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讀本中,基本都有鐵杵磨針的故事。
故事版本往往是這樣的。
李白年輕的時候不喜歡讀書,有一天路過磨針溪,見一老媼在磨杵,問她用來做什麼,老媼回答做繡花針。李白不信,老媼回答: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很是感動,於是好好讀書。
這篇故事出自明朝曹學佺所著的《蜀中廣記》
縣東北二十五裡有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適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何為?」曰:「欲磨作針耳。」白感其言,遂還卒業。
當然如此經典的故事一定有多個版本。在明朝《四川總志》中也有相類似的故事。
而故事主人公是道教傳說人物竇子明
竇子明,曲江人,為彰明主簿,後棄官,隱於竇坪。未幾,至圌(音船)山修道,抵仙女橋,見一女人磨針,因問之。答曰: 『鐵杵磨繡針,功久自然成。』遂感悟,復歸此山,怡神養性三載,白日升天。今塑像具存。」 按今俗語云:「要得工夫深,鐵棒磨成繡花針。今塑像具存。」
大致意思差不多,只是換了時間地點和結果。
而竇子明得道成仙的名山,竇圌山,現今已是國家AAAA景區。不過有意思的是,江油正是李白的故鄉,所以兩則故事發源地是一致的。
事實上,鐵杵磨針的故事早在宋代就有了。
宋末著名畫家鄭思肖曾創作了一幅畫,《驪山老姥磨鐵杵欲作繡針圖》,並賦詩
欲化龜蛇生聖胎,驪山微意孰能猜。純鋼一塊都磨盡,不信纖毫眼不開。
描述的傳說正是道教北極四聖之一真武大帝。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載: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
真武大帝曾在武當山修行,在山中遇見一姥姆,發生了鐵杵磨針的故事。因此武當山所供奉的真是真武大帝。而這姥姆身份也不簡單,正是驪山姥姆。驪山姥姆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在小說《西遊記》第七十三回曾幫助孫悟空打敗百眼魔君。而在道教文化中驪山姥姆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武當山三面環山,一面環陽確實是極佳的修行處。在武當山內,也有一處景點,名為磨針井,以紀念這段故事。
最後,簡單解釋下,為什麼在明朝會有類似的故事傳播。
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明朝雖然並沒有將道教封為國教,但明朝是信奉道教最繁盛的時期。
傳說朱元璋早期被陳友諒打敗後逃亡到武當山,成功躲避了追兵。
明成祖朱棣在奪取天下後,自然要以君權神授的方式,獲取民眾的支持。於是有說法一,他自稱真武大帝轉世,有說法二,他來自北方,真武大帝是北方之神。受到神的指引。
從出土的萬曆皇帝的頭盔,我們可以看到,上面刻有真武大帝像和六甲神像。足以看出那個時代對道教文化的追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