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保國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今天,李連杰的恩師、原中國武術協會的副主席吳彬老爺子出來明確表示,馬保國真的什麼都不會。
然而,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能不能對抗自由搏擊等項目在實戰中的衝擊,依然引發著不斷的討論,有人甚至還是覺得,只是馬保國這樣的騙子不行,如果真的有傳統武學大師,說不定真的可以一戰。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現在,又有一位前專業武術運動員站出來,從另一角度解釋一切,那就是,傳統武術的專業運動員,為何都是花架子,為何真的不能打?
這位看著有點陌生的小夥子名叫馮瀟,現在是一位汽車博主,同時,他也是一個從6歲就開始學習傳統武術的前專業運動員,而且是長期習武。這次在視頻中講解時,他的動作依然看起來非常專業。
馮瀟就表示,作為傳統武術,現在早已經沒有了對抗性和實戰性的訓練,從小到大的學習中,全部以表演和套路練習為主。比如他自己從小到大每天早晨開始的晨練,就包括了以下項目:
壓腿出拳空翻各種跳躍動作等等。這些動作,如果不包括出拳,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體操運動員?
而所謂的出拳訓練,也絕對不是像自由搏擊等項目那種訓練,更接近某些武俠電影。馮瀟演示了他從小到大每天需要練習的出拳項目,動作要領包括雙臂要夾緊身體、肩膀要下沉等等。這些訓練無疑沒有任何實戰性,也沒有保護和對抗,純粹是出於好看。
此外,馮瀟還講解了自由搏擊等實戰套路的抱架姿勢和傳統武術的區別。抱架這個專業名詞,說直白點,就是雙方在過招之前的亮相和準備動作。
在拳擊、自由搏擊等項目中,抱架姿勢通常是雙臂豎在前胸,雙拳保護頭部和面頰,雙臂保護兩個肋部,做好正面的所有防護,同時,隨時可以出拳襲擊。
但是,我們在武俠電影、傳統武術包括馬保國等人讓人啼笑皆非的對打畫面中,每次看到的都是頗具大俠風範的抱架姿勢。在自由搏擊等行業內,早就達成過共識,諸如此類的抱架姿勢,完全是花架子,防守漏洞百出,肋部、頭部全部暴露,很容易被對手擊打。
包括這種李連杰等人在電影中都曾使用過的抱架姿勢,其實只是電影好看的需要,完全不具備實戰意義。
然而,至少在目前敢於出來對打的所謂傳統武術的代表,卻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們總是擺出這種看似花哨的動作,然而面對著對手的快速出擊,毫無招架之力,總是馬上被對手擊倒。
自由搏擊等項目發展了幾十年,完全從實戰角度出發,積累了大量的實戰對抗經驗,總結出來的所有實戰套路、抱架姿勢、訓練模式等等,顯然是不需要懷疑的。而傳統武術長期以表演為主,完全沒有實戰性和對抗性,現在出來的這些所謂大師,連這些最基礎的元素都沒有弄懂、沒有理解,就敢出來丟人,只能說,他們確實「勇氣可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