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姚輝)訊,美國商務部全面封鎖華為購買採用美國技術的晶片,華為國產替代供應商站上風口,其中華為晶片概念股更是成為焦點。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5月15日發布聲明稱,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包括那些處於美國以外,但被列為美國商務管制清單中的生產設備,要為華為和海思生產代工前,都需要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證。由於考慮到該措施會對於晶圓代工廠帶來巨大的經濟影響,因此給予120天的緩衝期,以降低該規定變更帶來的衝擊。
中信電子火速點評美國晶片限制升級:華為已有所準備,長期利好國內半導體板塊發展。
中信證券(600030,股吧)電子團隊最新表示,過去一年華為在IC設計端已基本實現自研替代或非美供應商切換,而製造端華為仍高度依賴臺積電,且上遊半導體設備、EDA軟體仍被美國廠商壟斷,因而成為美方重點施壓方向。極端情況下推演,正式條例落地後華為或將面臨短期斷供,但從國家博弈層面來看中國也將做出一定回應,且華為自身在存貨等方面做有準備。
可以合理推斷華為在2018、2019年大量囤貨了相關元器件及產品,以備不時之需。整體來看,歷史上美國供應商自製裁開始至恢復對華為供貨需要大約2個月時間,而華為自身有一定存貨周期,雖然短期或將面臨一定壓力,但大概率不會導致完全停供。
中長期來看,中美科技分叉,產業加速閉環。中國半導體製造市場日益擴大,得到國際設備廠商重視。中美科技角力中晶片製造環節是美方施壓重點,長期利好半導體板塊發展。仍然強調國內半導體板塊核心邏輯是十年維度的自主可控,繼續推薦中芯國際、睿創微納(688002,股吧),擇機關注國產替代相關設備、材料、設計公司,如北方華創(002371,股吧)、華峰測控、滬矽產業、兆易創新(603986,股吧)、韋爾股份(603501,股吧)、聖邦股份(300661,股吧)、卓勝微(300782,股吧)、瀾起科技(688008,股吧)等。
中信建投分析師劉雙鋒此前分析稱,華為已經採取多種措施應對美國對其技術限制帶來的持續性經營風險。短期上:提前備貨關鍵元器件,庫存周轉由半年拉長至兩年。中期上:1)要求臺積電、日月光等供應商在大陸布局產線;2)成立哈勃投資,加大戰略投資力度,在半導體晶片領域構建新的產業生態;3)擴張業務版圖,減輕單一業務萎縮風險。長期上:1)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晶片自給率,2)推出鴻蒙OS,HMS,鯤鵬伺服器,打造自有生態,3)加強國產替代,尋求國內優質供應商。
中信建投證券梳理華為主要供應商和替代供應商名單,具體如下:
財聯社電報解讀欄目聯合星礦數據此前梳理華為晶片概念股名單如下:
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情況
研報來源:中信建投證券
最後附上華西證券整理的半導體全產業鏈圖解,具體如下:
(責任編輯:王彥娜 HN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