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教育有失偏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是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愛

2020-12-23 蕭蕭寶貝經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節奏,孩子有自己進步的節奏,大人有自己成長的節奏,很多時候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打亂他人的生活節奏。

許多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如果能跟著自己的安排走,那麼就肯定能變得更完美,學習成績好,社交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可是他們卻忘了一件事,他們的父母以前也是這樣的想法,只要孩子能每天都認認真真地讀書,只要孩子能跟著自己的思路走……

倩倩一直希望自己的女兒歡歡能夠在班裡考試第一,每天歡歡回到家裡倩倩都會很用心的去輔導歡歡寫作業。但是歡歡並沒有覺很開心,相反,歡歡覺得壓力很大,每天回到家裡媽媽都是一臉嚴肅,輔導材料一個接著一個,從沒停止過。歡歡曾不止一次想過離家出走,她被母親的做法壓得喘不過氣了。

倩倩的做法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可是倩倩從沒反思過自己,她知道自己是個平凡的人,卻不能接受歡歡是個平凡的人。她希望歡歡能在她的教導下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她這樣一味地追求孩子完美會給孩子帶去壓力,對孩子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對孩子要求太高,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 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缺陷

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高,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改正自己的缺點提升自己的優勢上面,會讓孩子喘不過氣。當孩子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底下,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出現性格缺陷。也有可能成功受到父母引導,對自己的要求更好,同時對身邊的人要求也不斷的提高,出現人際交往危機。

2、 心理出現問題

孩子因為長期處在高度壓力之下,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心理有怨氣,難免會出現一些焦慮的狀態。前文說道的歡歡正是出現了這種狀態,她害怕回家,回到家裡讓她感覺到無盡的焦慮,擔心自己做不好受到批評,擔心自己能力不足讓媽媽失望,等等一系列壓力接踵而至,讓孩子心理出現了焦慮,鬱結。

3、 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本應該是孩子依賴的對象,但是面對父母的要求不斷升級,孩子的內心開始出現懷疑,懷疑父母是不是真的愛自己。慢慢的孩子發現父母除了,要求之外就是壓迫,根本沒有一點關心的意思,開始對父母失去信心,不願意跟父母溝通,與父母的關係變得冷漠。

父母的完美要求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為了孩子著想,父母應該停止對孩子的要求,嘗試著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為人父母的人生必修課:接受孩子不完美

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無可厚非,是很正常的想法,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要記住,願望始終只是個願望,如果你想讓它成為現實,就會付出血的代價。

孩子身上有缺點那才是正常的,沒缺點才有問題。孩子身上出現缺點,家長不能馬上就指出並且要求改正,缺點不好是沒錯,但是一味地指出孩子的缺點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陷入自卑陷阱,得不償失。正確的做法是用故事或者引導的方法,循序漸進,慢慢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自己去改。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個家長的人生必修課,自己的孩子跟他人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平凡的人,只要是平凡的人就一定會有缺點,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要後期揚長避短,徐徐改之,那麼就算缺點再大,他的影響也會慢慢消散。

怎樣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首先,要對孩子有信心,給孩子鼓勵

父母的但孩子有擔憂是很正常的,但是試想一下,有哪個孩子能一直待在父母的襁褓裡不離開呢?並沒有。因此,父母要試著接受現實,相信孩子自己能處理好事情,遇到事情的時候多給孩子一些鼓勵,父母的鼓勵對孩子尤為重要,他們會因為父母的鼓勵而信心倍增,從而讓自己做事更有激情也能找到做事的動力。

其次,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只有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足夠的了解,在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看法,能給出一個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最後,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書籍一直是人類進步最為重要的營養品。孩子對玩具很快就會出現厭倦的心,而只是對孩子的影響卻是永久的,很多家長都沒能意識到這點。孩子在閱讀的時候,知識是不斷地湧進腦海的,孩子能在知識的海洋裡不斷進步。如果父母本身就有閱讀書籍的習慣,那麼孩子在這樣的氛圍底下,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慢慢培養出閱讀的習慣,這對孩子的終身成長有極大的幫助。

孩子雖然不能完美,但是每個孩子都有各自有優點,家長只要懂得揚長避短,教導孩子將自己的優越性發展出來,孩子就能慢慢將自己的缺點消化直至消失。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家長要卸下完美主義的包袱,接納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寬容的接納孩子
    不被完美所綁架的孩子內心會更加強大,他們會更容易接受別人的批評,正視自己的錯誤。 當家長不過分追求完美時,對孩子也會有更多的包容。孩子不必為了討家長歡心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必壓抑自己的想法,更容易和家長談心,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 【家長學堂】總是對孩子感到愧疚的父母,很難給孩子帶來幸福
    她總認為努力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孩子就能教育得好,她知道自己陪孩子太少,所以關於孩子的問題上,從來不會省錢,平時給孩子買很多名牌鞋、衣服,零花錢更不會少。孩子也學會了花錢大手大腳,隔三差五地跟她要錢,等她覺得有問題時,孩子已經不聽她的了。物質補償,彌補的只是父母內心的自責和愧疚,卻不是孩子內心的的缺憾。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對孩子放手而不撒手(家長...
    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一類是「直升機家長」,恨不得全天候對孩子緊盯不放,事無巨細安排得異常周密,試圖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過程。另一種情況則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長基本不關心孩子的成長和表現;有的家長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完全扔給學校,認為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這兩類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於孩子成長,都是父母沒有定位好自身角色,沒能正確把握親子關係的界限。
  • 生下2胎一年後,我終於擺脫了「完美媽媽」,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自從有了2胎,很多媽媽會有種「焦慮」,認為自己不完美,包括我的老婆也是如此。這一篇希望能和媽媽們共勉:《自從生下2胎一年後,我終於擺脫了「完美媽媽」,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過度有毒其實,媽媽的內疚都來源於一種對「完美母親」的期待。媽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無所不能的,既要百分之百地愛每一個孩子,也要為他們的幸福負全責。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媽媽們不敢有一絲懈怠,一旦哪個孩子有了挫折和痛苦,當媽的會覺得是自己失職。
  • 日本「光腳教育」火了,光腳對孩子好處太多,國內家長卻無法接受
    要知道,國內家長的眼中,孩子的腳是非常重要的,光腳很容易讓孩子生病,對孩子生長也沒有好處,所以國內很少有家長會讓孩子光腳,就算在家裡也要穿襪子,穿鞋才行。確實,如果孩子的手腳摸起來都是冰涼的,那麼說明孩子有些冷,而且腳底又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循環肯定沒有上半身好,所以,老人和家長才要保證腳的溫度,不要腳受涼。可是,你們相信嗎?
  • 《不完美才美》: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會越來越幸福
    當你有缺陷的時候,生命總會給你另一半的完美,所以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特別是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壓力,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只能強忍著,哪怕這個工作自己並不喜歡做,為了生活,還得繼續強忍著。因為你一旦停止了工作,就意味著沒有了收入。如此循環,反覆讓自己的心情越來越壓抑,該如何來釋放自己的心情呢?
  •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父母的樣子,看到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怎麼樣的。孩子本來就如同一張白紙,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看到身邊有人亂吐口水,也會直接模仿;有些人會說,這個孩子不懂禮貌;殊不知,養不教,父之過;複印件出現問題,那就要找原件,修改複印件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
  • 父母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學習——90%孩子問題都跟父母有關
    教育孩子,父母不學習可以嗎?在這裡我的觀點是: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學習」,畢竟我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她不僅能輕鬆應對這些問題,還有一套標準心法,可以把「自己家孩子」,培養成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優秀。你是愛學習的父母嗎?如果不是,那麼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完,我們說:父母可以不完美,但是不能不學習,做到這幾點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 睿智的家長用「南風」教育孩子,普通的家長用「北風」教育孩子
    人們往往會對外界的強制手段非常反感,就如同凜冽的北風,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事與願違,適得其反,而南風卻恰恰相反,它並不選擇去逼迫別人,而是讓對方先接納自己,只有先被對方認可,那麼才能讓別人更好地接受,教育中也是如此,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可以聽從教誨,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睿智的家長選擇「南風」來教育孩子,而多數普通家長還在用「北風」進行教育。
  • 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究竟是為何?家長如何處理對孩子才最好?
    後來,糖豆選了一家小區樓下的幼兒園,明明看上去小得連院兒都沒有、活動器材又少又落後、老師看上去就像文化程度超低的中專生……滿眼的不專業,可孩子就是每天都吵吵著要去幼兒園,甚至要親眼去看幼兒園關門才相信我說的「今天周末不上學」。「你好好勸勸孩子呀,那麼好的學校,他小他還看不長遠,但你可是個大人了呀,怎麼任由他胡來」長輩後來對我說。
  • 與其追求創造完美的「原生家庭」,不如以它為鏡,喚醒孩子的新生
    如此看來,原生家庭的影響雖然深遠,但並非是孩子成長曆程上的全部,更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影響。那麼將自己成年後的所有困擾,都歸因於「原生家庭」的影響,顯然有失偏頗。真正完美的原生家庭,由於父母的不完美而只存在於理想之中。所以與其刻意地追求完美,更應該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去正視我們的不完美。說起來可能很容易,但是想要做到卻很難。
  • 簡單的言傳身教,和正確的效仿榜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很多的家長都對孩子的教育發了愁,也因此為了高難度的教育而吐槽。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恨鐵不成鋼的家長能忍住大罵孩子一頓,卻仍然忍不住要用大道理來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一番。但是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不久後,孩子同樣的錯誤也還是會再犯一次。很多家長也就不禁向他人求助,怎麼樣才可以有效地教育孩子呢?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就會非常生氣,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而這些家長還十分贊成打罵教育,因為打罵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省時且最有效的方式,哪個孩子被揍後不立馬變乖?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2020-12-22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應該哭鬧,不能亂發脾氣,但是這種說教式的教育,對孩子卻是微乎其微,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果。
  • 最好的武術教育是:家長不護短,教練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還有的家長因為遠離孩子,對武校不放心,對教練不放心,生怕教練把他的孩子給吃掉一般那麼筆者就想問了,作為站在同一陣線上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不能肩並肩,心連心,又能相信誰呢?在眾多的武術學校同行業流傳著一句話:在武校裡教練教你的不光是武術,還有保護你的責任、教育你獨立的性格,培養你不恃強凌弱的品格,如果在這裡學習不到這些精髓,那處理校園,外面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現在不管,外面的世界早晚會狠狠懲罰那些無法無天的熊孩子。教育孩子要趁早,必須嚴管,必須懲戒,不能以愛的名義一味對孩子讓步。
  • 做一個不完美的家長 陪著我的蝸牛散步
    有時也在思考:有多少家長正在盡其所能地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個時代,「授人以魚」比「授人以漁」貌似更容易被接受,每個人都在用經濟學來分析著「有用嗎」?「拿來且實用」也成為了很多培訓機構的營銷策略,「十天練一手好字」、「作文速成班」層出不窮。可這樣,對孩子成長,真的好嗎?這樣的成才,家長真的信嗎?
  • 周迅用心演繹不完美的她:沒有完美的母親,愛對了方式就是完美
    《不完美的她》中的「她」指的就是母親,母愛自然也成為該劇主題之一。劇中既有緒之生母卑微隱忍的愛、蓮生生母自私廉價的愛,又有緒之養母對緒之、緒之對蓮生視如己出、極盡所能的愛。的確,劇中的母親都並不完美,存在各種問題,導致她們付出的母愛都有殘缺、不完美。
  •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請看看這8張漫畫
    父母的眼界,決定著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層次,決定著孩子腳下的路。8張漫畫,讓你看清楚靠譜家長與不靠譜家長的區別。所以,我們今生有幸做父母,必須好好修行,才能配得上優秀的孩子。以下8張漫畫,揭示了我們為人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不同的影響,教育孩子的路上,與你共勉。
  • 2020年北京馬協AQHA秋季聯賽完美收官,馬術教育助力孩子成長
    國家體育總局特聘專家,AQHA中國分會會長長安濤表示,因為和素質教育深度相關,一直以來頭頂「貴族運動」的帽子,又恰逢教育部對於體育相關教育的重視前所未有,「孩子的體育教育」成為家長討論焦點,此次聯賽「馬術育人」理念引起各方關注。據主辦方介紹,受疫情影響,配合國家和首都的「抗疫常態化」這次秋季聯賽,是全國中小學校級聯賽的「預演」,對大賽的各項內容做一個社會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