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是骨質增生的俗稱,它既非完全由骨構成,也不尖銳如刺。醫學上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骨疣。骨刺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長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進入老化階段。骨刺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更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並且隨著病情的發展,其影響也越來越大。
骨刺可以發生於人體全身骨骼的很多地方。年輕人的關節軟骨富有彈性,可以承受一定的壓力,隨著年齡的增加,出現軟骨下面硬化,關節因負重和運動產生刺激,周圍軟骨過度增生,骨化形成骨刺,也有些人長期從事特殊姿勢的運動,骨關節活動過度造成損傷因此造成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及骨質發生變化從而形成骨刺。
骨刺沒有症狀一般不需要治療。只是有時骨質增生造成了疼痛、腫脹、肢體功能障礙等症狀,影響生活的時候,才把骨質增生作為疾病來看待,才需要做相應的治療。
骨刺出現症狀根據發病的位置不同,常見症狀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腰椎骨刺。腰椎骨質增生會引起患者腰酸背痛,腰背部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另外過低的氣溫及潮溼的氣候,也會使腰椎骨質增生症狀加重。在勞累後、搬重物時、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腰部輕微扭傷患者會有腰部不協調的感覺,進而使腰椎骨質增生急性發作,導致腰部疼痛加重。
二、膝關節骨刺。患者一側或雙側的膝關節都會產生不適感,或者會出現疼痛及腫脹。最初的疼痛表現出現在腿部長時間的活動後,休息後會有所好轉。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在走路時也會出現疼痛的感覺。由於關節不穩定,造成患者活動不便,伸屈活動有彈響聲。
三、足跟骨刺。表現為足根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足跟骨部位長骨刺, 多見於中老年人。
四、頸椎骨刺。頸椎骨質增生會引起患者各種類型的頸椎病。輕度患者會有頸部不適、疼痛的症狀。嚴重者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骨刺患者宜多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甘藍、粟子、蚌類、大多數綠葉蔬菜、海帶、燕麥、鮭魚、沙丁魚、海菜、芝麻、小蝦、黃豆等。要經常食用全穀物和含鈣的食物。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如芒果、木瓜、甜瓜、葡萄、鳳梨、香蕉等。
骨刺引起疼痛時要注意休息,這是保護關節的一種方式,即引起疼痛的動作少做一些。另外,骨關節對於寒冷潮溼十分敏感,寒冷潮溼會刺激關節周圍組織,引起疼痛。所以,穿得暖和點,對保護關節很有好處。對於足跟骨刺平時生活中應該選擇橡皮底的柔軟鞋子,避免走在堅硬的地面上。儘量避免長期站立,長期行走,不時抬高足跟減輕足跟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