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創業最前線,作者龍老師,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在寫這篇稿件的時候,新冠病毒的全球確診病例已經超過460萬例,死亡病例突破30萬例。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進入以高不確定性為特點的時代,在高不確定性環境中,所有的經濟努力都是以追求最大的確定性為原則。
在中國,「新基建」則迅速成為經濟確定性的關鍵詞,這是因為——從需求角度,新基建更新了基礎建設的內容清單,給諸多企業帶來的新的需求;而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新基建」則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增長活力的數位化設施。
在這個時刻,誰能夠為「新基建」提供基建,就將真正佔據主動,但這並不容易。而釘釘在5月17日發布的一系列數據,讓我們看到了釘釘對阿里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意義。
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行癲)說——「釘釘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淘寶」。
似乎與這句話相呼應,5月17日,在2020釘釘春夏產品發布會上,阿里釘釘CEO陳航(無招)宣布,截至2020年3月31日,釘釘的用戶數超過3億,超過1500萬家企業組織全面開啟數字新基建。
2014年5月26日,陳航帶著釘釘的前身項目,搬到了阿里聖地湖畔花園「換換風水」,這個地方是他親自找馬雲開口借來的,為的重整旗鼓,發力釘釘。相隔不到六年,釘釘已經是一個龐然大物。
如果要給釘釘的成功做一個註腳,那最大的推動者不是馬雲、也不是陳航,而是中國企業向數位化2.0時代轉型的迫切需求。
疫情期間,中國上千萬企業組織、超過2億人通過移動辦公平臺釘釘開啟了在家辦公模式,用數位化的技術確保企業復工復產。
全國14萬所學校、3000萬個班級在釘釘開課,覆蓋全國30多個省份的1.3億名學生,各個企業組織在釘釘上發起在線會議的數量,單日已突破2000萬場、超1億人次,且每天還在快速增長。
2013年以前,整個阿里還處於PC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銜接期,這時候騰訊有了微信,百度買了91,阿里還在為尋找一張移動網際網路的「船票」而四處奔波。它買了UC、高德,參股陌陌、微博,但核心業務手淘的移動體驗卻很一般。
用當時參與開發的南山的話說:從搜索商品到下單要7個步驟25秒,簡直難以忍受;在阿里內部,當時還有把手淘拆成1萬個獨立APP的計劃……
然而,阿里最終下決心ALL in無線,取消了所有的其它app的開發(除了天貓、聚划算極少的),集中突破,手淘終於站住,2年內成長為有1.1億用戶的超級App,為阿里系航渡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買了一張頭等艙船票。
只有了解這段歷史,才能知道行癲口中的「釘釘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淘寶」這句話的份量有多重,才能理解釘釘在阿里整個產業網際網路布局中的突出位置。
阿里為了切入產業網際網路有很多嘗試,布下了重兵,包括早期做阿里雲OS、後來做阿里雲平臺、平頭哥、達摩院,然而,這些強大的技術的落地,其實需要一個通向產業網際網路的「道路」。
釘釘如今公布的數據則證明了,它成為了阿里通向產業網際網路的船票,它將是諸多企業使用阿里企業服務的開始,是通路、橋梁更是基礎設施,它會幫助成就下一個時代的阿里。
但是,僅僅了解釘釘對阿里的意義是不夠的,我們更關注的是釘釘對於中國經濟的意義。
中國企業要數位化2.0轉型才能跟上全球經濟升級
中國還有70%的企業沒有享受數位化轉型紅利
這兩句話我們已經看了許多年,但進度條似乎一直沒什麼變化。
然而,隨著疫情的到來,和國家新基建發令槍的打響,大批的企業開始尋找數位化的新路徑,釘釘適逢其會,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大量為傳統企業賦能。
從手撕聯名信到200塊發布會兩次刷屏,老鄉雞在疫情期間的社會化營銷思維,讓我們看到那些「傳統企業」擁抱網際網路的積極性,的確值得更深層的思考。老鄉雞能夠持續運營,這當然有餓了麼和外賣的功勞,但更重要的是,老鄉雞這麼一個龐大的組織是如何在人流、物流極不暢通的二三月份保持活力的。
因為,事實上,還有一個你不知道的「跑在釘釘上的老鄉雞」——老鄉雞通過釘釘,把線下公司組織搬到了線上,重新調整為三個小組:整合組建戰略組、產品組和後勤保障組。
戰略組包含董事會、財務、品牌等部門,給公司尋找新方向。產品組包含運營、會員、外賣、新餐飲等部門,專注研究產品迭代。後勤保障組包含人力、行政等部門,組織全員疫情期間「健康打卡」,在線健身。
也正因為如此,尚在疫情膠著期的2月17日,老鄉雞在線營業率超60%。其中,訂單數比此前一周增長98.86%,營業額比此前一周增長87%。
如果說困難,總部位於武漢的零食企業良品鋪子更困難,良品鋪子全國2300多家門店中,有823家位於湖北省,也就是說三分之一的店鋪都是封城狀態。
為了抗擊疫情,良品鋪子出臺了數位化的應對方案,結合了在線辦公、電商、外賣、淘寶直播等阿里生態的多種能力。
而這多重能力的協同是如何實現的呢?「創業最前線」了解到,良品鋪子在全國共有1萬多名員工,常年通過釘釘遠程協同,早前,更是基於釘釘開發了會員系統,把線下門店體系與淘寶網店會員打通,把8000萬會員與附近門店匹配,由門店為會員提供近距離服務。
疫情發生後,這種協同變得更加緊密。良品鋪子一方面與「餓了麼」合作,部署無接觸配送;一方面在天貓旗艦店中增設「附近門店」按鈕,線上下單、門店自提。
因此,2月1日,良品鋪子天貓旗艦店就恢復了直播。由於積極應對疫情有方,上月底良品鋪子發布2019年全年業績報告及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的數據顯示,公司營收77.15億元,同比增長20.97%,儘管疊加了疫情影響,良品鋪子的股價還是在70元高位,是發行價的500%。
這說明,只要能夠用好數位化工具,餐飲、零食這樣的傳統且線下的企業,一樣能夠抵禦疫情的影響,甚至走出一波更好的發展行情。
5.17發布會雖然精彩紛呈,但真正的重點所在,其實是堪稱釘釘「迄今最大版本更新」的5.1版發布,新版名為「年寶玉則」,這個看似有些特別的名字是巴顏喀拉山的主峰。
這次版本升級是以前難以企及的,它不止有一個亮點,而是有很多的價值點,包含專屬釘釘、家校共育2.0、F1音視頻一體機、釘釘Live等軟硬體系列產品。從這個角度上說,它甚至還是探索釘釘未來戰略布局的「密鑰」。不過,由於篇幅所限,只能擇其要點而論。
說說最重要的專屬釘釘吧,這標誌著釘釘正式從通用性向個性化產品的飛躍,企業組織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釘釘,按照自己的需求打造。
這裡說的「專屬」可不是換個殼加個LOGO就能實現的,新的專屬釘釘,客戶可按需選擇專屬設計、專屬存儲、專屬安全和最高級別的專屬App,它甚至可以不叫釘釘,而由客戶自己命名。
也就是說,你以後如果覺得用公版的「釘釘」有點隨大流?沒事,你想叫它什麼,就是什麼。其實,在一些和釘釘合作緊密的企業裡,這已經實現了。比如在釘釘多年合作的復星集團,釘釘就叫「復星通」,在我們熟悉的立白集團裡,釘釘還有個更萌的名字叫「嘟嘟」。
這不僅僅是換個名字這麼簡單,它其實是釘釘的一個長期策略——通過提供混合雲,使得企業組織能夠搭建屬於自己的專屬數位化工作學習方式,讓每個企業組織都有自己的專屬數位化平臺。
如果說釘釘是新基建的基建,是阿里雲等能力通向用戶的渠道,那專屬釘釘就是基於釘釘這個「數字底座」,再由專供的「鋼筋水泥」等數位化材料,讓用戶搭建屬於自己的數位化大廈。
立白集團的CIO阮群錕,就是一個這麼傲嬌的「釘釘建築師」,他豪氣的表示——立白用釘釘,比釘釘團隊自己用的還要好。
立白在接觸釘釘後,依靠釘釘的開放性和可定製性,基於釘釘基礎技術架構,打造了立白集團內部統一併且唯一的數位化工作平臺——嘟嘟,能夠涵蓋郵件、導購等各個模塊,其不僅僅能夠將人和信息、組織連接到一起,而且還能不斷賦能人和生態等方面的內容,促進各方面高效運轉,實現協同發展。
為什麼這麼容易呢?因為釘釘有龐大的生態,超過20萬名開發者在這個生態下工作,企業級應用數量超過30萬個,500萬家企業接受了這些開發者提供的增值服務。
打個比方就是,你打算用數位化打造一座大廈,釘釘就是開建材城的。結果你進去一看,發現不僅鋼筋、水泥、管道、油漆這些基礎材料應有盡有,就連地磚、潔具、牆紙、窗簾都一樣俱全,還有工程師駐場提供「整體家裝」「個性設計」的服務,你可以根據你的想像設計充分滿足你個性需求的產品,而且基於「強大的底座」和「豐富的生態」,可能還所費無多。
以前,定製一個企業專屬的數位化辦公平臺至少需要花費幾十萬,更新迭代成本也非常高。而專屬釘釘的推出,將定製企業專屬數位化辦公平臺的門檻大大降低,對於企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基於釘釘架構,又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和安全屬性,甚至還可以推出自己的專屬APP。
在疫情剛剛開始蔓延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疫情會在夏天到來時結束,很多大V也紛紛表示——不要太看好那些只能提供「替代性」方案的風口。
然而,所有的人都沒有猜到結尾是全球大流行,「創業最前線」看到的一篇預印本的Paper顯示,科學家們甚至已經開始評估疫情與人類「終生共存」的未來世界,並指出人們的社交距離和工作方式都將徹底的發生改變。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期望儘快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但我們也不得不做好另一個準備,那就是疫情極度長期化。如果要在疫情極度長期化下繼續保持經濟社會的活力,釘釘以及釘釘背後的整個阿里雲生態,可能就面臨著為「新後疫情時代」提供取代性而不是替代性的經濟應對方案的艱巨任務。
而釘釘也確實行動起來,除了專屬釘釘外,音視頻升級、在線課堂升級、設計中心等新的模塊也推出了,除了視音頻升級是為了支持任何場景下都有更好的溝通體驗外,在線課堂升級、設計中心則劍指教育、設計兩個行業,相信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釘釘這種為特定行業進行生態增強的做法還會不斷出現,直到覆蓋地表上所有可以數位化的領域。
疫情當然不是好消息,但疫情帶給我們的挑戰或機遇是——全球化進程遭遇極大不確定性,中國大概率的需要深度啟動內需來支持GDP增速。前面說了,中國企業數位化比例很低(30%-40%左右),這意味著我們將不僅僅向內需要增量,還必須依賴產業鏈的深度數位化來提供增量,中國將非常需要數位化幫助傳統經濟提振復興,這也是新基建被重點提出的理由。
但這一切的開始並不難,僅僅是下載一個釘釘就可以開始,時代已經把數位化的鑰匙放在了我們的手中,為什麼不試試它能否開啟通向未來的大門。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