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一篇《不比較,不知道祖國有多好》的文章,沒有被《百家號》推薦,這讓我有些鬱悶。
自從今年3月2號寫《百家號》以來,每天至少寫一篇小文,所有文章都被平臺推薦了。
今天,我讓愛人讀了一遍昨天的文章,讓她提提意見,找找不被推薦的原因。
她說,你寫這方面的文章不是特長,有關資料佔有的也不全面,還是再寫寫心靈雞湯吧。
今年一口氣寫了60多篇心靈雞湯文,感覺自己有些枯竭了。
寫什麼樣的雞湯呢?
忽然想起那位捐贈了北京協和醫院,從未來過北京的美國富豪老洛克菲勒,再讀讀他寫的《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找些寫作雞湯文的靈感。
洛克菲勒白手起家,在爭議中成為富豪。早年吝嗇,晚年做慈善,這可能受美式心靈雞湯的影響。
他的勵志思想對今天的我們仍有借鑑意義。
洛克菲勒說,在苦難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如何千方百計地去尋找方法、手段,讓自己得救。這告訴我們要善於逆境成才。
他對兒子說,人生就是不斷抵押的過程,為前途我們抵押青春,為幸福我們抵押生命。這與中國古書《處世懸鏡》中說的非常類似。有膽無識,匹夫之勇;有識無膽,述而無功;有膽有識,大業可成。幹事業、做事情,要有膽有識,敢於冒險。
洛克菲勒說,世界上什麼事都可以發生,就是不會發生不勞而獲的事,那些隨波逐流、墨守成規的人,我不屑一顧。這說明努力奮鬥、開拓創新是多麼的重要。
洛克菲勒從56歲起每天堅持讀勵志書或讓人為其朗讀,一直到其96歲死去,長達40年。
從洛克菲勒的經歷看,心靈雞湯和勵志文章還是有點作用的。
老洛克菲勒的偶像是富蘭克林,那個發明電的美國政治家。
《富蘭克林傳》是所有版本羊皮卷中的核心內容,富蘭克林印刷工出身,白手起家,他的事跡激勵無數美國人吃苦、吃虧、吃氣,對如何做人、做官、做事,富蘭克林在《富蘭克林傳》中均有表述。
富蘭克林在美國相當於中國的曾國藩。在中國投資界很有名氣的查理芒格也是富蘭克林的粉絲。 查理芒格做流動圖書館、逆向思維的觀點在《窮查理寶典》中有記錄,查理芒格90多歲了,還一直堅持學習、工作,也是一位勵志的典範。
我不知道心靈雞湯文對別人有沒有作用,報著空杯的心態,讀讀古今中外勵志和心靈雞湯,對生活中奮鬥的我們這些平凡百姓可能還是有些積極意義。
再寫雞湯文,權作今天的日更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