨頭,但它們是以大型哺乳類動物屍體為食。
怪獸蟻鄰蜣螂,公,正面
怪獸蟻鄰蜣螂,公,側面
怪獸蟻鄰蜣螂,母,側面
怪獸蟻鄰蜣螂,母,正面
怪獸蟻鄰蜣螂的個體大小在15-20mm(感覺數據不太對,實物個體大很多)。雄性和雌性很容易與其他蜣螂區別開來,因為它們的體形大而健壯,而且不論公母都有特別的頭角和胸角。甚至雌性的特徵比雄性更精緻。雄性有個小小的頭角和一對誇張的「大肩膀」,大肩膀的邊緣還有茂密的毛髮。而雌性的頭角和胸角要比雄性更複雜和精緻的多——2個頭角和3個胸甲上的凸起。國外學者推測,這可能和雌性需要保護蟻巢不受同類和異類的侵犯有關。
這裡再簡單闡釋下它名字詞源學的意思,之前我們提過它屬名詞源學的意義,而現在我們來聊聊它的種名——「mostrosus」。該物種臺灣翻譯成隆突擬嗡蜣螂,這應該是沿用了Liatongus mostrosus的舊命名,我對」隆突」的翻譯也不太喜歡。「mostrosus」本是畸形的意思,這個詞在命名中也比較常見,也非常符合它那特別的氣質,在很多植物名中也有運用,如園藝種巖牡丹和園藝擬石蓮屬中都有,而日本對它們有個很不錯的翻譯——怪獸!啊哈哈哈,我覺得很貼切啊!所以沿用到該種的命名——Attavicinus montrosus——怪獸蟻鄰蜣螂。
總之,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物種,它用它的特別捕獲著研究者和收藏者的心。這個品種其實還有一個和著名學者Bates有關的傳奇故事,有機會我們再聊。在從發現至今的這段時間裡,很多學者也在對它做著調整,甚至還存在著些相悖的觀點。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