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消費和製造業的回暖,各行各業的用工需求持續上升,缺口開始變大,尤其是臨近年底。對此,我們的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先來看一看北京服務業的用工情況。
消費回暖 餐飲企業忙補用工缺口
來自雲南的敏敏,在北京從事服務行業的工作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她告訴記者,不少去年一起打工的老鄉,今年到現在都沒有返崗。
餐廳服務員 敏敏:因為畢竟疫情,也有很多人會害怕(出遠門)。
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餐廳在北京擁有多個門店,最缺的就是像敏敏這樣的前廳服務人員。
北京某餐廳人力資源總監 孫玉蘭:服務員和傳菜生這一塊相對缺口還是比較大的,(有)三分之一的缺口。
為了彌補用工缺口,餐廳負責人絞盡腦汁,開啟了「花式招工」的模式。
北京某餐廳人力資源總監 孫玉蘭:內部員工可以做一些人才推薦,去介紹。介紹自己的親朋好友,到我們公司來上班,我們給他一定的介紹費,給他獎勵。像今年我們的漲幅也要在10%到15%之間,這個薪酬。
餐廳服務員 敏敏:工資也是挺高的,我最高一個月能拿7000到8000。
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求職人數從二季度的74.3萬人下降到三季度49.2萬人;用人缺口也從二季度的74.6萬人,上升到82.4萬人。在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前三名都來自服務業,分別是營銷員、保潔員和餐廳服務員。
不僅是服務業,隨著下半年製造業訂單的增加,藍領工人的需求也迅速提升。而近幾年,由於技術工種的搶手,一些藍領工人的薪資標準,早已超過了普通白領,今年,這種差距變得更大了。
製造業需求大 技術工人薪資高
範旦良是寧波慈谿一家廚具製造企業的車間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這幾年,工廠進行了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大大緩解了招普工的壓力。可新的難題來了,能夠操作智能產線的工人,工資可真不低。
寧波慈谿某廚具製造工廠技術部總監 範旦良:招聘的時候,會提供大於市場平均水平待遇,一些崗位的工資是普通白領的兩倍左右,同時我們還會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給他們更多的晉升空間。
在北京,記者也看到了同樣的情況。宗全力是一家印刷加工企業的領機,他告訴記者,目前,行業內最缺的,就是能夠熟練使用這種進口印刷機的工人。但是,由於黑白印刷要學習半年左右,彩色印刷要學習一年左右,不少年輕人耐不住寂寞,不願來做工廠的學徒。
北京某印刷公司領機 宗全力:薪酬待遇我們這還是相當不錯的,要比辦公室的高一檔,薪資水平還是可以的,這個崗位相對來說還是非常缺人的。
這家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除了像宗全力這樣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今年,普工的缺口也一直存在。
北京市某印刷企業負責人 王煥菊:我們今年的工人一直有缺口,現在我們的缺口還是在150到200之間,近三年以來,全年我們都在招工。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在我國缺工最嚴重的100個職業排行中,有19個新進排行的職業與製造業直接相關,如「儀器儀表製造工」「汽車零部件再製造工」等;而「裝配鉗工」「工具鉗工」等工種,短缺程度還在加大。近年來,藍領工人,特別是技術工人工資快速上漲,大量工種的月工資早已過萬。
事實上,服務業、製造業的用工短缺並非新話題。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如今,隨著「打工人」的更新迭代,目前用工短缺的結構性矛盾並沒有根本緩解,改變就業觀念還需多方共同努力。
製造業招工難 改變就業觀念需多方努力
高夢雅是北京一家製造加工企業的人力資源經理。不久前,高夢雅剛到河北進行了一輪招聘。她告訴記者,招人來北京打工,越來越難。
北京某企業人力資源經理 高夢雅:年輕一點的沒有上班的意識,就覺得想要做短期的、臨時的。70後、80後就是要顧家,上有老下有下小,不想離家太遠。
一項針對在校學生就業的研究顯示:在校學生的擇業觀念也已經發生改變。近5年,大概有40%左右學習與製造業相關專業的學生,並不願意從事製造業。
專家認為,短期來看,用工企業應該根據勞動者的需求,對工作環境進行相應調整;長遠來看,只有全社會對於「藍領工人」的認識逐步提高,製造業、服務業的結構性用工荒才能根本緩解。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 曾湘泉:這個(市場)需求可能就跟(人才供給)有一些錯位,結構性的問題就比較突出了,這導致我們勞動力市場上,很多行業面臨的招工問題非常突出。從中國的發展來講,我們最終的發展還是要靠人才,而人才的概念不是你念了大學,念了碩士、博士是人才,而是你能夠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