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克人生最大挫敗:太常優先處理急事,而非要事

2021-02-13 中大開心講

作者簡介: 約瑟夫.馬齊裡洛(Joseph A. Maciariello)是杜拉克的學生,也是他的長期工作夥伴,兩人共事長達二十六年之久。

約瑟夫.馬齊裡洛是克萊蒙研究大學杜拉克與伊藤雅俊管理學院社會科學和管理學榮譽教授,並為該學院資深研究員。曾與杜拉克合作編撰多本著作,包括《杜拉克給經理人的行動筆記》(The Ef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管理》修訂版(Management)和《每日遇見杜拉克》(The Daily Drucker)。

馬齊裡洛由杜拉克的所有著作、未發表作品和日常軼事中提取精華,編寫為簡易的52周教練課,突顯杜拉克有關領導、個人性能和使命導向策略的關鍵見解, 編成《我在彼得.杜拉克身旁的一年》這本書。

本書引用在杜拉克指導下大獲成功的個人和組織的事例,更包括圍繞當周主題的額外閱讀材料和省思,供讀者深入思考或促進腦力激蕩,協助讀者將相關消息融入日常工作中。


杜拉克很長壽,一生成果豐碩,本書引用的許多文本來自他人生最後三分之一的著述。他認為他在這段時期的工作是重要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杜拉克的事例中,學到如何分辨要事與急事。他活到將近96歲,而我們很多人不會這麼長壽。本周閱讀材料提供的經驗教訓,我們好應該馬上付諸實踐!

我和杜拉克共事26年,期間有機會觀察他如何分配時間。此後他輔導一群人,我一直從他們的交互中吸收智能。多年的輔導使一些人成為杜拉克的好朋友。他幫助他們分辨要事與急事。


我看到,他步入老年之後,拒絕了替一些人的著作寫序的要求。他不再替大學的各種委員會服務,不再收博士生(有一兩個例外),不再旅行(因為這很費精力),不再去他位於科羅拉多州埃斯特斯公園的小屋度假(因為受不了當地的高海拔)。他破例旅行,是在2002年7月跨越幾乎整個美國,去華府接受小布希頒給他的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專注從事他認為自己有使命去做的工作。他平和地接受自己運用時間的方式。他與他太太協商自己的時間安排,一直維持具體的日程表,記錄他的活動和工作安排。


他知道,人生中到了某個階段,因為精力有限,必須慎重選擇做什麼事。他觀察殘障人士的經驗告訴他,到了這種階段之後,致力做真正重要的事並放棄所有其他事情,比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他選擇運用他傑出的頭腦,捨棄需要旅行的事(他已經沒有腳力)。他也知道,他希望世人記得他努力開發人的潛能;他因此把他有限的精力集中用來輔導一些人(本書提到其中一些人)。最後,他是一名作家;他因此做好妥當安排,確保讀者在他逝世後仍可買到他的著作。


「致力做真正重要的事並放棄所有其他事情,比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

杜拉克2005年11月11日逝世。逝世之前兩周,他看了他最後一本著作《杜拉克給經理人的行動筆記》(The Ef fective Executive in Action,2006 年出版)的樣本;這使人覺得他完成了他一生該做的所有事情。

杜拉克的人生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意義,但他會說,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杜拉克」。我們有自己的人生目標,這當中應該包括在工作與享樂之間達致平衡。

不過,我們總是必須選擇花時間在要事或急事上。雖然杜拉克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參考,但本章是希望幫助你集中精力做你認為對自己的人生重要的事。

連杜拉克都曾後悔的時間分配

杜拉克1989年便已後悔自己在職業生涯的初期,沒有花更多時間在社會部門組織的管理上。他隨後堅決地展開補救行動,直到他2005年去世。他當年接受一位好朋友訪問時,表達了此一悔意。


"回顧自己的人生,我最大的挫折,是我太常優先處理急事而非要事,結果有些書該寫但至今未寫;當然,這是我的後見之明。結果是我寫了一些有緊急需要的書,教了一些他們當下需要的東西,而不是他們之後五年需要的東西。"

我一直願意去做一些比較短線的事,而不是想得比較長遠。不過,這是後見之明。


講完這些話之後,杜拉克在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幾年,花了一大部分時間輔導社會部門組織的領袖, 包括大教會和超教會組織(para-church organizations)的牧師(當然不僅限於他們)。杜拉克致力的目標,一直是幫助這些組織改善領導、組織和管理流程,包括培養人才、創建社區,以及最高領導層的接班規劃。如我們將看到,他和他輔導的領袖攜手創造了驚人的成果。

你的人生如何度過,責任在你


認為不理會緊急活動會產生危險,通常只是杞人憂天;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重病者或嚴重殘障者往往能展現非凡的性能。小羅斯福總統二戰期間的顧問霍普金斯(Harry Hopkins),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霍普金斯當年幾乎已是垂死之人,連走一步路都是折磨,只能每隔一天工作數小時。這迫使他只做真正重要的事,其他事情一概不理。

他因此可以維持工作性能,還曾經獲邱吉爾譽為「關鍵人物」(Lord Heart of the Matter);事實上,在二戰時期的華府,他的成就無人可及。當然,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但它能說明兩件事:如果你真的努力,你可以把時間控制得很好;你可以砍掉很多浪費時間的事,而且完全不損害你的性能。

問自己必須完成什麼任務,而不是自己想做什麼

我遇過、共事過或觀察過的高性能領袖,儘管在個性、作風、能力和興趣方面非常多樣,但有一點是一樣的:他們開始工作時,不會問「我想做什麼?」,而是問「我必須完成什麼任務?」


「高性能領袖,不會問「我想做什麼?」,而是問「我必須完成什麼任務?」」

杜拉克曾說:「如果性能有『秘訣』,那便是專注。」

專注對經理人的性能更重要,因為其他人通常會持續要求佔用他們的時間。因此,現實中經理人往往必須同時處理多項任務。但是,經理人面對多項要求時,必須學會優先處理要事而非急事,學會給予要事必要的時間和專注力。

真的知道時間花在哪裡

當一名經理人意味著時間不夠用。所有人都將佔用你的時間,所有人都希望你給他們一些時間。一天之中,工作總是比你可用的時間多。

每一件事所花的時間,總是大幅超出預期,總是上司認為該花的時間的兩倍。高性能經理人運用時間的方式,和我們多數人有一個差別。

關鍵在於你知道自己真正有多少時間可用,以及這些時間去了哪裡。

種種事情之中,總是有一些比較重要。你是否真的知道,值得你投入時間的事情,實實在在用了你多少時間?你是否發現,很多時間只是悄悄地從你手指間溜走?

杜拉克利用回饋分析,幫助他決定如何分配時間、度過他的人生,包括決定留給世人什麼印象。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

這問題的答案,將隨著你年紀漸長而改變,因此你有必要在自己的人生中,多次思考並回答這問題。這問題的答案,將賦予你的生活重心和目標。我們往往很想迴避這問題,尤其是在日常事務令我們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危機能促使我們停下來好好思考這問題,但你不必等到遇到危機才這麼做。我發現,一年開始的頭幾天,是思考這問題的好時候。


不過,如果你還不曾回答這問題,為什麼不試著現在回答它呢?


本文摘自《我在彼得.杜拉克身旁的一年——杜拉克的52周教練課,學習高效領導、探索人生價值》

背景資料: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是原創的思想大師,他有關管理、創新、領導、性能和適應轉變的見解,奠定了現代商業智能的基礎。杜拉克也是許多商業、政府和非營利組織重要領袖的導師,這是他非常重視的一個角色。

《我在彼得.杜拉克身旁的一年》編寫為簡易的52周教練課,突顯杜拉克有關領導、個人性能和使命導向策略的關鍵見解。


這一年52周的杜拉克教練課,涵蓋杜拉克認為有關領導與管理的最重要課題,例如:

領導者必須把心思放在要事而非急事上。這是一個人能否由事務員晉升為領導者的一大關鍵。


管理是人類的一種活動。無論在組織內外,進程都必須為人服務。

個人性能有賴設置清晰的使命和做正確的事,而非只是把事情做完。

管理層(尤其是最高層)的接班安排十分重要,而且往往是一場豪賭。

高層如果不願意讓某個人的品格成為下屬的榜樣,那就絕對不該任命他擔當高位。

馬齊裡洛曾與杜拉克合作撰寫數本著作,對杜拉克的思想及實踐有極為深刻的理解。本書堪稱當代最豐富、最完整的杜拉克指導手冊,閱讀本書,就如同這位傳奇大師親自指導,讓每個人都可以是杜拉克課堂裡的學生。


平臺背景數據: 中大開心講 ( CU Happy Talk) 由一班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於2016年6月17日成立的一個交流平臺, 成員有75%為中文大學舊生, 及稟承中文大學的包容並濟的精神, 歡迎各方英材(中大之友), 有興趣入群的,或有項目在平臺推廣, 可以在後臺留言, 或私聊群組管埋員(wechat ID: alexfan1971).

2016年12月群組成立公眾號---中大開心講(wechat ID: cuhappytalk).



2017年3月成立中大開心講分享匯, 在群友的誠信基礎及嚴謹的審核把關下,打造絕對安心的資源共享平臺, 並會逐步把受眾, 開放至不同的渠道, 令社會大眾可以享受平臺上的安心產品及優質服務. 詳情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急事難事煩心事 快報快批快處理
    急事難事煩心事 快報快批快處理(社會治理在身邊)  核心閱讀  為幫助社區居民解決身邊難事急事,江蘇省張家港市開展「民生微實事」項目。通過微信群、居民議事會等方式,各社區從線上線下廣泛收集民生訴求,快速上報、快速審批、快速處理。建立全過程監督機制,居民參與、部門審核,保障項目推進落實落地。
  • 杜拉克偉大在哪裡?我們該向他學習什麼?
    這就是你要看到「未來向管理的挑戰」。杜拉克指出:人們都會重視今天面臨的挑戰,如:領導力、執行力、創新能力、團隊建設、組織再造、互相合作等等,但很少有人去分析研究明天的「熱點問題」。值此「轉型時期」,如果缺乏引導潮流的人去研究未來,也就必然使組織停步不前。其實管理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預見未來,這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力。杜拉克強調:「社會科學的基本假設比自然科學的範式要重要得多。」
  • 急事難事煩心事 快報快批快處理(社會治理在身邊)
    核心閱讀  為幫助社區居民解決身邊難事急事,江蘇省張家港市開展「民生微實事」項目。
  • 我深愛一生的人——杜拉克妻子眼中的管理大師
    他是奧地利人,我是德國人,我的父母不願意我們兩個談戀愛,要知道當時奧地利人和德國人是互相憎恨的。所以,我後來根本沒和杜拉克打聲招呼就去了荷蘭。再之後,又去了倫敦,在一個學院裡擔任教授。但有一次我在一個很長的地鐵裡面往上走,突然發現有人跟我打招呼,居然是彼得·杜拉克,他正往下走,當時我根本不知道他來到了倫敦。
  • 挫敗放棄:為什麼無法長期專注堅持投入一件事?
    獎賞機制即驅動這件事情得到的結果,獎勵,如果長期投入沒有獎勵,沒有結果,那麼一個人放棄的機率也就比較大,同時「挫敗感」是來源於對事情進行中問題的「處理」。經過調研研究,他們通常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挫敗」,當某件事有了挫敗之後,內心的期望值就會降低,從而就會埋下一個「明天放棄」的種子。
  • 謝爾曼·杜拉克|20世紀20年代先鋒電影女性導演代表人物
    歷史上不可遺忘的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歷史上一位先鋒電影先驅者,20世紀20年代法國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在這時期杜拉克較為出名的作品是《西班牙的節日》(1919年)。而真正讓杜拉克成為耀眼的導演就則從她「先鋒派」時期的作品開始。女權先鋒電影——《微笑的布迪夫人》《微笑的布迪夫人》是杜拉克1923年的作品,該作品被認為是探索女性權利最早的電影之一。
  • 一個人遭遇挫敗,往往都與這5件事有關(人生感悟)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會過著什麼樣的人生。遭遇挫敗,從自身上找原因,首先就是尋找性格上存在的問題。03淺嘗輒止任正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年輕人做事情最好把一件事做到底,這樣成功的概率就會大一些
  •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畢生智慧的28個忠告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畢生智慧的28個忠告
  • 被喚作「老閨女」的曙光村第一書記:老百姓的事都是要事急事
    「老百姓所謂的小事其實都是大事,對我來說都是要事急事」在曙光村的6個年頭,誰家有難事沈淼都幫著辦。房蓋漏了,煙囪倒了,買不到藥了,兩口子吵架了,村民都找沈淼解決問題。幫村民辦事,沈淼樂此不疲。在一次入戶走訪中,看到78歲的老大媽梁琴褲腿子上都是泥,沈淼連忙問她怎麼了。
  • 2020高考備考優秀作文:化挫敗為動力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挫折通常像「減速帶」,它不會讓你停滯不前,但會減緩你前進的速度,讓達成目標的過程更艱難。失敗可以說是最嚴重的打擊,它足以讓人生出現180度的轉變。失敗的例子數不勝數,這樣的失敗不像在拳擊賽場上被對手一拳打倒在地後還有起身還擊的機會,而是完全被淘汰——你躺倒在地,無力回天。面對挫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怨天怨地,將其歸結於客觀因素,另一種常見反應是生氣,就像被法官誤判你有罪一樣。你會感到沮喪和難過,面對挫敗帶來的嚴重後果,你可能還會感到擔心和害怕。
  • 員工以家裡有急事請假去旅遊,被單位辭退,法院:旅遊可以算急事
    員工以「家裡有急事」請事假,單位批准請假後發現員工的請假理由是編的,能認定為曠工嗎?職工除國家已明確規定的各種公休節假日和假期以外,如遇特殊情況勞動者須離開工作崗位可請事假,但批准權在用人單位。實踐中,員工有事需要請事假但又怕單位不批准,所以編個容易獲得批准的請假理由,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在員工看來,只要單位批准請假,請假之後去幹什麼則與單位無關,畢竟請事假是沒有工資的。
  • 「既抓大事急事,也抓小事平常事」
    有價值的事,不一定要做得轟轟烈烈,也可以潤物無聲。對於河南工會來說,無論大事小事,只要能給職工帶來溫暖的事就是值得用心做好的事。小小心願匯聚暖流在河南省總工會「豫工惠微心願」的微信小程序裡,陳列著5271個小心願:有人想要一個落地風扇,有人想要一個電壓力鍋,有人想要一套歷史書,還有人想為孩子要一雙滑冰鞋……這些小小的期盼,全部來自一個特殊群體——全省縣級以上建檔的困難職工。
  • 【管理語錄】杜拉克經典五問:聽聽別人,看看自己
  • 民進黨主席補選結果卓榮泰勝出 | 陳菊:民進黨正逢史上最大挫敗
    卓榮泰上午投票時表示,民進黨改革,要破除派系,只要未來黨的負責人能夠公正,不把派系和個人的利益放第一,不能凌駕黨跟國家整體的利益,未來派系就只能良性發展,他會朝這個方向努力。卓榮泰說,個人在選舉當中事小,但黨未來穩定改革跟發展,事關重大,希望黨員踴躍出來投票,越多黨員投票,代表整個選舉成功,也代表對黨未來充滿希望,民進黨在國家改造工程在這條路上,一定不會缺席。
  • 立即行動起來做好當下的事,就會收穫人生的充實和精彩
    這正是我今天要跟你說的。喜茹:謝謝老師,我心靈有點麻木?突然發現自己是人群中的極品女生,是自己最討厭的那類人之一,或許人就沒有必須要討厭的人群之一,人際關係處理需要用心經營吧,我以前沒用心,容易吃虧,我要顧好自己的事情,工作。老師,是我自己沒有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吧?情商低,現在都沒混到什麼朋友。
  •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早安
    自卑是人心靈上的一把鎖,鎖住了人生的勇敢,不敢正視別人的眼睛,不敢冒險,不敢與人爭辯,凡事唯唯諾諾,缺乏主見,克服自卑是做人重要的修養!我們的生命中是沒有冬天的,因為我們是需要不斷的去勞作,因為我們需要不斷的去耕耘,我們需要為我們的家庭勞作,我們需要為了生命的色草去打拼,我們需要為了我們的生命的精彩去打拼。幸福不是因為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 事非經過不知難
    所以我的內心一直有一句話,想拿出來再與同學們分享——事非經過不知難。以我的人生經歷,我能看透的事,從來都是把困難先放大,再想到解決辦法。即我常說的,沒有困難,創造困難,去解決困難,鍛鍊自己。 從一季度的經營成果來看,同學們努力不少,進展不大,與我們希望的工作進度相差很多,與按照全年任務目標分解的月度、季度指標相差更多。
  • 沒自信的人,總會放大挫敗感,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昨天發生了一件讓我很受挫的事。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也不困難,但就是因為自己的不夠細心,出現了很多不該出現的問題,被老闆批評了。就是這件小事,讓我越想越不安,一晚上都被挫敗感包圍,很擔心這件事會影響到我在這裡繼續待下去,更擔心好不容易定下的工作又要面臨動蕩。從5月份以來,我的生活被找工作、備考和買房子這三件大事,弄得心力交瘁,壓力山大。
  • 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非富即貴,而是看透一件事
    其實,人生最好的活法,不是非富即貴,而是看透一件事:認清自己、不委屈自己、做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只有充分認清自己,才會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不會走偏,更不會誤入歧途,因為他懂得什麼是自己需要的要堅持,什麼是自己堅決不能纏上的陋習,要放下。 關於這一點,曾經一位80歲的老者說過自己的切身感悟。 老者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從小學習不錯,二兒子則恰恰相反不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