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鐵杵磨成針

2021-03-05 電子課本網

【成語】:鐵杵磨成針

【拼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釋】: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只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語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小的時候很貪玩,不愛學習。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學堂去讀書,可是,那些經史、諸子百家的書很不好學,李白學起來很困難,就更加不願意學了,有的時候還偷偷跑出學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沒有上學,跑到一條小河邊去玩。忽然他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蹲在小河邊的一塊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著一根鐵棍。
  李白好奇地來到老婆婆身邊,問道:「老婆婆,您在幹什麼?」「我在磨針。」老婆婆沒有抬頭,她一邊磨一邊回答。
  「磨針!用這麼粗的鐵棍磨成細細的繡花針。這什麼時候能磨成啊!」李白脫口而出。而老婆婆這時抬起頭,停下手,親切地對李白說:「孩子,鐵棒雖粗,可擋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難道鐵棒就不能磨成針嗎?」
  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很受感動。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恆心,不怕困難,天天堅持做,什麼事都能做好。讀書不也是一樣嗎?」李白轉身跑回學堂。
  從此以後,他刻苦讀書,歷代詩詞歌賦,諸子百家,他見到就讀,終於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這句成語比喻只要長期努力不懈,再難的事也能成功。 

本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歇後語在現實中我們也要鐵杵磨成針,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了的
    鐵杵磨成針 —— 功到自然成解釋: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麼難的事情也能做成功。出自:出自南宋祝穆《方輿勝覽》:「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 欲作針。'」成語故事:唐朝有一個著名的大詩人叫李白,在他小的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為此,他的母親沒少訓斥他。有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閒逛著,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大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 中秋月亮的一些閒話,以及李白的雞湯文:鐵杵磨成針
    老太太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然後李白忽然頓悟了,從老奶奶身上領悟到要好好學習,於是他認真學習,終成一代詩仙。 這個故事雖然有點弱智,但是傳了幾百年, 試想如果當時老太太遇上的不是李白而是西門大官人會怎樣,西門大官人會不會頓悟,早晚要成繡花針還不如去練葵花寶典,還能有個好身體。 鐵杵磨成針這個故事唐朝時候沒有出現過,第一次出現要到南宋。
  • 衰漫畫: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衰衰用「穿越」告訴你答案!
    童鞋們聽過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嗎?李白在成為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以前對學習從不上心,是一位老婆婆的做法給了李白啟發,但是許多童鞋卻對故事的真實性表示疑問,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讓衰衰用眼見為實來告訴你答案吧!衰漫畫: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衰衰用「穿越」告訴你答案!
  • 鐵杵真能磨成繡花針嗎?(古代的繡花針製作工藝)
    直到春秋末期,有了鐵器,可以使用鐵製的鑽頭,在較粗的鐵絲上鑽一小圓孔,然後用錘輕輕敲打,使鐵絲延展,於是針孔就變長了,最後用兩塊磨石,中間夾著針,搓動磨石,針就會磨得鋒利圓潤。至於製造鋼針,則是鐵針出現1000多年後北宋時期的事情了。在宋代,針的製作工藝就已經比較成熟了。
  • 鐵杵磨針
    請點擊上方「神州團契」  關注我們《鐵杵磨針》神的路是一條十架窄路
  • 80多歲老人磨鐵杵,網友回復無奇不有
    (百家號「一千零一眼」原創作品,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謝謝)近日,一位老人拿著一根鐵杵在大石頭上磨來磨去的場景,火了。只見他坐在一塊大石頭後面,雙手握著一根鐵杵,不斷地在磨著。鐵杵所在位置已經成為一細長條的凹坑,在附近還有幾條明顯的磨針痕跡。顯然,這是一個鐵杵磨成針的場景。雖然老人穿著短袖,顯然是天氣暖和的時候拍攝的。
  • 鐵杵成針的典故故事是什麼?
    小的時候想必大家也都聽說過這個鐵杵成針的故事了吧,很多人也都知道的還是非常有意思的,小編也聽說過,那就是故事裡面一婦人能把鐵棒磨成一根針,這個故事的寓意反正就是說只要堅持,就能到達自己想要的結果了。那麼今天我們來繼續研究看看,看看這個鐵杵成針的主人公到底是誰呢?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恆心毅力就能解好270期太湖字謎
    不過這沒關係,只有對自己有信心一定會成功,所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話不多說,還是那句話進入正題,先來分析跨度、和值的走向。①跨度分析上期跨度給出8,大小比為大,奇偶比為偶,質合比為合。
  • 80%的人都不知道鐵杵磨針主人公到底是誰
    在小學讀本中,基本都有鐵杵磨針的故事。故事版本往往是這樣的。李白年輕的時候不喜歡讀書,有一天路過磨針溪,見一老媼在磨杵,問她用來做什麼,老媼回答做繡花針。李白不信,老媼回答: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篇故事出自明朝曹學佺所著的《蜀中廣記》縣東北二十五裡有磨針溪,在象耳山下。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適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何為?」曰:「欲磨作針耳。」白感其言,遂還卒業。當然如此經典的故事一定有多個版本。
  • 武當太子坡:兩次鐵棒磨成針
    武當太子坡大家都知道『太子坡』是武當山必打卡的景點,也知道這個建在60°陡坡上的建築群很有特色,卻很少人知道這裡曾發生兩次『鐵棒磨成針』的故事。沒錯,是兩次!太子坡故事一:太子坡也叫『復真觀』,相傳武當山守護神真武大帝還是凡人太子的時候,在此修真想得道成仙。跟所有學習一樣,武當修真之路既艱難又枯燥,就連真武如此慧根的人,也不禁萌生退意。
  • 12個關於勤奮的成語,一起學
    厚積,才能薄發勤奮,才會閃光新學期伊始你希望以什麼樣的面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呢今天,一起來看看古人關於勤奮的成語故事↓↓↓01鑿壁偷光[出處]東晉葛洪《西京雜記12鐵杵磨成針【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釋義>杵:短棒。「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難的事都能做成功。
  • 12個關於勤奮的成語,一起學|微言夜讀·經典
    厚積,才能薄發勤奮,才會閃光新學期伊始你希望以什麼樣的面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呢今天,一起來看看古人關於勤奮的成語故事↓↓↓01鑿壁偷光[出處]東晉葛洪《西京雜記12鐵杵磨成針【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釋義>杵:短棒。「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難的事都能做成功。
  • 鐵杵真的能磨成繡花針嗎?可能李白家人安排、讓明白其寓意!
    這首小學四年級課本上有這段 宋· 祝穆 《 方輿勝覽 ·眉州·磨針溪》:世傳 李白 讀書象耳山中,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就以當時唐代的繁榮一家農戶也不能隨便拿出一個鐵杵出來磨繡花針,估計李白家裡人故意安排下導演這個寓意故事,各位隨便寫著玩、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校園活動 | 語文月科月成語故事表演賽串聯詞
    在這泱泱歷史長河中,我認為成語無疑是最有魅力的。今天大家歡聚在這裡,參加這場成語盛會。你們認識孔融嗎?他是一個尊禮敬長的人。接下來,就讓我們聽聽胡憶憶同學帶來的《孔融讓梨》古時候,有個人叫孔融,他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呀不挑好的、不撿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
  • 故事新編:鐵杵成針
    故事出自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堅持努力學習,事情就能成功。唐朝著名的「詩仙」李白,一生寫了許多有名的詩。眼前的茅草屋已經有些破舊了,破茅屋的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一塊大磨刀石旁邊放著一盆水,老婆婆正彎著腰,用力磨著一根棍子粗的鐵杵。好奇的李白走過去,問道:「老婆婆,您在做什麼呀?」「我想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根繡花針,這樣用針的時候就不用買了。」
  • 成語故事天天講——大器晚成
    為什麼要讀成語 成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澱,成語的背後涉及很多歷史典故,把成語的含義跟背後的典故結合起來,讓孩子在掌握詞語的同時,還能了解成語背後的文化以及成語典故中蘊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 才女徵婚一上聯: 「鐵杵磨成繡花針」, 聽了書生下聯又氣又羞
    蘇軾見了急的用小石子打了秦觀腳一下,秦觀突然茅塞頓開想出了下聯:「一石驚破水中天」,後來這段故事傳為佳話。千金的上聯為:「鐵杵磨成繡花針」,雖然是一句簡單是俗語,但是想要對上也是不容易的。一天府中的下人來傳話,說外面來了個趕考書生。書生見到千金,說出了自己的下聯:「後宮佳麗三千人」。
  • 巧用故事,事半功倍
    試著講故事吧。有一次,我讓七歲的兒子寫生字,兒子就是不想寫,磨磨蹭蹭,我說了幾遍都不管用,說的我自己心裡也很煩。真想動手去打他一頓。可是打一頓有用嗎?可能他會去哭,哭完了也不一定寫,自我感覺那樣做也不妥當。於是我就試著給他講故事:李白小時候很貪玩,不想去讀書,有一次上學時偷偷溜出去玩,看見一個老奶奶正在石頭上磨一個鐵杵,李白好奇地問:「老奶奶,你在幹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