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人
近些年來我國的科技實力迅猛發展,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當然不可質疑的是,這其中主要是因為我國科技工作者兢兢業業,刻苦奉獻的成果,但是實際上,也有西方國家的「功勞」。然而,面對西方的不斷圍堵,有很多「被逼出來的」科技裝備。
在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牽頭組織了「瓦森納協議」聯合起來封鎖中國的科技發展,在這份協議的內容當中,規定了很詳細的禁運範圍與技術封鎖名單,小到電子板件,集成電路,大到數控工具機,禁運範圍幾乎囊括了輕重工業的各個領域,為了將這個技術封鎖的口袋扎的更緊,「瓦森納協議」的籤署國還在美國的牽頭下專門成立了武器禁運委員會,美國一馬當先,是最積極的對中禁運國家。美國的強大封鎖也成為了逼著中國自主創新爭一口氣的動力源泉,也難怪時至今日,中國的技術人員每次想到美國的技術封鎖,都會開玩笑似的說,感謝美國的封鎖,美國一圍堵,中國就搞定。
我們都知道,要想讓武器裝備提升作戰能力,就必須要給裝備安上晶片,晶片是現代武器高度智能化,靈敏化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無芯」國家,國內企業生產出來的晶片也總是給人一種「傻大黑粗」的感覺,不僅如此,生產成本也一直降不下來,在靈敏度和產品的穩定性能上也並不穩定,正因為如此,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越來越囂張,面對這種困境,我國科研人員選擇了絕地反擊,為了彌補巨大的差距,我國開啟了軍用晶片的生產計劃,經過發展,目前我國國產的主戰裝備,已經實現了晶片的全面國產化,比如說東風31上使用到的核心處理單元,殲10,殲11上火控計算機上使用的火控計算機與機載航空電子設備等,全部都用上了性能先進的國產智能晶片。目前,以龍芯3,飛騰1500為代表的新一批高性能抗核加固式軍用晶片已經逐步的裝備了部隊,投入使用。除了小小的晶片,在其他軍事科技領域,美國也在幹涉中國的發展。
預警機項目就是其中之一。預警機被認為是除過航空發動機與戰略轟炸機之外後,人類航空武器發展史上出現的有一次呢全新的技術革新,擁有預警機的一方,就相當於是擁有了一張空中活地圖,就像在下象棋的時候,很清楚對方的棋盤布局一樣,會佔到很大的便宜。
然而,我國在預警機技術上的發展一直進展緩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沒有合適的機載預警系統。出於無奈之下,中國只好求助於以色列,以色列也同意幫助中國建造「費爾康」預警系統,當協議達成之後,美方又開始使用一系列的手段來阻止這次交易,面對突如其來的封鎖,我們當即決定,自研預警機!在以色列先期提供的技術資源為基礎,我國的科研人員硬是在五年之內,研製出了空警2000預警機,並且裝備部隊,投入使用。在此之後,我們更是乘勝追擊,一口氣研發出了空警500等7款先進的預警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