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節奏,孩子有自己進步的節奏,大人有自己成長的節奏,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打亂他人的生活節奏。
許多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如果能跟著自己的安排走,那麼就肯定能變得更完美,學習成績好,社交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可是他們卻忘了一件事,他們的父母以前也是這樣的想法,只要孩子能每天都認認真真地讀書,只要孩子能跟著自己的思路走……
倩倩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兒歡歡能夠在班裡考試第一,每天歡歡回到家裡倩倩都會很用心的去輔導歡歡寫作業。但是歡歡並沒有覺很開心,相反,歡歡覺得壓力很大,每天回到家裡媽媽都是一臉嚴肅,輔導材料一個接著一個,從沒停止過。歡歡曾不止一次想過離家出走,她被母親的做法壓得喘不過氣了。
倩倩的做法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可是倩倩從沒反思過自己,她知道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卻不能接受歡歡是個平凡的人。她希望歡歡能在她的教導下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她這樣一味地追求孩子完美會給孩子帶去壓力,對孩子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對孩子要求太高,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 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缺陷
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改正自己的缺點提升自己的優勢上面,會讓孩子喘不過氣。當孩子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底下,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出現性格缺陷。也有可能成功受到父母引導,對自己的要求更好,同時對身邊的人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出現人際交往危機。
2、 心理出現問題
孩子因為長期處在高度壓力之下,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心理有怨氣,難免會出現一些焦慮的狀態。前文說道的歡歡正是出現了這種狀態,她害怕回家,回到家裡讓她感覺到無盡的焦慮,擔心自己做不好受到批評,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讓媽媽失望,等等一系列壓力接踵而至,讓孩子心理出現了焦慮,鬱結。
3、 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本應該是孩子依賴的對象,但是面對父母的要求不斷升級,孩子的內心開始出現懷疑,懷疑父母是不是真的愛自己。慢慢的孩子發現父母除了,要求之外就是壓迫,根本沒有一點關心的意思,開始對父母失去信心,不願意跟父母溝通,與父母的關係變得冷漠。
父母的完美要求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了孩子著想,父母應該停止對孩子的要求,嘗試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為人父母的人生必修課:接受孩子不完美
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無可厚非,是很正常的想法,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要記住,願望始終只是個願望,如果你想讓它成為現實,就會付出血的代價。
孩子身上有缺點那才是正常的,沒缺點才有問題。孩子身上出現缺點,家長不能馬上就指出並且要求改正,缺點不好是沒錯,但是一味地指出孩子的缺點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陷入自卑陷阱,得不償失。正確的做法是用故事或者引導的方法,循序漸進,慢慢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自己去改。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個家長的人生必修課,自己的孩子跟他人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平凡的人,只要是平凡的人就一定會有缺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後期揚長避短,徐徐改之,那麼就算缺點再大,他的影響也會慢慢消散。
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首先,要對孩子有信心,給孩子鼓勵
父母的但孩子有擔憂是很正常的,但是試想一下,有哪個孩子能一直待在父母的襁褓裡不離開呢?並沒有。因此,父母要試著接受現實,相信孩子自己能處理好事情,遇到事情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父母的鼓勵對孩子尤為重要,他們會因為父母的鼓勵而信心倍增,從而讓自己做事更有激情也能找到做事的動力。
其次,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足夠的了解,在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看法,能給出一個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最後,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書籍一直是人類進步最為重要的營養品。孩子對玩具很快就會出現厭倦的心,而只是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永久的,很多家長都沒能意識到這點。孩子在閱讀的時候,知識是不斷地湧進腦海的,孩子能在知識的海洋裡不斷進步。如果父母本身就有閱讀書籍的習慣,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底下,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培養出閱讀的習慣,這對孩子的終身成長有極大的幫助。
孩子雖然不能完美,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各自有優點,家長只要懂得揚長避短,教導孩子將自己的優越性發展出來,孩子就能慢慢將自己的缺點消化直至消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