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劇:新農村題材中的時代精神與人性光芒

2020-12-12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新農村題材中的時代精神與人性光芒

今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重點推薦了22部脫貧攻堅重點劇目。從已播出的一系列作品來看,較好地發揮了電視劇的特色和優勢來講脫貧故事,從多個角度藝術地觀照了脫貧攻堅和鄉村建設的經驗,比較恰當地處理了精神正能量和戲劇化表達的辯證統一關係,為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出濃厚氛圍。

敢於觸碰脫貧攻堅中的深刻矛盾與社會痛點

近期播出的脫貧題材電視劇,大多取材於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現實素材,將脫貧攻堅的精神主線貫穿到鄉村振興的故事架構裡,在二者的有機融合中開拓了農村題材書寫的新思路與新視角,對於以往的類型化敘事是一種突破和創新。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與以往某些囿於苦難敘事、戲謔農民以及空洞懸浮、隔靴搔癢的農村劇不同,這些作品更著力於思想性與藝術性、現實性與故事性的融合,敢於觸碰農村改革中的真矛盾、真問題,尤其對於脫貧攻堅過程中出現的內生動力不足、基層黨建渙散、產業基礎薄弱等現象有所揭示,不迴避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中出現的深層城鄉矛盾。這些脫貧題材電視劇一方面用螢屏故事的方式記錄與提煉了精準扶貧的歷程和經驗,另一方面也用理性的態度對其進行了深度思考與路徑前瞻。

其中,《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了地質災害嚴重的貧困村焉支村整體搬遷,合併到富裕村丹霞村的故事,面對村民故土難離的鄉土情懷、長期養成的「等靠要」陋習,村幹部秉持因人施策、扶貧扶志的理念,積極推動產業轉型,最終「兩家變一心」;《花繁葉茂》聚焦西南地區新農村建設風貌,以花茂村為視點鋪展出楓香鎮的脫貧景觀,劇中圍繞「三改三建」、土地流轉而產生的戲劇衝突有板有眼,既有對「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生動展現,又有對個別基層幹部下鄉鍍金現象的側面揭示;《最美的鄉村》將扶貧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困境,尤其是存在於被扶對象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問題和思想問題,表現得精準而到位,為「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做出了真切而有力的詮釋。

近來的一些脫貧題材劇,沒有止於以往農村劇中對農村現代化滯後的輕描淡寫、對城鄉差異與衝突的模式化書寫,而是立足於促進鄉村振興與城鄉一體化建設、破解轉型期深層次矛盾,視野創新,不但給觀眾帶來了些許遐思與感悟,也對同類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突圍有所裨益。

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

現實題材電視劇理應在紮根生活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中做到「既見精神也見人」。這批脫貧題材劇裡的不少作品,其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正是落腳於脫貧故事的現實基調,生發於典型人物的行為細節。整體而言,這些作品所著力塑造的人物群像中涵蓋了掛職幹部、返鄉青年、基層幹部、村民群眾等,其中不乏新舊理念的碰撞、新老思想的交鋒、城鄉觀念的衝突等,凡此種種的激烈矛盾與最終和解,在故事中建構出一條條完整的戲劇弧,蘊於其中的時代情懷和人性光輝,在為觀眾帶來感動和浸潤的同時,也升華了劇作的精神高度。

一方面,這些劇作較為集中地關注了返鄉青年的精神能量與人格成長。如《綠水青山帶笑顏》中,返鄉創業的杜笑語、許晗為成立琉璃工坊、創建精品民宿遭遇了諸多挑戰,大學生村官鄭菲也因長期駐村工作面臨家庭破碎的危機,但他們憑藉執著堅忍的性格愈挫愈勇,最終在追逐自我夢想的過程中賦能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再如《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以畢業不久的宣傳科員竇豆被派駐到下溪村任第一書記為主線,其間從「不作為」到積極建設鄉村的村主任江重洋、從「消極怠工」到潛心助農的科技特派員周莫、從「幫閨蜜」到愛鄉村的設計師趙曉瑋,整體性勾勒出脫貧攻堅這一歷史進程中的青年奮鬥圖譜。

另一方面,這些作品注重典型人物的塑造,使角色富於現實性與時代感。《我的金山銀山》以返鄉扶貧書記湯亮與原村主任範星火,勾勒出鄉村建設中具有標識性的兩類典型人物,巧妙地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批駁了某些陳舊落後的理念。《最美的鄉村》《遍地書香》等也分別演繹了主人公披荊斬棘、無私奉獻的扶貧經歷。從新上任的鎮黨委書記唐天石,到返鄉創業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石全有,再到駐村做第一書記的文化館幹部劉世成、電視臺女主播辛蘭,每個角色都是現實生活中扶貧隊伍中某類人的縮影,高度濃縮著這類人所共同遭遇的艱難險阻、共同鐫刻的理想信念。

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這些脫貧題材劇中一些較為成功的人物塑造,正是由於在火熱生活中精準提煉、在時代大潮中匠心描摹、在兩難困境裡真實烘託、在多維透視中立體呈現,才能夠更好地成就作品、滲入人心。但也毋庸諱言,這些劇中的次要人物還偶有簡單化和臉譜化的現象,在藝術表現上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

喜劇化表達成就該類型舉重若輕的審美樣式

平衡好「有意義」與「有意思」的關係,也是近期脫貧題材劇的一個創作著力點。當下的很多電視劇作品,為了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不約而同地在情節編織上植入幽默搞笑的喜劇元素。其實,喜劇不應是膚淺的搞笑乃至商業的噱頭,而應以一種舉重若輕、笑中有思的深層審美體驗為境界追求。不難發現,這批脫貧題材劇在此方面處理得較為恰當,於「笑」與「思」中進行了較好的平衡,力求通過輕鬆有趣的敘事氛圍實現與大多數觀眾的審美對接,同時也更加反襯出扶貧工作的艱辛與不易。

有學者講到,在人的範圍以外是無所謂滑稽的,笑必須與人相關聯。當因為劇中人的行動發笑時,我們不僅應注意到該行動與人的聯繫,也應考慮到創作者參與其中的思想深意。近期的脫貧題材劇,一些配角的言行構成了主要的笑點。《一個都不能少》《我的金山銀山》《花繁葉茂》中,村民為評特困戶各顯其能、競相比窮的情節令人忍俊不禁;《綠水青山帶笑顏》中,為阻止杜笑語回鄉創業而「招式」頻出的杜盛樓充滿喜感;《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與《遍地書香》中,見面必掐的楊鵲扁與江有田、頭腦靈活的徐百年、追求「上進」的王可靠也常常讓人會心一笑。這些喜劇「包袱」大多來自於人物行為與目標的偏差,屢次行動卻頻頻受挫;有些橋段設置看似具有重複性,實則更加細膩、靈動地表現出基層扶貧工作的繁複性。此外,有些劇中別具一格的方言與俚語設計,也讓人物形象更具親近感,免於流入概念化與扁平化的窠臼。

這些立足時代背景、展現真實農村現狀、直面扶貧中真難題的脫貧劇,以新穎的敘述方式、典型人物的塑造以及輕喜劇的風格呈現和傳播了新時代的新農村故事,成為講好農村故事的重要一環,未來還將有更多扶貧劇繼續在螢屏上綻放。

(作者:閆偉,系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李慧敏,系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入選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這部劇展現了怎樣的新農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一部展現建設成果、聚焦鄉村振興的新農村題材劇,《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以浙江淳安下姜村的美麗蛻變為創作藍本,講述一群年輕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奮發有為、追尋夢想的熱血故事。和近期亮相螢屏的多部脫貧攻堅題材劇相比,《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走進綠水青山,聚焦美麗鄉村,著力在城鄉雙重視角的碰撞與思考中,展開一幅熱火朝天、大有可為的時代畫卷,以此呼喚無數有為青年留下來、紮下根,讓青春夢想在田野間起航,共建幸福家園。
  • 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作品 | 為平凡英雄畫像 為火熱時代立傳
    01 展示當代生活的深情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要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
  •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花繁葉茂》在2019國劇盛典上獲推薦
    多彩貴州網(綜合整理)近日,電視劇《花繁葉茂》作為2020年重點扶貧題材國劇,在2019年國劇盛典頒獎典禮上獲推薦。《花繁葉茂》劇組主創人員也出席頒獎典禮現場,為全國觀眾介紹了這部講述貴州脫貧攻堅故事的電視劇。
  • 脫貧攻堅題材劇《金色索瑪花》首播發布會 歐陽奮強、徐百慧...
    「痛」和「變」,頌揚了基層工作者和彝鄉村民在脫貧攻堅戰中閃爍的人性光輝,並以獨特的視角凸顯了女性在扶貧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風格真摯、樸實、接地氣,回應了時代關切,審美而藝術化地展現了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以此鮮明時代主題為題材的電視劇,必然會受到廣泛關注與討論。該劇與張藝謀導演的劇情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同名,僅看劇名很容易聯想到關於農村與貧困的故事,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讓觀眾產生一種尋根問底如何「一個都不能少」的想法和衝動。
  • 脫貧攻堅,文學在記錄在鼓勁_時政_中國西藏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廣大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或主動投身於脫貧攻堅,或用心記錄、用情書寫脫貧歷程,發揮了文學的鼓勁和記錄作用。本期聚焦脫貧攻堅題材文學作品,敬請關注。
  • 高揚脫貧攻堅勝利旗幟的時代畫卷——評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鄉村》
    專家稱讚這部作品生動展示了我國脫貧攻堅不平凡的奮鬥歷程,是一部傳播好聲音、凝聚正能量的精品佳作。藝術是時代的回聲,時代的進步靠思想的引領。《最美的鄉村》呼應了習近平總書記「兩個大局」戰略思維,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緊扣脫貧攻堅主題,弘揚時代主旋律。
  • 脫貧攻堅展現出來的偉大精神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專家觀點】今年,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 農村題材文藝作品,農民豈能僅當「綠葉」
    受益於脫貧攻堅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宣傳的大環境,今明兩年,農村題材作品將在螢屏中佔有重要位置。  雖然農村題材電視劇數量大大增加,但仔細一看,很多作品的主角並非農民。以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為例,有的講述退役軍人回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有的謳歌扶貧幹部紮根基層一心為民,還有的反映大學生村官在偏遠山村的傾情奉獻,本應是農村劇主角的農民朋友反而成了襯託「紅花」的「綠葉」。
  • 【理論|決戰決勝2020】新時代脫貧攻堅理論的邏輯思考
    為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微美肥西」推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理論文章專欄,從多角度、多層面回望總結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新跨越、新成就、新經驗,為決勝全面小康凝心聚力,貢獻肥西智慧。一起來看看今天推送的理論文章吧~~~
  • 22部脫貧攻堅重點電視劇將陸續推出
    廣電總局在深入摸排各省、各主要影視機構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情況基礎上,綜合考慮選題立意、藝術品質、團隊實力、創作進展等因素,研究確定了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綠水青山帶笑顏》《花繁葉茂》《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愛在青山綠水間》《尋找北極星》《好雨知時節》《遍地書香》《我的金山銀山》《楓葉紅了》《最美的鄉村》《日頭日頭照著我》《阿壩一家人》《落地生根》《我們的小康時代
  • 盤活農村劇,又想靠明星?
    作者|顧 韓編輯|李春暉農村題材劇起起落落,始終是國產劇中一個產量不高但又穩定存在的品類。搭上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的政策東風,今年農村劇的陣營格外強大,但在網際網路上的存在感又委實弱。今年3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研究確定了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要求各級電視臺、特別是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加大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購買與排播力度。隨後,片單中的一系列劇目開始陸續「空降」衛視黃金時段,與光鮮亮麗的都市情感劇、流量偶像劇並列。
  • 弘揚老區精神 決勝脫貧攻堅
    當前,脫貧攻堅正處於全面收官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時刻保持人不卸甲、馬不解鞍的戰鬥狀態,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黃岡革命老區精神,不斷攻堅克難,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體現忠誠擔當、詮釋以身許黨。(一)強化站位是核心。
  • 村兒裡世界乾坤大,脫貧攻堅《一個都不能少》!
    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已經吹響。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年,也是決勝的關鍵一年、最吃勁的一年。
  • 「畫」說脫貧攻堅 傳承抱石精神
    記者趙春亮 攝為進一步弘揚傅抱石藝術精神、深入挖掘抱石文化資源,打響抱石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今年7月新餘市第五屆傅抱石藝術節啟幕。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年,又恰逢傅抱石寫生創作萬裡行活動60周年,如何讓新一屆傅抱石藝術節更具內涵和時代意義?在市委宣傳部的精心策劃與推動下,一個以「聚焦脫貧攻堅·走向小康生活」為主題的寫生創作與展覽活動逐漸成型。
  • 辛向陽:脫貧攻堅展現出來的偉大精神
    今年,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是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要實現的關鍵節點,也是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坐標節點。
  • 讓新時代「西疇精神」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2.創作一批新時代「西疇精神」文藝作品,目前以新時代「西疇精神」為主題的舞臺劇《幸福花山》已經成型, 12月1日將在硯山進行首演;《石漠花開》電影劇本已通過評審,電影已獲批,男、女主要演員已定妝,本周已進入西疇開拍,《偉大的奮鬥精神》宣傳匯報片已拍攝完畢,現正在剪輯製作中;西疇精神主題歌,已經完成歌詞徵集。3.成立了州級新時代「西疇精神」文明實踐中心,建立一批縣級新時代「西疇精神」文明實踐基地。
  • 國產電視劇:在品質提升中記錄時代發展
    2020年,中國電視劇在時代進程中擔負起文藝的社會使命,在減速提質中經歷著深刻的轉型升級。面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時代主題,電視劇以一種「在場」的姿態和方式,生動再現了中華民族的情懷和擔當。本年度的中國電視劇以守正創新的藝術追求,於歷史和現實的雙重書寫中努力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
  • 電視劇如何講好「中國脫貧故事」
    《通知》還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推出精品力作,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仍在創作中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要堅決避免同質化傾向,在脫貧攻堅主題下,從不同風格、角度、地域進行多樣化開掘,形成百花齊放的多樣化格局。(3月27日人民網)據了解,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等劇人氣持續走高。
  • 魯字號農村題材作品「影響」全國
    原標題:《遍地書香》《高家臺》聚焦鄉土生活魯字號農村題材作品「影響」全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20年脫貧攻堅重點播出劇目《遍地書香》,目前在北京衛視晚間黃金檔以及多家視頻平臺播出,收視率位居全國前列。有趣體現在輕喜劇的表現形式上,有意義體現在該劇深植沂蒙山區,是對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的生動註解。在喜劇創作過程中,導演楊真強調的始終是一句話,搞笑我們是認真的。表演乾淨,有一股向上的精神頭,人物塑造雖然比生活可以稍加誇張,但是各方面的度把握得都恰如其分,電視劇中人物語言臺詞都非常接地氣,很鮮活,很生動,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