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各種原因,我國的發展舉步維艱。不過好在我國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也有堅持不懈的勇氣,無論環境如何艱難困苦,這些英雄們仍然堅持為國家發展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使我國逐漸成為技術強國。
我國突破被美國封鎖的關鍵技術
新中國成立初期,許多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了技術封鎖,而當時我國最需要的恰恰是技術。面對這種情況,我國除了付出加倍的努力,別無他選。許多留學生也為了報效祖國,紛紛放棄優渥的生活環境,回國為建設新中國做貢獻。現在我國在航天領域已經取得不菲的成就,但在當時,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微電子元器件卻屬於非常棘手的領域。而由於技術封鎖,美國不肯分享這種技術,我們只能自己摸索。
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之後,我國終於攻克了微電子元器件技術,並應用到航天領域,一躍為航天強國。而反觀俄羅斯,雖然俄羅斯的航天技術也發展得很不錯,但是在微電子元器件方面卻一直沒有進展,大量的人力物力只能打了水漂。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只好求助我國。
俄羅斯提出用國寶級技術進行交換
面對俄羅斯的請求,我國陷入兩難之中。一方面,俄羅斯在困難時期給予我們很多幫助,於情於理都應該幫一把;另一方面,微電子元器件技術是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出售相當於將研究成果拱手讓人。就在這時,俄羅斯提出用火箭發動機技術來交換微電子技術。我國的火箭發動機技術一直比較落後,而俄羅斯的技術卻非常先進。俄羅斯能夠擺出如此誠意,可見對微電子元器件十分重視。
實際上,自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經濟上就陷入了一定的困難。不僅要對外償還債務,還要兼顧國內的發展。所以俄羅斯的日子其實算不上好過,在軍事方面也受到一定牽扯,比如目前海軍發展十分慢,缺少航母等大型作戰武器。這都是美國制裁的「傑作」,俄羅斯主動找我國交換技術,對於打破美國封鎖,實現技術共贏,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