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器狗,你知道的有多少?毫無疑問,在眾多機器狗中,最知名的要屬波士頓動力家的機器狗。
美國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在2005年推出第一隻機器狗,在視頻中波士頓狗展現了爬樓、放羊、拉車等諸多絕活,一時間火遍整個網際網路,收穫了上億點擊量。
2017年,日本軟銀集團從谷歌手中接手波士頓動力,沒想到兩年不到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最近有媒體報導,孫正義養不起這隻機器狗了,以9.21億美元的價格將波士頓動力賤賣給韓國現代汽車集團。
這是波士頓動力在7年內第三次被賣身,屢次被資本拋棄的機器人巨頭估值也跌跌不休,目前波士頓動力估值僅剩11億美元,比七年前賣給谷歌時縮水近70%。
賤賣的背後,是波士頓動力商業化前景依舊渺茫,有網友表示,如果早點賣給中國,結局可能會不一樣。
機器人巨頭波士頓動力屢遭賤賣,原因是商業化困難
波士頓動力公司脫胎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實驗室,1992年從麻省理工分離出來獨立運營,憑藉在實驗室內積累的頂尖技術,波士頓動力一出世就被世界矚目,迅速成為全球知名的機器人公司,波士頓狗就是這家公司的明星產品。
脫離麻省理工,走上商業化之路就意味著波士頓動力要按照資本的規則行事,雖然具備頂尖的機器人技術,但在金錢至上的美國,資本的底層邏輯是利益最大化,一家空有技術卻沒有任何商品可賣的公司是很難存活下去的。
成立28年以來,波士頓動力研發出了大大小小十幾款形態、功能各異的機器人,但真正推向市場的只有一款Spot Mini。儘管Spot很酷,但一臺Spot的價格高達53萬人民幣,足夠買一輛特斯拉,超高的售價讓買家望而卻步,自6月發售至今,銷量不超過300臺。
因此,即便波士頓狗在網上火的一塌糊塗,但由於公司一直處於燒錢的狀態,最終陷入了資金不足的泥潭。
長期的投入卻看不見回報,加上今年資本市場劇烈震蕩的環境,孫正義選擇在此刻出售波士頓動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波士頓動力賣到中國可能會不一樣!
有網友問:假設波士頓動力賣到中國會怎麼樣?
結局可能真的大不相同。
從表面上看,波士頓動力公司頻繁被賣身的原因是商業化困難,但從市場的角落來看,背後卻有兩個更直接的原因。
毫無疑問,第一個原因是售價過高。
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雖然足夠拉風,但是一看售價53萬,你還會買嗎?要降低價格就必須先實現量產,這恰恰是中國最擅長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機器人製造領域,中國是除日本、韓國之外,全世界第三個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國家。從上遊的核心零部件到中遊的本體再到下遊的系統集成,中國已打通整個機器人產業鏈條。
反觀美國,雖然具備頂尖的機器人科技,但是在製造過程中必需的部分核心零部件(如核心減速器)仍需進口,產業鏈不完整正是美國機器人無法量產、價格居高不下的癥結所在。
所以說,波士頓動力賣到中國,憑藉中國產業鏈優勢和製造業優勢,波士頓狗像特斯拉電動車一樣國產化後,價格將不是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不在美國而在中國。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兩年問鼎全球最大機器人消費國,在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家用機器人領域,中國都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工業機器人甚至佔據全球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
尤其從2018年開始,中國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首次超過300億美元,到了2019年市場規模更是接近400億美元,雖然2020年還未結束,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500億美元。
放眼未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市場空間更加廣闊,有研究機構測算,2020-2023年中國機器人產業將進入中高速增長期,年複合增速高達16%,遠高於歐美日國家的5%。
總結下來,你覺得波士頓動力被賣到中國之後,一旦解決了量產和市場這兩大難題,波士頓狗還會愁銷路嗎?
波士頓賣身的背後反映出中美兩國發展機器人機制的差異
在波士頓動力又被賣身的新聞下,另一條新聞是中國自主研發製造的嫦娥五號探月機器人成功將月巖標本帶回中國。
一邊是美國機器人領域領頭羊又被賣身,另一邊是中國探月機器人從月球歸來平安著陸,中美兩國機器人產業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
原因是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上,中美兩國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發展機制。
美國機器人產業採取的是資本眾籌制,簡單講就是美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完全由資本主導。
從波士頓動力這家公司的發展史上就可以看到,從最早的谷歌入主到日本軟銀接手,再到現在的韓國現代汽車集團接盤,資本一直在左右著這家機器人公司的發展路徑。
但不要忘記,資本的本質就是逐利。
日本軟銀在2017年接手波士頓動力時,孫正義就表示要進一步推動波士頓動力商業化,讓機器狗變現,但直到今年6月,波士頓動力才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市場的機器狗,不知道韓國現代接手之後,又會做出怎樣的策略調整,有專家分析,韓國現代很可能會放棄機器狗轉做汽車機器人。
回看波士頓動力從誕生至今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成也資本,敗也資本,資本的加持為波士頓動力提供了研發資金,但資本也在不斷地透支著波士頓動力長期的技術積累,幾次易主之後,波士頓動力已經在在機器人領域失去了先發優勢。
與美國不同,中國發展機器人的機制是政府補貼與資本市場相結合的機制。
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作為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國家和地方政府持續加大對機器人企業的補貼力度,僅深圳市,每年就有5億元財政預算以來補貼機器人相關產業。
一方面有了政府補貼,機器人企業可以專注於技術研發,不必過度關注市場表現,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推動下,資本也有了底氣,紛紛把目光聚焦到機器人領域,僅今年上半年,機器人領域就至少有60次融資,僅披露的融資金額就達70億元。
在政府補貼和資本市場的雙重推動下,近幾年中國湧現出了包括大疆、富士康、科沃斯在內的一大批頂尖機器人企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京東數科,作為機器人行業的黑馬,京東數科將最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與機器人相結合,推出的室內運送機器人、機房巡檢機器人、鐵路巡檢機器人已經全部落地。
京東數科智慧機器人家族
波士頓動力的沒落,並沒有阻擋中國迎來了機器人發展的黃金期。
#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