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始皇帝,始皇帝之後的楚漢爭雄則誕生了項羽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霸王,後世對項羽有一句評語,稱其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說的是項羽的勇猛,再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之媲美,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項羽,真的像人們傳的那樣,勇猛無敵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羽之神勇,千古無二,說項羽並沒有錯,項羽從小勇猛過人,力大無窮,力能扛鼎。而這時,項羽才24歲,此時他與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一起反秦。
桓楚趾高氣揚地說:「你能敵萬人,我們就服你,院中有一大鼎,足千斤,你能舉得起嗎?」項羽先讓桓楚手下四名大漢一起舉鼎,然而大鼎卻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未動,可見重足千斤的大鼎又豈是人力所能撼動的,而且鼎在古代象徵大地,自然是厚重無比,然後,他自己撩起衣襟,大步走到鼎前,握住鼎足,大喝一聲「起!」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可見項羽的力氣,非常人所能想像的。
而中國五千年歷史,真正能談得上舉鼎的只有春秋時期的秦武王和隋朝的李元霸,但是秦武王在諸侯會盟時舉鼎,卻因鼎太大太重,力氣不支,雖舉起了大鼎,卻被鼎砸斷了,不久死亡了。
而隋朝舉鼎的李元霸其實是不存在虛構人物,不存在,李元霸是古典小說《說唐》,以及評書《興唐傳》《瓦崗英雄》《隋唐演義傳》中的虛構人物,原型是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李玄霸,當然李玄霸也做不到力能扛鼎,所以歷史上的項羽,其神勇可想而知。
其次,項羽會打仗,實力強。在巨鹿之戰之前,項羽就獨自在軍中以副帥的身份斬殺了主帥宋義,後巨鹿之戰,又破釜沉舟,以兩萬的大軍打章邯的四十萬大軍,卻打得章邯軍隊潰散,章邯投降,可見上陣打仗的項羽多麼勇猛,這場戰役是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實在罕見。在中國史上,一共四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例子,只是都在項羽之後,前無古人。
最後也是項羽極致輝煌的最後,垓下之圍的那場戰役,劉邦五十萬大軍將項羽十萬大軍圍攻於垓下,使得十萬楚軍成為孤軍,斷水缺糧幾個月的楚軍硬是在項羽的帶領下殺出一條血路。
即便是在戰爭最後的關頭,項羽仍然帶著二十八騎反覆衝殺趕來的劉邦軍團,從大上午一直打到中午,殺死了十多萬名漢軍,最後向南疾走,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長江邊的烏江浦)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亦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僅31歲。
項羽藝高人膽大,武力值自古無二,而且即便是後來的大詩人,也有不少詩人都寫過項羽的神勇。有杜牧的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大多歌頌項羽的神勇,可見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並非虛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