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發用手勢就能控制的無人機

2020-12-15 努力做自己的錦鯉Koi

MIT'sComputerScienceandArtificialIntelligenceLab (CSAIL) hasreleasedavideooftheirongoingworkusinginputfrommusclesignalstocontroldevices.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發布了一個正在進行的項目的視頻,利用肌肉信號輸入控制設備。

Theirlatestinvolvesfullandfinecontrolofdrones, usingjusthandandarmgesturestonavigatethroughaseriesofrings.

最新進展是對無人機進行全面精細控制,只用手和胳膊的動作就能控制它穿過一系列圓環。

Thisworkisimpressivenotjustbecausethey'reusingbiofeedbacktocontrolthedevices, insteadofopticalorotherkindsofgesturerecognition, butalsobecauseofhowspecificthecontrolscanbe, settinguparangeofdifferentpotentialapplicationsforthiskindofremotetech.

這個操作讓人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它利用生物反饋控制設備,代替了光學或其他類型的手勢識別,還因為控制的精細程度,為這種遠程技術創造了一系列潛在的應用方式。

Thisparticulargroupofresearchershasbeenlookingatdifferentapplicationsforthistech, includingitsuseincollaborativeroboticsforpotentialindustrialapplications.

這個特殊的研究小組一直在研究這項技術的不同應用,包括它在潛在工業應用的協作機器人中的使用。

Dronepilotingisanotherareathatcouldhavebigbenefitsintermsofreal-worlduse, especiallyonceyoustarttoimagineentireflocksofthesetakingflightwithapilotprovidedaviewofwhattheycanseeviaVR.

無人駕駛是這項技術在現實中另一個用處很大的領域,你可以想像一下它們成群結隊飛行的場景,一個飛行員可以利用虛擬實境通過無人機的視野去觀察。

Thatcouldbeagreatwaytodositesurveyingforconstruction, forexample, orremoteequipmentinspectionofoffshoreplatformsandotherinfrastructurethat'shardforpeopletoreach.

例如,這麼好的方法可以用於測量施工現場,或者對海上平臺和其他人們不容易到達的基礎設施進行遠程設備檢查。

Seamlessrobotic/humaninteractionistheultimategoaloftheteamworkingonthistech, becausejustlikehowweintuitourownmovementsandabilitytomanipulateourenvironmentmosteffectively, theybelievetheprocessshouldbeassmoothwhencontrollingandworkingwithrobots.

實現機器人與人的無縫交互是這個團隊研究這項技術的終極目標,因為就像我們能憑直覺知道自己的動作和最有效地控制環境的能力,他們認為控制和使用機器人時應該一樣順暢。

Thinkinganddoingareessentiallyhappeninginparallelwhenweinteractwithourenvironment, butwhenweactthroughtheextensionofmachinesorremotetools, there'softensomethinglostintranslationthatresultsinasteeplearningcurveandtherequirementoflotsoftraining.

我們與環境交互時,思維和動作應該是同時進行的,但我們通過機器或遠程工具的擴展操作時,經常會出現偏差,導致學習速度慢,需要進行大量訓練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系統 使用肌肉信號控制無人機
    來源:【cnBeta.COM】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新的系統,能讓我們更接近於人與機器人的無縫協作。這套系統被稱為 "行為-A-Bot"。它利用可穿戴式傳感器發出的人體肌肉信號來駕駛無人機,控制無人機的運動。
  • 麻省理工研發Cheetah 3獵豹機器人 移動不靠視覺
    近日,據外媒MIT NEWS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研製了一款名為「Cheetah 3獵豹機器人」的AI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移動過程完全不需要視覺,將傳統機器人所需的攝像頭視覺徹底拿掉。據悉,該機器人採用了麻省理工學院相關團隊的最新算法,這讓其在沒有攝像設備的輔助下也可以完成行走樓梯、過狹隘地帶等對細節要求較高的動作。
  • 被譽為「南方的麻省理工」,學生評價這裡是「工程師的地獄」!
    提起世界最知名的理工科院校,麻省理工學院的大名如雷貫耳,在2018-19年US News全美研究生院排名中,麻省理工位列工程學第一、計算機科學第一,與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稱為工程科技界的學術領袖。
  • 科學家研發新系統,手勢即可操縱無人機完成各種動作
    但是到目前為止,在缺乏特殊訓練和額外的控制設備的情況下,很難直觀地控制無人機飛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日,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技學院的Skoltech實驗室開發了「DroneLight」操控系統。該研究成果最近已以論文形式在線發表於IEEE國際機器人與人機互動通信國際會議。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屈就」麻省理工,印度理工是什麼樣的存在?
    導語: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屈就」麻省理工,印度理工是什麼樣的存在? 說到麻省理工學院,我想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這是一所頂尖的大學。
  • 用腦電波控制無人機辦比賽?可能!
    操作者們頭上戴著一個探測器,它通過探測大腦發出的腦電波訊號,實現對無人機的直接控制。比賽中,參賽的選手們需要時刻盯著電腦中一個有無人機虛擬模型的程序頁面,並在腦中一直想著「向前」,無人機才能起飛。否則,你用腦波控制的無人機可能會掉下來。據多家外媒報導,腦電波控制無人機競賽的原理大概如下:  他們編寫了一個人機互動程序,在程序運行時,參賽者只需要盯著面前的電腦屏幕,他們頭上戴的簡易腦波儀能搜集腦電波信號,並轉換成無人機可以識別的代碼,從而實現飛行控制。
  • 加州理工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結果顯示,高薪畢業生通常來自具有強大STEM教育的小型大學,如哈維穆德學院、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早期就業薪資就超過8.5萬美元,中期薪資基本都在15萬美元以上。 可見,理工強校在畢業後就業上的巨大優勢。
  • 不要清華保送資格,轉身去了麻省理工,還獲得35萬全額獎學金
    在清華大學裡和國內頂尖的學者專家一起學習,疑難困惑自然就能解決,不僅擁有強大的師資,還擁有濃厚的學習氛圍。除了高考之外,清華這樣一個求賢若渴的學校,保送這樣的名額都是留給最強者的選擇,想必如此優厚的待遇沒有人會拒絕,但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故事主人公:顧昱洲,就是一個拒絕了清華保送名額的人。
  • 中國最大在線教育平臺「猿輔導」 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
    日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從全球萬千科技公司中遴選出的年度「50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技術商業類雜誌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TR50榜單評選以高精尖科技創新和成功的商業模式為兩大核心,以此洞見未來科技版圖的構成。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
    韓達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 2020-12-11 1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計算機「三巨頭」,齊聚麻省理工,這次我們又為美國做嫁衣?
    清華計算機「三巨頭」,齊聚麻省理工,這次我們又為美國做嫁衣?題記:2017年12月的一天,三名中國少年在美國名校麻省理工校園裡相遇,他們來自同一所中國高校——清華。這三位少年分別是:顧昱洲、陳立傑、徐寅展。
  • 蓬佩奧:中國「收買」了美國的大學,麻省理工怒懟
    蓬佩奧:中國「收買」了美國的大學,麻省理工怒懟一直以來,蓬佩奧都在宣稱中國「滲透」了美國的校園,並且以此對中國留學生進行限制,甚至敦促美國的大學對來自中國的學生進行審查。近日蓬佩奧表示,自己曾計劃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演講,但被校方拒絕了。憤怒的蓬佩奧再次將被拒絕「這筆帳」算在了中國的頭上,稱麻省理工學院被中國收買了。在當地時間12月9日,蓬佩奧在喬治亞理工學院又開始了自己的演講,在演講的中途,蓬佩奧突然表示自己曾在8月計劃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但是被該學校的校長拒絕了。
  • 微生物所施一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2020 年 12 月 10 - 11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魯迅故裡——浙江紹興啟幕。經過全球 50 餘位頂級科學和技術領袖長達一年的嚴格評審,「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 編程天才少年「顧神」,放棄清華保送,被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挖走
    比如被清華保送,但卻選擇麻省理工,他就是顧昱洲,顧昱洲那可以說為計算機編程創造的天才,在他15歲的時候,參加國際程序設計競賽,參賽的選手來自50多個國家,一萬多名來自全球的高手,當中來自白俄羅斯的選手,可以稱之為所向披靡,全球第一的編程高手,實力可以說是無人能敵。當時15歲的顧昱洲是無所畏懼,不懼怕對手也不輕視對手,一戰到底,站到了全球第一的選手的對面。
  • 清華計算機專業「三巨頭」,全部投奔麻省理工!又為美國做嫁衣?
    而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可謂是「王牌專業」,曾經在USNews世界大學計算機專業排行榜中位居榜首,超過了美國著名院校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甚至在當時,我國許多媒體都沸騰了,紛紛報導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超過了麻省理工,實現了計算機專業的四連冠。可見清華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實力有多麼的強悍。
  • 中國的「麻省理工」又攻下一城,蓋茨預言或得到應驗
    提到中國有名的大學,很多人腦海中首先冒出來的就是清北這兩所高校,確實,作為中國公認排名前二的兩所大學,在很多家長和學生的心目中都是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的,不過其實在中國有一所更加年輕,並且潛力更大的高校,被稱為中國的「麻省理工」。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後疫情時代,聚焦中國
    在 2020 年 11 月 19 日舉辦的 EmTech China 2020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再次發布了年度 「50 家聰明公司」(50 Smartest Companies,TR50)榜單,於不確定性中預判科技產業最新走向。本屆峰會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聯合主辦。
  • 最牛學生拒掉美國所有常青藤大學 選擇麻省理工
    照片上這個笑眯眯的陽光男孩就是來自於美國哈丁中學的學生亞歷山大羅曼,據商業內幕雜誌報導,羅曼將選擇麻省理工學院開始他的大學生活。「麻省理工的整體氛圍是我選擇它最主要的原因,校園裡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彼此認識,」羅曼告訴商業內幕的記者。
  • 麻省理工3人錄取名單,奧賽學霸鍾子謙,兩屆全國金牌得主
    這樣優秀的學生,在2018年,成功地被麻省理工錄取。麻省理工,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所學神聚集的高校,其英文縮寫為MIT,很多高端拔尖的人才都有較大可能考慮到麻省理工繼續深造和發展。在2019年,數據顯示,麻省理工在9291位申請的學生中錄取了687位來自全球500所高中的優秀學者。
  • NCT獲得IEEE計算機協會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權威認證
    近日,NCT 全國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與 IEEE 計算機協會(IEEE Computer Society)和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兩家國際權威學術及媒體機構正式達成合作,成為目前國內唯一獲得該兩家國際權威機構認可的青少年編程水平認證項目,此項合作將會有益於推動青少年編程科學測評在全世界範圍的進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