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姚明不論放在哪個國家,都是籃球界的大神,是籃球界的天才,天才可遇不可求。至於中國籃球氛圍是否真的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在的中國籃球,青黃不接,實力逐漸衰退,等到易建聯退役,暫時還沒看出中國男籃能有扛起大旗的人物。
從姚明進入職業籃球的方式上就能夠看出。姚明因為從小營養不足,身體比較顯得比較脆弱,雖然身高很高,但是脆弱的骨質並不適合做體育運動方面工作。當時姚明的母親也是非常反對姚明走自己和姚明父親這條老路的。而後來考慮到姚明性格偏軟的因素,才決定利用體育去提高姚明的心智。
姚明肯定只有一個 ,籃球要出成績,勤奮固然重要,天才更不可少,中國的後衛由於受制於人種,對抗性不如黑人運動員。而姚明作為中鋒,由於有他足夠好的身高基因,父母的運動基因,從小專業的訓練,超高的籃球智商,教練的一路栽培,綜合在一起,成就了他的輝煌,放眼中國籃壇,至今確實很難有人超越他!
今天我們的籃球氛圍的確不錯,無論是NBA還是CBA,所受到的關注度可以說非常高昂了,而在國內各個城市的籃球場建設數量也是非常普遍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今天走向籃球場,懷揣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是有朝一日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嗎?恐怕不是,更多的想法或許也僅限於「活動活動」。
或許在,初中、高中校園裡,有一部分熱愛籃球的孩子是夢想去打職業的。但實際的問題就擺在那裡,當你上到初中甚至高中的這個時候,伴隨著你年齡的增大,你離職業道路也越來越遠了。
當然,我們現在CBA啟用了選秀,一些大學生籃球運動員有機會走上職業賽場。但觀察近兩年的選秀情況,「棄權」成為多數俱樂部的第一選擇。姚明也積極用行動彌補體教分離的弊端,但現在也僅僅是處於萌芽階段。
我們不否認籃球環境對人才的出現有影響,但我們的環境未必那麼美好,儘管姚明使出渾身解數想改變中國籃球,但一個人的影響力畢竟有限,分身乏術,哪裡囑咐不到哪裡就出簍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環境的改變絕不是幾日甚至幾年就改變了的。
姚明的父親母親都是專業的籃球運動員,可以說從出身之日起就遺傳了籃球運動的天賦。一個人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受他所在家庭的影響特別大。若是他父母在某一方面優秀的話,那麼他們的子女,在這方面優秀的可能性就特別的大。
基本工作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姚明不僅天賦異稟,自我要求以及自我管理嚴格要求自己,每天都在訓練。天賦與努力,兩個原因造就了偉大的姚明。
還有,我覺得現在的孩子缺乏民族使命感,責任感。總是認為還有別人能站出來,自己只要不犯錯就行。比方說現在為什麼我們的cba球員一個可以在聯賽中大放異彩,但真正到了國際比賽時卻不能,事實上也是因為我們的cba球員在比賽中更多地依賴外援,他們可能只是站在某個位置投籃,或者是防守好,進攻端太依賴外援,在關鍵時刻沒有勇氣站出來。
中國愛打籃球的人是多,不假,但並不是等於籃球氛圍好,至少中國職業籃球就存在著崎形發展。
你看,職業籃球的選材,多是先選擇身高高大,多選富家子弟,選擇方向太過於局限,大量出身不好的,天賦卻異稟的苗子就被埋沒了,職業籃球與學校籃球、學校教育是脫鉤的,導致職業球員素質普遍偏低,情商、球商讓人抓狂,教練素質不高,球員戰術素養,籃球基本功等得不到很好的錘鍊。
各大俱樂部急功近利,普遍不重青訓,中國籃協在青少年球員培養方面存在頂層設計缺限,在青少年球員方面發力不夠,人才儲備不夠深厚,出現一些有潛力的種子選手易被捧殺,被同化,球員普遍容易滿於現狀,缺乏高追求,缺少自律不肯吃苦,一遇挫折,就易放棄,自暴自棄。
這是方向與耐心的問題。相信由姚明為首的籃協領導能根據國人的特點找到適合我們發展的道路,夯實青訓體系,統一技戰術風格。前些年我們在人才選拔上出現了問題,技戰術風格上也偏向美系。
這等於用我們的弱點去磕別人的強點,所以我們都看到了,這些年的國際比賽我們輸的很慘。還是多給些耐心吧,籃球 足球 不是當時就出成績的項目,只要方向正確,耐心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