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案件判決結果差異較大 相關立法亟待完善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完善立法減少「出生缺陷」糾紛

  產前診斷失誤引發出生缺陷訴訟 立法缺失導致判決結果差異較大

  ● 隨著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出生缺陷訴訟在我國越來越多。在胎兒出生後發現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者死亡時,不少公民選擇訴諸法院,要求存在產前診斷失誤的醫院方承擔相應的醫療損害責任

  ● 近年來,產科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逐漸增多,但醫患雙方對於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認知差距較大。由於現行立法尚未對此有明確規定,導致審判實務上做法不一。即使採取同一法律救濟方式,各地法院在損害賠償範圍和數額上也有很大的差異

  ● 應當進一步完善產前診斷醫療損害糾紛案件損害責任的成立、承擔責任的判斷標準等相關規定。此外,針對我國尚沒有出生缺陷統一賠償標準,應當儘快通過立法確定出生缺陷損害賠償的範圍,以規範法官司法裁量權

  □ 本報記者   王 陽

  □ 本報見習記者 白楚玄

  9月7日,湖北荊州的常女士足月臨產被送至醫院,新生兒出生後發生嚴重窒息導致肺出血,搶救半小時後,經轉院搶救無效死亡。據常女士介紹,醫生說新生兒存在先天性疾病,而她在臨產前的B超及胎心音等產檢一切正常。

  早在2011年,廣東佛山一孕婦9次產檢,其中4次B超均未能檢出胎兒畸形,出生前7小時被告知胎兒無左腳。在孩子出生3個月後,其父母以醫院的診療行為存在過錯為由將醫院告上法庭。

  採訪中,有專家告訴《法治日報》記者,每個家庭對新生兒的降臨都充滿期待,但如果出生後發現胎兒伴隨先天性疾病甚至因病死亡,無疑將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發生不幸後,不少人會選擇訴諸法院,近年來產科的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數量增長較多,在醫療糾紛中也佔據很大的比例。目前,我國這類案件逐漸增多,但醫患雙方對於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認知差距較大。由於現行立法尚未對此有明確規定,各地審判實務上做法不一。即使採取同一法律救濟方式,各地法院在損害賠償範圍和數額上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立法機構應儘快完善因出生缺陷引發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

  產前檢查起步較晚

  胎兒缺陷檢出率低

  出生缺陷,又稱出生不當、出生錯誤,是指因產檢醫生診斷過失或通知過失導致先天殘疾孩子的出生。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是出生缺陷高發國家之一,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兒出生,每年有80萬至120萬名缺陷兒出生。其中,除20%至30%患兒經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生活質量外,30%至40%患兒在出生後死亡,約40%將成為終生殘疾。這意味著,每年將有數十萬個家庭被捲入終生痛苦的漩渦中。

  2005年,我國將9月12日定為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

  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又稱產前診斷,即通常所稱的「產檢」,是指對胎兒進行先天性缺陷和遺傳性疾病的診斷,包括相應篩查。產前診斷技術項目包括遺傳諮詢、醫學影像、生化免疫、細胞遺傳和分子遺傳等技術服務。產前篩查技術項目包括孕婦外周血生化免疫篩查、胎兒體表及重要臟器的超聲篩查和相關的產前諮詢。

  產前診斷在我國開始較晚。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才開始增加產前診斷項目,逐步引進國外資料庫和風險值計算軟體。2002年12月13日,原衛生部公布《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此後,我國產前診斷逐步規範發展。

  母嬰保健法第十四條規定,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育齡婦女和孕產婦提供孕產期保健服務。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也規定,產前診斷是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主要事項之一。

  2019年12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開展產前篩查技術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開展產前診斷技術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的通知》,從主要職責、設置要求、人員能力、房屋與場地、設備配置、規章制度、質量控制等方面,對開展產前篩查技術醫療機構和開展產前診斷技術醫療機構提出明確要求。

  《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全國產前檢查率穩步提高,由1996年的83.7%上升到2018年的96.6%,農村從80.6%上升到95.8%。2003至2014年,全國嬰兒出生窒息死亡率、新生兒因出生窒息24小時內死亡率和因出生窒息7天內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別達到75.1%、81.3%和76.9%。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1991年的33.1‰、50.2‰和61.0‰,下降至2018年的3.9‰、6.1‰和8.4‰,分別下降了88.2%、87.8%和86.2%。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全國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方案》明確提出,要構建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兒和兒童各個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體系,為群眾提供公平可及、優質高效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務。

  目前,通過產前診斷來防止出生缺陷,確保健康嬰兒出生已經成為普遍共識。但是,由於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的不同,我國各地區醫院所開展的產前診斷項目有所區別。也就是說,目前可以通過產前診斷技術進行產前診斷的遺傳性疾病或先天缺陷是很少的。

  有數據顯示,現在已經發現的單基因遺傳病有數千種,但能用產前診斷方法檢測疾病的還遠不足10%,每年仍然有許多嬰兒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者出生後死亡的事件發生。

  院方醫療過錯行為

  侵犯患者合法權利

  婦女兒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尺,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近年來,伴隨著公民法律知識和維權意識的不斷提高,醫療糾紛呈現大幅度上升的態勢。據衛生主管部門的不完全統計,產科的糾紛幾乎佔到醫療糾紛的40%至50%。

  隨著科技發展及社會倫理觀念變遷,我國與胎兒畸形相關的糾紛和訴訟呈明顯上升趨勢。據了解,侵權責任法已經引入出生缺陷的概念,並確認了出生缺陷的損害賠償責任。相關侵權行為侵害的是患者獲得適當產前保健服務的合法權益,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財產損害和精神損害。

  劉俊豪系劉士坤、趙娟夫妻之子。2018年7月10日起,趙娟開始在新密市婦幼保健院進行產前檢查,產前各項檢查院方均告知劉士坤、趙娟胎兒正常。2019年2月14日,趙娟產下一男嬰,診斷為可疑青光眼。隨後,劉士坤、趙娟、劉俊豪作為原告提起訴訟。

  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母嬰保健法以及實施辦法等相關規定,醫生在為孕婦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應當履行產前診斷的義務、告知義務和提出醫學意見的義務。本案中,由於新密市婦幼保健院的過失行為,未能履行這些法定的注意義務,致使劉士坤、趙娟喪失了本可以及時終止妊娠的機會,新密市婦幼保健院的醫療行為侵犯了原告劉士坤、趙娟的知情權和生育選擇權。

  今年7月28日,新密市法院一審判決,新密市婦幼保健院賠償劉士坤、趙娟醫療費、住院夥食補助費、營養費、護理費、交通費、精神損害撫慰金、鑑定費等共計30多萬元。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胡功群表示,當前,社會產前檢查需求的不斷擴充和對產前檢查質量要求的大幅提升,公眾對於產前診斷的期望值較高,但由於產前診斷受技術的限制,不可能對所有胎兒疾病都能檢出。在發生糾紛後,醫患雙方對於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認知差距較大。

  廣東某孕婦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先後9次到佛山市某婦幼保健院進行產前系統檢查,其中4次是B超檢查。直至2010年4月12日臨產前,醫院對患者進行B超檢查時才發現「單側下肢小腿發育不良足底部缺失」。因為產婦臨盆在即,患者選擇生產,嬰兒出生後果然「左足缺如」。該孕婦及家人認為醫院在診療中存在過錯,於是訴至法院。

  最後,佛山某區法院對這起案件作出一審宣判,判決醫院承擔20%賠償責任,賠付患者各項損失合計11萬餘元。

  該案件主審法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首先,患者進行孕期檢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以便採取合理的孕期保健措施或者決定是否終止妊娠,患者對胎兒情況有知情權和生育選擇權。其次,醫院存在對胎兒可能出現的肢體遠端缺如的情況未切實履行注意義務和告知義務的醫療過錯行為,客觀上侵犯了胎兒出生前父母的知情權和生育選擇權。第三,嬰兒的左足缺如是自身發育異常所致,並非醫院的過錯直接造成的,醫院不應承擔全部責任。

  武漢律師陳勇認為,上述案件所涉及醫院的義務為告知義務,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明確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尊重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利。在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時,應當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釋。因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不宜向患者說明情況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患者家屬。「在這個醫患關係緊張的時代,婦產科醫師在為患者服務的同時,一定要及時耐心與患者溝通,重要的告知事項應保留書面文字記錄。」

  出生缺陷案件頻發

  判決結果差異較大

  近年來,隨著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出生缺陷」訴訟在我國越來越多。在胎兒出生後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者死亡,不少公民選擇訴諸法院,要求存在產前診斷失誤的醫方承當相應的醫療損害責任。

  《法治日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以「產前診斷」「醫療損害」為關鍵詞進行檢索,2018年的基層法院一審案件有335起,2019年的基層法院一審案件有329起,2020年至今的基層法院一審案件有83起。

  胎兒出生後如果發現伴隨先天性疾病甚至因病死亡,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由於現行立法尚未對此有明確規定,審判實務上做法不一。對於出生缺陷引起的醫療損害賠償案件,已經在司法實踐中得到了肯定。但是頻繁發生的出生缺陷案件,不同的法官對於同一案由的案件,判決結果也存在較大差異。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輸入「出生缺陷」「出生錯誤」「出生不當」三個關鍵詞,並分別在檢索結果中使用「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由、「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案由查詢。查詢的結果顯示,以「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為案由的案件不足10%;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為案由的案件超過70%以上。

  2015年2月4日,黃小然在廣東省連平縣婦幼保健院進行三維/四維彩色超聲產前檢查,檢查報告單中描述所見的內容顯示胎兒未發現異常,但黃小然於5月5日產下的女嬰卻右耳畸形且無外耳道。黃小然認為,醫務人員進行四維超聲檢查時,未予以特別注意,違反診斷常規,未能及時檢查出胎兒存在右耳畸形且無外耳道,導致黃小然喪失了知情權及對畸形胎兒終止妊娠的選擇權,故具狀訴至法院請求賠償,法院以「醫療服務合同糾紛」立案。

  廣東南天司法鑑定所進行司法鑑定後出具的鑑定意見為,患兒的耳廓畸形及外耳道閉鎖屬於先天性畸形,與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有關。連平縣婦幼保健院存在告知不詳的不足,但其不足與患兒的畸形存在因果關係的依據不足。據此,一審法院判決駁回黃小然的賠償請求。

  黃小然不服提出上訴。2017年3月14日,河源市中級人民法院駁回黃小然的上訴請求。

  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運書認為,出生缺陷問題之所以複雜,不僅表現在法律層面,還涉及道德、倫理甚至哲學問題。除此之處,公共政策的考量也顯得非常重要。「僅考慮過錯因素,並不能做好胎兒父母和醫方之間的平衡。因此,應當更多地採用比例原則,按照比例讓胎兒父母和醫方分別承擔責任。」

  今年8月14日,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羅耀陽、林壬與南部戰區空軍醫院因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

  庭審中,羅耀陽、林壬聲稱,醫院在對羅耀陽產檢過程中,未盡到與當時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未能及時發現患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侵犯了羅耀陽、林壬的「優生優育選擇權」「知情選擇權」等權利。

  醫院辯稱,對於本案所涉及的患兒先心病,不屬於醫方所行使的產前篩查所必須查出的疾病範圍。患兒所患的先天性心臟病,不屬於衛生部要求必檢的六項重大畸形。此外,患兒所患的先天性心臟病也跟醫方的診療無因果關係。

  一審法院認為,醫院在產前超聲檢查通知同意告知書的告知內容不明確、不充分,沒有進行Ⅲ級產前超聲檢查,存在過錯。但考慮涉案胎兒大血管畸形經產前超聲檢查診斷在技術上存在一定難度,且醫學是一門專門性的自然科學,很多醫學問題尚處於反覆探索和驗證之中,遠不能窮盡一切醫學真理,產前檢查雖在現代臨床醫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結合鑑定意見,一審法院認定過錯行為對羅耀陽、林壬權利侵害的關聯度為50%。據此,一審法院判決醫院支付賠償款6萬餘元。

  羅耀陽、林壬不服提出上訴,被二審法院判決駁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郭澤強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相對於醫生,胎兒父母毫無專業經驗可言,不得不高度倚賴醫生的檢測技術和醫院的檢測設備。他們屬於弱勢群體,需要法律給予特別保護。在出生缺陷案件中,由於先天性殘障孩子的出生,給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責令有過失的醫院對於孩子父母作出適當的賠償可以緩解父母的經濟壓力,有利於孩子的繼續治療,也符合公平正義的精神。

  郭澤強說,對於大多缺乏專業醫學知識的法官,在審理案件時為保證判決結果的客觀公正,國家應當進一步完善產前診斷醫療損害糾紛案件損害責任的成立、承擔責任的判斷標準等相關規定。此外,針對我國尚沒有出生缺陷統一賠償標準,應當儘快通過立法確定出生缺陷損害賠償的範圍,規範法官司法裁量權。

相關焦點

  • 為何經常發現法院判決與勞動仲裁結果差異很大?
    一般而言,當事人對勞動仲裁的裁決結果不服的,可以對裁決結果提起民事訴訟。然而經常瀏覽勞動爭議類裁判文書的人可能會發現,勞動仲裁的裁決經常被法院的判決所糾正。這種糾正或者是部分的,或者是全部的。不少人或許因此會產生疑問,出現此種情況,是勞動仲裁的裁決不夠專業還是存在其他原因?
  • 王鵬傑委員:完善與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相關的大數據立法
    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河南省委主委王鵬傑(資料圖)   正義網北京5月20日電(記者劉亞)「為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安定發展,需要從法律層面完善預防和應對各種疫情的各項舉措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河南省委主委王鵬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修訂突發事件應對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動物防疫法、傳染病防治法和制定生物安全法之外,還應考慮進一步完善智慧管理、物資儲備和公益訴訟等長效機制,根據我國實踐需要將其納入法律規範,將制度建設與法治建設融為一體。
  • 全國人大代表林騰蛟:加快養老產業立法 完善支持政策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林騰蛟:加快養老產業立法,完善支持政策新京報快訊(記者徐倩)在今年的兩會提案中,全國人大代表、陽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騰蛟特別關注到市場需求龐大的養老產業,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快養老產業立法
  • 網絡黑產套路層出不窮 相關法律規定亟待完善
    網絡黑產套路層出不窮相關法律亟待完善 為打擊網絡黑產提供法治保障在短視頻平臺上,「假靳東」的噓寒問暖,讓現實生活中被忽視情感需求的中老年人淪陷其中,甘願「被帶貨」、購買虛假理財產品;在QQ群和微信群裡,中小學生根據「免費贈送遊戲皮膚」的提示操作後,父母銀行卡被盜刷;
  • 當前我國自認制度的缺陷與完善措施
    三、自認的構成條件與限制  根據現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要構成一項自認,必須具有以下四項條件:(一)自認的主體只能是當事人;(二)自認的內容是承認對方當事人所主張的不利於己的事實為真實;(三)自認必須為明確的意思表示;(四)自認適用範圍為那些與社會公共利益無關的民事案件,主要適用於涉及財產問題的案件。涉及身份關係的案件不適用自認。
  • 家用美容儀質量安全監管亟待完善
    央視曝光Refa、雅萌Yaman等存質量安全問題家用美容儀質量安全監管亟待完善□ 本報記者 盧 嶽美白嫩膚、提拉緊緻重金屬釋放量超標引關注 10月18日,央視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針對市場上10款美容儀進行測評,測評結果顯示,市場熱銷的包括Refa、雅萌Yaman、Notime等6款美容儀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包括美容儀與皮膚接觸部分的重金屬鎳釋放量超標、導入導出功能無明顯效果、皮膚清潔效果不如手洗、LED光電功能無效等
  • 瑪莎拉蒂案件判決結果出來,為何公眾不滿意?
    對於瑪莎拉蒂譚明明的判決結果,我認為滿意與不滿意不是最重要的,看看是否合理及案件帶來的反思才最重要。譚明明於2019年7月3日駕駛瑪莎拉蒂撞寶馬致2死4傷案件判決結果出來,譚明明被判無期徒刑。受害人家屬不滿判決,要求死刑。
  • 郭爍 任禹行:難辦案件中的「司法」與「民意」
    內容提要:近年來,以「許霆案」「大學生掏鳥窩案」「耽美作者寫『小黃書』案」等為代表的一系列「難辦案件」的判罰,引發社會廣泛質疑。這些判罰雖於法有據,卻飽受輿論批判,引發司法信任危機。究其原因,在於思維方法的差異、法官自身的局限性、量刑規則的不完善等。
  • 淺析離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保護
    這在一方面使得立法的初衷無法實現,另一方面也使離異父母雙方的權利義務不明晰,不公平。在此規定下往往會出現,孩子有了問題就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理結果。另外,即使未能與子女生活的一方願意並積極履行監護權,已經離婚的父母對子女撫養問題也往往容易出現意見分歧,進而發生矛盾和糾紛的情況常有發生,這也是對未成年人造成損害的一種情形。
  • 推進同類案件檢索,讓司法判決更加公平|新京報快評
    推進同類案件檢索,需要各級法院在司法判決中注意相關案例的一致性,把握善法分寸,努力實現每一起案件的公平正義。▲截圖。文 |吳元中因法官自由裁量權偏大,導致同類案件裁判尺度大相逕庭的問題,該怎麼解決?最高法給出了答案。
  • 民事中間判決制度研究
    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中,多有關於中間判決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沒有關於中間判決的規定,訴訟過程中的程序問題是用民事裁定的方式來解決的。與我國民事訴訟裁定不同的是,中間判決有時要對爭議的實體問題作出裁決,通過國外對此的立法實踐來看,中間判決制度有助於法院在錯綜複雜的案件中正確作出終局性判決。
  • 辦案實務|承認與執行外國離婚判決案件
    1.韓國離婚確認書是否可以在國內法院申請承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公民黃愛京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確認書受理問題的復函》的規定,離婚確認書應視為韓國法院出具的法律文書,應當比照承認外國離婚判決的相關規定予以受理。因此,實踐中普遍認為韓國離婚確認書屬於司法確認,在效力上與判決、裁定相同。
  • 同一個案件現兩種相反判決結果 法院承認裁定有誤
    同一起案件,同一個案號,同一批審理人員,作為原告的趙洪利收到了準予撤訴的民事裁定書,被告李國法卻收到了勝訴判決書。2012年,遼寧興城養殖場主趙洪利因轉包合同糾紛,將李國法等3人訴至遼寧省綏中縣人民法院。案件開庭審理後,因遲遲等不到判決,趙洪利於一年後提出撤訴,綏中縣人民法院向其出具民事裁定書,準予撤訴。
  • 網絡黑產套路層出不窮 相關法律亟待完善
    其中,有著技術優勢的網際網路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黑產具體行為進行定性,推動網際網路行業在貫徹協同和自律原則基礎上實現協同治理,為打擊網絡黑產提供法治保障。 可操控上百臺手機刷贊 進入「寵粉」的微信群、QQ群,就有人免費送遊戲皮膚、手機……這樣的好事,不是餡餅,而是陷阱。
  • 瑪莎拉蒂撞人案件最新判決結果下達
    譚明明鑑於其駕車時處於醉酒狀態,主觀上不希望、也不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屬於間接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與故意駕車撞人和蓄意危害公共安全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情節嚴重,為案件主犯。在案發後如實對自己犯下的罪行進行坦白。並且積極賠償被害方經濟損失,表現了自己的悔意,可依法酌情從輕處理。
  • 心肺復甦壓斷肋骨,比判決結果更重要的是什麼
    比判決結果更重要的,是對法治精神的堅守,對醫學倫理的討論,對科普重要性的認識。近來,一起有關「救人」的案件引發輿論關注——2017年9月7日,孫某為昏倒在其藥店內的老太戚某做心肺復甦時,壓斷了老太12根肋骨。當年10月末,戚某將孫某告上法院,要求孫某賠償住院費用近萬元,同時待傷殘等級評定後,賠償傷殘賠償金。一審法院近日駁回戚某訴訟請求,認為孫某沒有過錯。而戚某則表示將繼續上訴。
  • ...神翻譯」亟待規範 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督促英語公示語標準規範
    錯誤頻現 「神翻譯」亟待規範 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督促英語公示語標準規範 2020-12-30 10:02:35   來源:安慶新聞網
  • 我國行政複議立法目的條款之檢視與重塑
    從法政策學的視角看,這有政府推動和政治決斷等因素的極大影響,從而加劇了行政複議立法目的的複雜性。在內容上,「監督行政」「維護權益」「解決行政爭議」等立法目的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且與具體的規範條款之間也存在很大的不協調性。
  • 柴韻 施雯佳: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案件的相關問題研究
    筆者主要從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的犯罪特徵、立法現狀、證據審查和法律適用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對該類犯罪的立法完善及司法實踐提供參考借鑑。關鍵詞: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犯罪 犯罪特徵 立法現狀 證據審查及法律適用隨著網際網路資訊時代的不斷快速發展,計算機的運用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緊隨而來的計算機類犯罪案件也出現了上升的趨勢。
  • 趙文聘: 對侵權方進行懲戒的法律界定機制有待完善
    故法院判決要求愛芬(蘇州)公司立即更名、停止在微信公號中使用、道歉與賠償。此次名稱權案一審與二審的案件審理重點有何區別?社會組織關於智慧財產權與品牌保護存在哪些困境?2020年12月16日,鳳凰網公益與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上海復恩社會組織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組織名稱權案件研討會」主題沙龍,邀請相關法律專家、學者、社會組織負責人等共同交流,旨在推動中國社會組織的智慧財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共上海市委黨校趙文聘副教授受邀出席,作為法學專家對案件進行了點評並分享了三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