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制裁到來
近年美國針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制裁就沒有消停過,先是中興晶片的禁供迫使中興繳納巨額罰金。
又是針對華為從去年先是禁供美國產的晶片和技術服務,再到前幾日最新的凡是使用美國相關技術或設備的企業都不得私自出售產品或服務給華為。
美國一次又一次的制裁都影響到了我國企業的正常發展,而這制裁的理由是因為我國企業發展迅速,技術也日新月異。
在特定領域上已經隱隱有超過美國的情況,甚至是已經超過美國企業的情況,例如華為的5G技術、百度的人工智慧、阿里巴巴的阿里雲等。
國內的企業所提供的服務甚至都是國外的企業無法提供的優質服務,這就讓美國這個總是以超級大國自居的國家,對我們的技術眼紅了。
為了保證自身所謂霸主的地位,也為了拿到自己想要的技術,美國就一次次的針對我國的企業進行制裁。
企圖通過打擊企業的發展甚至是摧毀企業,來保證自己國家的企業技術的絕對優勢,再以各種名目拿走尖端企業的技術。
晶片行業發展需要加速
在經過了中興遭到禁供晶片,又到了華為代工廠被斷,大家都已經知道我國晶片行業並不完善,主要還是依靠進口外國晶片。
當美國開始封鎖華為的晶片供應鏈的時候,這些短板就開始一一顯現出來了。
一開始中興遭到美國禁供晶片的時候,中興直接遭受巨大打擊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本身不具備自研晶片的能力。
一旦晶片禁供了,整個中興產的設備就是失去了宛如人類大腦一般重要的器官——晶片。
於是我國的部分企業開始或繼續在晶片自研的道路上加大力度,只為了當外國禁供晶片的時候我們能有自己研製的晶片可以使用,以擺脫外國的技術鉗制。
然後再到華為晶片代工廠被限制終止合作讓我們再度發現,僅有能力自研晶片也是不夠的還需要具備生產晶片的能力。
於是加強了我國晶片行業的布局,開始有資金進入、技術合作等,各種方面的資源開始往晶片行業匯聚。
這都是為了製造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芯」,這是為了讓我們真正擺脫國外技術鉗制的必要步驟。
這些種種告訴我們,我們的晶片行業還不夠強,發展還不夠快,還需要繼續加速布局我們自己的晶片行業。
未來肯定還有更多我們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但是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必定能針對技術封鎖見招拆招。
其他能做的事
但是我們僅僅只能一邊接受技術鉗制,一邊繼續發展我們的晶片行業嗎?筆者認為不一定。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因為自己的即有利益受到威脅,就開始針對威脅進行所謂的制裁。
華為的5G技術是全球最先進的,這讓美國想要的眼紅,於是針對華為晶片進行限制。
先是禁供美國產的晶片,企圖讓華為無芯可以,但是華為祭出了自己的備胎晶片,再後來範圍擴大到涉美技術的企業,這才讓華為傷透了腦筋。
這種做法不僅打擊了華為,也傷害與華為有合作的外國企業。
首先晶片技術是層層堆疊起來的,而非美國一家的技術,其中必定包含了其他國家的技術專利。
而且我們也都知道是全球化經濟,各國的經濟交流都是密切的,牽一髮而動全身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再結合中國市場的巨大,我們可以很簡單的得出中國市場對各國來說都很重要。
那麼,當我們除了華為以外對晶片也有需求的企業具備了自研晶片的能力或擁有替代晶片的方案出現,美國是否還敢想對華為一樣對我們的其他企業呢?
筆者認為美國是不敢的。
為何華為會受到制裁,不僅僅因為他技術先進,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中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不多,若只打擊個別企業,受到牽連的企業範圍是有限的。
但若是我們其他企業都不使用美國的晶片,受到損失的只有美國的企業,若美國氣急敗壞的以同樣規定涉美的企業禁止供貨給中國企業。
受到損失的企業範圍就非常之廣,其他國家必定會一同抗議美國的霸道之舉。
所以筆者認為,除了加速發展我們自己的晶片製造業,其他企業在晶片的選擇上能具備更多的可能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總結
我們是在不停進步的,但是對方的計謀也在進步,我們除了按部就班的發展我們自己的晶片行業,也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來反擊美國的制裁。
這篇文章是筆者與看客在交流的時候偶然想到的,也許比較粗糙。
時至今日我國的半導體行業的建設已經是刻不容緩,現在種種事情表明擁有自己的晶片製造鏈有多麼重要。
現在發展我們的晶片行業,不僅是為了在短時間內我們的企業能受到公平的對待,也是為了在未來我們需要建設更高深層次的事物時減少不穩定因素。
在未來我們必須讓外國知道,我們真不是好捏的柿子。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關注我、點讚或轉發文章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