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周末的聚會上,年輕的朋友小王心情有點鬱郁。一問,才知道他在單位的入編考試中又考砸了,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
「別人都是學霸,考不過人家的。」他像是在自我安慰道。
據了解,小王已經連考三年了。我帶團隊多年,多少也懂得一點門道,為了能給他提供一點參考意見,我不免多問一句:「那些進入面試的,都是些什麼人?」
「都是些讀書比較厲害的人唄,當然有工作上表現比較好的,也有跟領導關係處得好的!」
「他們都是什麼大學畢業的?都有哪些名校?」我顯得有點不依不饒。
「名校說不上。但就是厲害!」
我白了小王一眼,「好吧,即使他們都是你說的學霸,那他們也不是天生的厲害吧。按我們的理解,學霸一般都會考上名校,再不濟也就讀985、211或雙一流院校吧。既然別人不是天生的學霸,能考得那麼好,也證明了別人在這件事情上的努力付出。」
「好吧,這個……,也許也是我還不夠努力吧。」
我笑笑,沒有直接戳穿他。其實我想說的是,既然入編考試關係到自己的升職加薪,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前途命運,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去重視,努力去準備呢!而且,只要你年齡還允許,每年都有機會考,這次失敗了,你可以馬上著手去準備下一年的考試呀。每次都是臨時抱佛腳,肯定會考砸。
考不過別人就說別人是學霸,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的學霸?只不過是別人認真對待,積極備考罷了,而你卻總是虛構一些「學霸」來掩蓋自己的輕慢和懶惰。
我們做一件事,但凡有一定要做成的決心,就會很自然而然地、不遺餘力地去完成。有志者,事竟成,絕不僅僅是一句雞湯。
在三四線城市,很多人年輕人都會選擇進入體制內工作,所以入編考試,也就成為各個事業單位每年的例行公事。
同行威哥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以前他們臺裡來了一波實習生,有一名女生實習結束了還一直呆著不願意走。帶她的老師問她為什麼還不回去,小姑娘眨巴著眼睛說:我很喜歡這裡,我想留下來工作!
見姑娘傻乎乎的,老師殘忍地「點醒」她:現在臺裡沒招聘呀,莫非你上頭有人?
小姑娘搖搖頭,「哦,那,那我再想想辦法!」然後一步一回頭地走了,後面是一陣鬨笑。老師也搖了搖頭,表示無語。
過了半年,電視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記者、編輯,但大家更習慣性地稱之為「入編考試」,多為照顧那些在聘在崗人員入編的。但是在報考人當中,赫然發現了那名實習女生的名字。最後竟然還進入了面試階段,據說文化試是入圍的倒數第二名,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從業經驗,結果可想而知。
忙忙碌碌又一年,又到了新的一年「入編考試」,這次小姑娘又一次報名參加了。雖然文化試擠進了前三,但在面試環節又被刷下來了。
威哥同事們談起這件事,都覺得有點好笑,認為這姑娘還真是缺根筋。老師作為過來人,雖然帶了無數的實習生,但還是念一定的師徒情誼,就好心提醒她:你還是省省吧,這樣真的沒用的!
小姑娘倒也坦然,淡淡地回了一句:沒事,我也就是試試!
寒來暑往,小姑娘又連續第三年報考。成績公布欄上,小姑娘文化試成績竟然高居榜首,比第二名高出了25分。
經過幾輪報考,到了面試環節,考官們基本也都是老熟人了,而且姑娘在實操上也可以暗暗使力,竟然給她順利地完成了所有操作。
最後,小姑娘以總分第二,被電視臺錄取了,而且工作後積極苦幹,現在已成為新聞中心的一名骨幹記者。
有時,我們做事還真的需要像這位小姑娘那樣冒著一股傻氣地去堅持,抱著「言必信,行必果」的決心去做,所有的障礙都會為你讓路。如果你真真切切努力了,老天都會不忍坐視不管的。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只關注別人表面上的成功,看到別人辦成了自己沒辦成的事,過上了自己羨慕但是還沒有過上的生活,就習慣性地給別人貼上學霸、天才、幸運兒、富二代等標籤。貌似別人的成功都是輕而易舉的、是天註定的,而自己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自己運氣不夠。
看到的都是別人成功一剎那的高光時刻,而忽視了別人「持續努力,久久為功」的底層規律。其實是掩飾了自己不夠努力,甚至是懶惰的事實。
之前我的團隊有一名小年輕,雖然最初是靠一點關係才進來的,但是小夥子家風好,教養好,比較積極向上,工作幾年,小有成績。而且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他又積極備考研究生,一年考不上,第二年又考……
最後小夥子考上了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在遞交辭呈的時候,其他小夥伴才恍然覺察,原來我們的身邊竟然藏著一名學霸。(看,學霸又來了!)
其實,據我了解,小夥子是高考考了兩年才考到本市的一所本科院校。所以,算不上咱們俗話所說的天資聰穎,更別說什麼學霸了。
而考研究生,小夥子也是一次次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通過不懈努力,最終獲得成功,都是辛勤付出的成果。
都說人「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我們如果真的想幹成一件事情,真的就要有志氣和決心,定好了明確目標,不遺餘力去行動,必能達成心中理想。而靠天資聰穎取得成功的人,事實上真的是沒幾個的。
馬雲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牛人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是能讓人充滿鬥志,渾身是勁。
馬雲讀書的時候真的不算一個優等生。他的成績很差,尤其是數學。因為數學太差,初中畢業,他根本不敢報考重點高中,只報了個二流的高中,但連考兩次都沒考上。
1982年,18歲的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他填報的是北京大學。但是他的高考成績很差,尤其是數學,只考了1分。
1983年,19歲的馬雲第二次參加了高考。這一次,他滿懷信心。但是老天偏偏喜歡跟他開玩笑,他再次慘敗,數學只考了19分。成績出來之後,父母都對他不再抱什麼希望,認為這孩子註定不是考大學的料,勸他安安心心學點手藝,當個臨時工,混口飯吃。
但是馬雲卻仍不甘心,1984年,20歲的馬雲第三次參加高考。這一次,馬雲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的英語專業,不過是專科。後來那年本科生招錄不滿,降分錄取,馬雲很幸運地被「提拔」為本科生。
如果馬雲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後,聽從了父母的勸告,沒有參加第三次高考,而去學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打臨時工的生活,那麼,還會有今天的馬雲,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新東方,現在的孩子們聽起來都覺得挺高大上的,但是它的創始人俞敏洪卻是一個很質樸很接地氣的人,他出身農村,前兩次高考的成績都不理想,但是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到第三次高考的時候,居然考上了北大,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估計一次高考考不上就認慫了,不會再做努力了。可從馬雲、俞敏洪身上我們看到,只要你不肯認輸,只要你不斷去努力,堅持把一件事情做下去,就一定能達成心中所願。
可見,一個人的成功,靠的不是什麼天賦和運氣,靠的是不屈服於困境的精神,靠的對一定要改變當下現實的決心,付出大量艱苦卓著的努力和切切實實的行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願我們都能立下宏大志向,願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