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把整個後座獨佔的畫面,讓毒液回憶起了學生時代的光陰故事。就兩個字,真特麼羞澀!
言歸正傳!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作為政協委員和中國籃協主席姚明提交的一份題為《體教融合不能忽視人格塑造》指出,目前我國很多項目的後備人才儲備並不雄厚,現階段要進一步拓寬男籃等青訓渠道,防止「人才斷層」。
因為裡面的內容複雜又專業,毒液就簡單概況一下重點核心內容,感興趣的哥們可以自行去各大知名平臺查閱詳情文章。
「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的體育是不牢固的。」
姚明對此建議將適齡體校學員、專業運動員全部納入義務教育體系,提升專業運動員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
姚明向來把學校看成體育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才源泉,認為只有培育好土壤打造出文化氛圍,人才的湧現就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們要幫助學校的體育系統成長起來,類似於美國的NCAA,這樣我們的發展才有後勁。最優秀的運動員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被發現的。」姚明說道。
眾所周知,中國絕大部分能站在職業賽場的籃球運動員,都是在青訓中萬裡挑一選出來的。
但CBA聯賽20支球隊350名球員,有60%由遼寧、山東、吉林、黑龍江、河北、江蘇6個省輸送,55%由8家俱樂部自主培養,僅有22人來自非專業隊渠道。
可以說就現在的人才渠道,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中國籃球追趕世界籃球的步伐,改革是勢在必行的事!而任何一種人才的儲備,脫離校園都是不符合實際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提出的足球深化改革方案中,校園足球作為一個非常引人關注,而且是特別重要的點被列入其中,姚明當時就表示有點嫉妒。
去年2月份,寶雞市就把足球納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課程必修內容,為校園足球的發展開了個好頭。
當然,姚明大力推廣的校園也取得顯著發展,尤其「小籃球」方案,2018年小籃球聯賽參與的小球員就超過10萬人,涵蓋全國30個賽區,15365支球隊,還有兩支小球隊第1次參加CBA墊場賽。
因為CBA選秀大會的開放,再加上王少傑和萬聖偉的成功典範,讓越來越多的CUBA大學生球員堅定了自己的籃球職業道路。
但對於整個中國籃球的未來龐大體系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要想長久源源不斷湧現出強有力的人才,那麼把籃球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中,或許是最佳方案。
如今姚明提出了這個舉措,要是能實現必定又是一個歷史性改革!
雖然中國男籃在去年兵敗世界盃,大概率自1984年以來無緣奧運會,但從CBA聯賽商業化程度和全民參與程度,中國籃球在往非常好的趨勢發展,姚明多年的心血也得到了能看到的回報。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相信姚明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讓中國籃球偉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