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亮的一些閒話,以及李白的雞湯文:鐵杵磨成針

2020-12-26 騰訊網

中秋快樂,提到中秋就想到月亮,想到月亮就想到月亮的詩歌。

畢竟我們是一個詩歌的過度。

我覺得寫月亮最好的現代詩人是金庸,老爺子在《天龍八部》中借著康敏白鏡清的嘴讚美了月亮。

康敏:天上的月亮又圓又白,

白世鏡說:你身上有些東西,比天上的月亮更白更圓,比蜜糖還甜...

我覺得他們說的是月亮,也許還有月餅,畢竟比蜜糖還甜的只有月餅了。

提到寫月亮的的詩,古代兩個男人最有名:

李白和蘇東坡。

有一個關於李白的傳說,我們耳熟能詳:

李白小時候上學不認真,整天貪玩,這天他又逃課出去玩,路上,看到一個老奶奶正拿著根鐵棒在磨。

只見那老奶奶:

蹲在那澗邊,若站起來,好道有十數丈長!手裡拿著一條鐵棒,就似碗來粗細的一根大扛子,在那石崖上抄一把水,磨一磨,口裡又念著:『扛子啊!這一向不曾拿你出來顯顯神通……

李白看見磨棒老人大喊:大聖,您收了神通吧。

一提到磨棒子就想到這段,還有那句:大王叫我來巡山……

李白的故事很簡單,李白遇到一個老太太磨鐵棒,詢問之下老太太說自己就是身後村子裡的人,想要根繡花針刺繡,她打算把手裡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得啥時候才能磨成呢?

老太太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然後李白忽然頓悟了,從老奶奶身上領悟到要好好學習,於是他認真學習,終成一代詩仙。

這個故事雖然有點弱智,但是傳了幾百年,

試想如果當時老太太遇上的不是李白而是西門大官人會怎樣,西門大官人會不會頓悟,早晚要成繡花針還不如去練葵花寶典,還能有個好身體。

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唐朝時候沒有出現過,第一次出現要到南宋。

這種故事是古人編的老雞湯文了。

磨繡花針的故事和華盛頓的櫻桃樹,愛迪生的手術燈套路一樣。都是某人成功了,人們開始編寫一些故事,來論述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具備了某種優良的品質,頓悟了一些道理。

中國古代還是很喜歡寫一些成功人士的神話,來佐證證他們成功的必然性。

比如劉邦屁股上有七十個痦子。

比如朱元璋長得就不像個人。

諸如此類。

中外在給名人編故事方面,德行都是一樣。

雞湯的作料有人會放的多點有人放的少點,但是核心沒變,就是那隻老母雞。

這些故事的一個邏輯起點是成功的人必然傳奇,如果沒有就給他們寫一個。

比如白袍同學遇到一個白鬍子老頭,他教給白袍一個人生道理,這是1.0的故事。

如果白袍同學一直是個屌絲,那麼這個故事說的就是一個老人教一個小孩學好的故事。

如果白袍同學是一個成名的人,那麼這個故事就會整成一個傳奇,就是故事的2.0版本:白袍為何會成功,因為某天他遇到一個影響他一生的老白鬍子老頭頭。

你以為那個白鬍子是凡人嗎?他其實是呂洞賓變化從,專門來點化白袍幫助他開竅。

很多故事都充滿這種小套路。

比如繡花針這個故事,沒人去深究故事設計的不合理性。比如,那根鐵棒能賣五文錢,一包繡花針只要一文,一包繡花針有十根,這十根繡花針可以用一年,那麼一根鐵棒其實可以換來五年的繡花針用,那麼為啥要鐵杵磨成針呢,磨成針不但費勁還只能用倆半月,拿鐵棒五包繡花針不香嗎。

李白從來都是一個聰明的小孩,難道不會質疑這一點嗎?

如果現實世界李白真的遇到有個老太太用鐵杵磨針,大約會阻止她吧,給她一文錢讓她去買針,李白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孩子,他最喜歡不按常理出牌。

但是故事世界的李白不能質疑,只能頓悟,頓悟後老老實實的回家學習去。

如果故事中的李白換成杜甫,這個故事的真實性都會大大增強。

杜甫是喜歡下這種笨功夫的,李白不會,他是謫仙人,是天馬行空的人,是那種生而知之的天才,是上課睡覺,期末考試還能考99分的學霸。

但是也正因為名氣大,李白成了故事的主角。

很多人看來這種寓言大約會瞬間充滿力量,就像羅永浩看成功學書籍一樣,勁一上來渾身充滿了力量,雖然力量支撐不了多久,但是好歹能提振心氣兒。

很多年後白袍同學學習了成功學大師們的各種雞血演講,某一天再次讀到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忽然覺得這碗雞湯有點淡。

文:薛白袍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鐵杵磨成針
    【成語】:鐵杵磨成針【拼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解釋】: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成語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 歇後語在現實中我們也要鐵杵磨成針,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了的
    鐵杵磨成針 —— 功到自然成解釋: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麼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出自:出自南宋祝穆《方輿勝覽》:「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 欲作針。'」成語故事:唐朝有一個著名的大詩人叫李白,在他小的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為此,他的母親沒少訓斥他。有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閒逛著,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大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 衰漫畫: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衰衰用「穿越」告訴你答案!
    童鞋們聽過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嗎?李白在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以前對學習從不上心,是一位老婆婆的做法給了李白啟發,但是許多童鞋卻對故事的真實性表示疑問,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讓衰衰用眼見為實來告訴你答案吧!衰漫畫: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衰衰用「穿越」告訴你答案!
  • 鐵杵真能磨成繡花針嗎?(古代的繡花針製作工藝)
    直到春秋末期,有了鐵器,可以使用鐵製的鑽頭,在較粗的鐵絲上鑽一小圓孔,然後用錘輕輕敲打,使鐵絲延展,於是針孔就變長了,最後用兩塊磨石,中間夾著針,搓動磨石,針就會磨得鋒利圓潤。至於製造鋼針,則是鐵針出現1000多年後北宋時期的事情了。在宋代,針的製作工藝就已經比較成熟了。
  • 鐵杵磨針
    鐵杵磨針黃瑞西牧師著   天國是努力進去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馬太福音11:12)   據說唐朝時候名詩人李白,他在年輕時代,樣樣事情都怕遭遇困難,而又不肯持之以恆,用功努力去做。一天,李白外出遊玩,無意中在路上碰到一個老婦人,她手上拿著一根鐵桿,專心一致地在一塊大石上認真磨著。李白望著她好奇地問: 「老婆婆,妳磨這支鐵桿有什麼用? 」那老婦人說: 「我要把這支鐵桿磨成針。只要功夫深,那怕鐵杵不成針! 」  李白聽了,十分感動。從此以後,立志發奮求學,果然成了唐代最傑出的一位大詩人。這故事出自明末陳仁錫編撰的「潛確類書」,原文是「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
  • 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可能李白家人安排、讓明白其寓意!
    這首小學四年級課本上有這段 宋· 祝穆 《 方輿勝覽 ·眉州·磨針溪》:世傳 李白 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意思: 李白小時候從不認真讀書,經常是把書本一拋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個 白髮蒼蒼 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覺得好奇問她做什麼,老婆婆告訴他要磨成繡花針,李白深受感動,從此就用功讀書。在古代鐵、鹽,國家嚴格管理鹽鐵,就是說鹽鐵的生產與買賣必須經過官府的同意和許可。單單老婆婆那麼大的鐵杵哪來的?
  • 80多歲老人磨鐵杵,網友回復無奇不有
    只見他坐在一塊大石頭後面,雙手握著一根鐵杵,不斷地在磨著。鐵杵所在位置已經成為一細長條的凹坑,在附近還有幾條明顯的磨針痕跡。顯然,這是一個鐵杵磨成針的場景。雖然老人穿著短袖,顯然是天氣暖和的時候拍攝的。
  • 「學生習作」我的偶像李白//李龍月
    各行各業都有我崇拜的人,但要說起「最」崇拜,那便是李白了。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傑出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他的詩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暢自然,描寫生動誇張。李白最喜愛的,就是月亮了,凡事都能「找月亮」。
  • 80%的人都不知道鐵杵磨針主人公到底是誰
    在小學讀本中,基本都有鐵杵磨針的故事。故事版本往往是這樣的。李白年輕的時候不喜歡讀書,有一天路過磨針溪,見一老媼在磨杵,問她用來做什麼,老媼回答做繡花針。李白不信,老媼回答: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很是感動,於是好好讀書。這篇故事出自明朝曹學佺所著的《蜀中廣記》縣東北二十五裡有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適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何為?」曰:「欲磨作針耳。」白感其言,遂還卒業。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恆心毅力就能解好270期太湖字謎
    不過這沒關係,只有對自己有信心一定會成功,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話不多說,還是那句話進入正題,先來分析跨度、和值的走向。①跨度分析上期跨度給出8,大小比為大,奇偶比為偶,質合比為合。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表達人們美好祝願的事物,縱觀歷史最喜歡月亮的當屬「詩仙」了,李白喜歡月亮大家有目共睹,要是飛花令要飛「月」字那可就是李白的專場了。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
  • 詩仙李白是真正的命理學修真學高手
    生活中勵志時,大家都會說關於李白的那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其實這個典故第一個緣起者不是李白,而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玄天上帝法身之一)於黃帝元年降生於靜樂國為靜樂太子,長大後受九天玄女的點化,武當苦苦修煉多年不能得道,灰心喪氣準備回宮,走到半道上,遇見了一個老太太在井旁磨鐵杵,大帝驚訝地問她磨鐵杵做什麼?老太太回答道:「想磨成一根繡花針。」
  • 你讀過李白的詩嗎?他有著三個仙的稱號,他的一生又是怎樣的!
    李白,這個把自己普普通通的名字營造成中國文化中最浪漫色彩之一的人,這個被視為唐代榮耀的「謫仙人」。他的一生,都充滿著與眾不同的浪漫色彩。無論是兒時的啟蒙導師將鐵杵磨成針的老奶奶,還是後來並稱「酒仙」、「詩仙」、「劍仙」的榮耀。
  • 關於中秋節月亮的詩句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關於中秋節月亮的詩句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時間:2020-09-03 14:38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中秋節月亮的詩句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的月亮是非常圓的,可以用又圓又亮來形容,所以賞月也是中秋節的一項傳統習俗,而古人在賞月的時候還留下了很多關於中秋節月亮的詩句
  • 武當太子坡:兩次鐵棒磨成針
    武當太子坡大家都知道『太子坡』是武當山必打卡的景點,也知道這個建在60°陡坡上的建築群很有特色,卻很少人知道這裡曾發生兩次『鐵棒磨成針』的故事。沒錯,是兩次!九曲黃河牆故事二:跟北建故宮紫禁城同步,南修武當山也修了10多年。
  • 超級月亮,李白,合肥!
    所以對於合肥人而言,7號的夜晚,8號的凌晨,以及8號的夜晚,都是賞月觀月的好時候。△ 2020年合肥經開區看到的超級月亮近地點滿月說法更準確,但,超級月亮的說法更流行!因為通俗易懂,因為與眾不同,因為多了一些浪漫。
  • 嬋娟、玄兔、玉盤、玉輪,月亮原來有這麼多名字!中秋賞月古詩詞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中秋賞月的古詩詞,也順便來認識一下月亮的別稱。唐代詩人李白說:我小時候不認識月亮,把月亮叫「白玉盤」。又懷疑它是仙境當中的鏡子,飛在雲朵之上。那月亮中的神仙是垂著兩隻腳嗎?月亮已經漸漸地落下去了,走吧,沒什麼好看的了。可是為什麼突然有點憂傷呢?這種幽憤悲愴的感情真是讓我憂心如焚。除了李白這首詩之外,蘇軾也曾用「玉盤」形象地比喻月亮:「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 李白為何被稱作「仙」?是謎一樣的身份,還是他天馬行空的詩歌?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同代大詩人賀知章認為他是太白金星下凡,於是便稱李白為「謫仙人」,因此後世將李白冠以詩仙之名,盛唐愛吟詩作賦的文人無以計數,唯有李白能獲此殊榮。只有李白的詩讓「世人孰得窺其作」,他是憤世嫉俗、笑傲王侯的俠客,也是超凡脫俗、浪漫飛行的謫仙。如果詩有極致的話,大概只有李杜達到了這種境界。李白的才名傳遍天下,自然會遭到不少人的嫉妒,於是這些人便故作高深的貶低李白。同代大詩人韓昌黎便作詩譏諷這群人,說他們如同「撼樹」般可笑,自不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