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呱呱
嗨,我是吳呱呱。最近,我看了一本《麥肯錫晉升法則:47個小原則創造大改變》,雖然這本書說的是職場方面的原則,但我發現轉換一下思路,這本書也同樣還適用於其他方面的成長。
不知道,你會不會經常想要改變自己,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可是你苦思冥想後,卻依舊想不出怎麼提升自己。
剛好,我最近看了一本書《麥肯錫晉升法則:47個小原則創造大改變》。
一開始,看到書名的關鍵詞有麥肯錫、晉升,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職場的書,可是,看了幾個原則後,發現這本書完完全全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的成長。
作者服部周作是一位日裔英國人,擁有管理諮詢、初創企業、等方面的經驗。
當初,在麥肯錫任職期間,他為亞洲、北美和歐洲的高端製造、高科技和媒體行業客戶服務超過五年。
如今,他經營著一家專注於領導力開發的初創公司。
寫這本書的緣由也非常有趣,因為作者本人在麥肯錫任職期間時常會進行總結,離開後,更是進一步的整理、豐富和總結。
此時,剛好有個朋友建議他,可以把這些內容出書,幫助更多的人,作者覺得很有道理,馬上做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章塑造自我:學習更多自我成長的有效方法,究竟講了些什麼?
讓我們一起跟著麥肯錫學會這3個原則,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則1:聚集於真正重要的部分
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樣的感覺,每一天都會給自己設定很多TO DO LIST(待完成的事項),可是一天結束後,你會發現自己明明非常忙碌,可是為什麼最後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呢?
其實,你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你不懂得把每天的TO DO LIST(待完成的事項)聚集於真正重要的部分,什麼都想做,結果,肯定什麼都做不好。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書中作者告訴我們3個方法:
第一個:利用迫切感和期限。迫切感顧名思義,如果在完成某件事情之前,給自己一個完成的時間,那你肯定會馬不停蹄的出做這件事。
在生活上,其實也是這樣,如果你吃完飯沒有馬上洗碗,而是把碗筷堆積在洗碗池裡,那麼你可能會越堆越多,並且不想洗碗了。
所以,如果你告訴自己,吃完飯必須馬上洗碗,那麼你會發現你的洗碗池,再也沒有碗筷堆積了。
第二個:建立或者遵循關鍵路徑。比如,你給自己制定的計劃是飯後馬上洗碗,但是突然你有更重要的事情,那你完成可以先去做那件關鍵的事情,再回來洗碗。
不需要不懂得變通,而只遵循這一條。
第三個:把任務與財務影響掛鈎為了改掉自己不愛飯後洗碗的壞習慣,你可以找一個朋友或者伴侶,監督你,吃完飯洗完碗給對方拍一張照片。
如果你今天飯後沒有馬上洗碗了,你就給對方一個紅包,或者請對方吃飯之類的。
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有改變的動力。
第二個原則:每個早晨從困難的事情做起
可能你也會有同樣的感覺,早上起床到公司這段路程是非常想要繼續睡覺,非常困。
書中作者認為每個早晨從困難的事情做起。
所以,新的一天,你可以從自己認為最難最頭疼的事情做起,做完這些後,再去做其他的。
第三個原則:捕捉小信號,創造大的不同
也許,你也曾經聽過帕累託法則,也就是二八定律,這個法則認為80%的結果,是由20%的因素決定的,是一套很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也就是說,我們要努力抓住這20%的小信號,創造大的不同。
比如在婚姻生活中,你想讓自己與伴侶的感情更加增進,那麼你可以細心觀察對方有什麼喜好,或者對方有沒有什麼小習慣。
順著這個小習慣去發現對方的喜歡,然後再給對方驚喜。
用20%的力氣,做80%的事情。
合上手中這本《麥肯錫晉升法則:47個小原則創造大改變》後,發現原則11高情商的回絕與原則28每周固定和有趣的人外出用餐,原則45學習簡化筆記,也非常適合我們提高自己。
也許你會問,我到底要怎麼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在我看來,能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就看你能不能做到這3個原則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原創首發,侵權必究。
我是吳呱呱,自由撰稿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多平臺原創作者,我在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著。如果你喜歡我,可以關注我,和我一起為遇到更好的自己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