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的故事講的是什麼? 而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誰?雖然很多人對這個故事都了解,但去人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其實聞雞起舞祖逖,聽到這個名字都會覺得十分陌生,但是大家肯定都有聽過聞雞起舞的故事。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是誰
祖逖生於範陽祖氏家族,祖家為北地大族,世代高官。祖逖從小性格豁達,不拘小節,常常接濟周遭生活困難的人們,因此受到鄉裡宗族的敬重。他從小發奮讀書,博覽古今,人們稱他有治理天下的才能。
太康十年,祖逖被陽平郡的郡府推舉為孝廉,又被司隸推舉為秀才,但是祖逖都沒有從命。
元康元年,八王之亂爆發,祖逖得到重視,先後效力於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豫章王司馬熾,歷任大司馬府掾屬、驃騎將軍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從事中郎。
永嘉五年,洛陽淪陷,祖逖率領數百家的親信南下到淮泗躲避戰亂。到達泗口(今江蘇徐州)後,祖逖被琅琊王司馬睿任命為徐州刺史,不久又被徵為軍諮祭酒,率領部下駐紮在京口(今江蘇鎮江)。
建興元年,晉愍帝即位,以司馬睿為侍中、左丞相、大都督陝東諸軍事,向晉愍帝請求率兵去洛陽勤王。當時,司馬睿正開拓江南,根本無意北伐。司馬睿雖 然不願北伐,卻也不便公開反對,晉愍帝於是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卻只撥給祖逖千人糧餉、三千匹布帛,讓他自己去招募戰士,製造兵器。
太興二年,祖逖率軍進攻蓬關(在今河南開封),討伐陳川。在浚儀與石虎交戰,後來祖逖大敗退至淮南。
祖逖所率部下軍紀嚴明,得到了各地人民的積極響應。在幾年內,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祖逖因而被進封為鎮西將軍。然而歷史上的大將們最後基本都沒什麼好下場。因為朝廷忌憚祖逖勢力強盛,還派戴淵來牽制他。
大興四年,因為朝廷內的明爭暗鬥,國家日漸衰弱,祖逖憂慮而死。祖逖死後被追封為車騎將軍,他的部下也被弟弟祖約接管過去,但是隨著祖逖的死亡,北伐大業也因此功敗垂成。
聞雞起舞的故事簡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 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 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 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 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 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可見,當你有了一個生活的好習慣之後,很多事情都能隨著調節調整,進而達到生活的目標,聞雞起舞,你也不妨試試看?
如今9月1日啦,各大學校的學生已經開學了,聞雞起舞要從娃娃抓緊,從小鍛鍊出一個好習慣,做到早睡早起身體好!
聞雞起舞是什麼意思
聞雞起舞,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同時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這是一個褒義詞,該詞多用於象徵或是比喻的修辭手法中,是引用典故的用詞手法。該典出自《晉書·祖逖傳》: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同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