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學堂】總是對孩子感到愧疚的父母,很難給孩子帶來幸福

2020-12-26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錢志亮工作室 ,作者錢志亮

錢志亮工作室

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老師主辦的家庭教育平臺。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創文章,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作者 | 錢志亮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知乎上有個問題:作為父母,你在哪一刻對孩子感到愧疚?

有位媽媽回答說:「無時無刻。」

養孩子,很少有媽媽能自信地說一句從來沒內疚過。

出於不同的原因,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個瞬間,媽媽的內心都是充滿愧疚的。

今天忍不住打了女兒,女兒哭得很傷心,晚上睡覺都掛著淚水。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看著女兒委屈,我覺得我脾氣太差了,傷了孩子心。

孩子10個月,我就出來工作了,每天早上出門,看著孩子的睡顏,一陣陣地心疼、自責......

每次看朋友圈媽媽們曬自家孩子上各種高價的補習班、特長班,我就會一陣心酸,很多時候會罵自己無能,感覺特別愧對孩子。」

生活感到內疚的場景太多了,因為不能堅持母乳餵養、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沒有給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大事小事都讓爸爸媽媽們對孩子於心有愧。

職場媽媽身上的愧疚感更為普遍一點,很多媽媽很想平衡工作與育兒之間的關係,但遺憾的是,難免顧此失彼。

愧疚是很常見的一種情緒。適當的愧疚其實就是一種反省,來提醒我們是時候做出積極的改變了。

但過度愧疚是自虐的一種情緒,常常會讓人放大自己的失誤,陷入錯誤的自我認知,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教育。

01

因為愧疚,很難拒絕孩子

有一對夫妻經常吵架,最後鬧得離婚收場。

因為離婚,夫妻兩人對孩子感到特別內疚,尤其是父親,每個月和孩子相處的那幾天,十分放任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

他帶著愧疚經營親子關係,打破養育的原則,只為了讓孩子感到快樂。

但時間久了,問題就出來了,孩子身上一堆毛病:霸佔東西、耍賴皮、固執......他批評幾句,孩子哭得傷心,又開始心軟、自責,惡性循環。

過度內疚容易引發的第一種行為,是很難拒絕孩子,不得不對孩子讓步。

帶著內疚去養育孩子,直接影響父母對孩子行為的判斷,不自覺地放棄管束孩子的不良行為,很難對孩子說一聲「不」。

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你們對不起我,讓著我是應該的」,這種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02

因為愧疚,給孩子很多物質補償

物質補償,也是父母為了減少愧疚最常見的一種行為。

有位家長,家裡是開工廠的,平時不怎麼管孩子,都是交給爺爺奶奶帶。

她總認為努力賺錢,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孩子就能教育得好,她知道自己陪孩子太少,所以關於孩子的問題上,從來不會省錢,平時給孩子買很多名牌鞋、衣服,零花錢更不會少。

孩子也學會了花錢大手大腳,隔三差五地跟她要錢,等她覺得有問題時,孩子已經不聽她的了。

物質補償,彌補的只是父母內心的自責和愧疚,卻不是孩子內心的的缺憾。

更嚴重的是對孩子的教育出現了漏洞。很多孩子在物質補償的教育下,內心十分空虛,他們不能直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關注,反而對物質的欲望越來越強烈。

03

因為愧疚,讓自己更加焦慮

很多媽媽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時,內心常常會有一種聲音:「我不是一個好媽媽。」

認識一位媽媽,前些日子帶著3歲多的孩子去檢查視力,發現孩子散光快要200度,她抱著孩子從醫院裡出來,忍不住淚流滿面。

回到家,她開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孕期自己的習慣沒做好、是不是自己平時沒有把iPad收起來、是不是對孩子關心得不夠......內疚感讓她備受煎熬,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母親。

事實上,孩子的散光是先天發育導致的,很難避免,它發生在孩子身上,並不意味著她是照顧得不夠好,相反,她對孩子非常的慈愛、有耐心。

而愧疚帶來的焦慮,破壞了她以前陪伴孩子的專注和快樂,變得愁雲滿面。

過度的愧疚感相當於自我攻擊,它讓父母養育的自信漸漸減少,讓你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父親。

04

過度內疚是一種強烈的情緒,深深影響你和孩子之間相處的幸福感。

和這種情緒相處,最重要的是要放棄做一個完美的媽媽的執念。

著名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有句特別經典的話:「好媽媽,60分就夠了。」

溫尼科特認為,60分媽媽雖然犯下很多錯誤,但是憑藉她們在育兒中不完美的平常表現,她們也能養育出健康和有韌性的孩子。

是啊,父母出錯是一件常有的事,無法「給孩子最好的」是再最正常不過了。

我們都是平凡的大多數,能夠接納自己,接納孩子,為孩子創造合適的成長環境,就已經十分不錯。

犯下的錯,留下的遺憾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能從中總結經驗,下次注意點,錯誤和遺憾就是有價值的,也是親子雙方成長的契機。

你的寶貝,從來不會嫌棄你的不完美,他們也不需要完美無缺的媽媽,他們需要的媽媽,是陪伴的時候,是真誠並快樂的媽媽。

只要陪伴孩子的時候,給的愛足夠多,你也會是不完美的好媽媽。

THE END

作者簡介: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致力於為家長提供專業、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理念。錢志亮,北京師範大學名師。研究方向為兒童發展問題諮詢、特殊需要兒童教育。

來源:錢志亮工作室,湖北e家庭,轉載請聯繫作者。

原標題:《【家長學堂】總是對孩子感到愧疚的父母,很難給孩子帶來幸福》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金華家長學堂 |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定位
    金華家長學堂 |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定位 2020-12-16 2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友誼小學:階梯式「家長學堂」讓家長陪孩子一起長大
    「孩子上學我先上崗」是家長學堂的一項基本要求。學校要求每一位新生家長,在孩子入校前都要先來「家長學堂」上課。《家有新生》的系列課程成為了一年級家長角色轉變的必修第一課。學生升入一年級後,孩子的角色發生變化,家長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一切都是新奇與美好,一切都是未知與期望,這樣的變化會不會給家長帶來小緊張?小焦慮?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別傻了,貌合神離對孩子的傷害不比離婚小
    對孩子的這3大傷害,少有家長看見1、孩子會產生負罪感高中好朋友的媽媽經常對她說「要不是你,我早就和你爸/媽離婚了」,每次聽到這句話,朋友都感覺被沉重的負罪感壓得喘不過氣來。她確實看見母親過得不幸福,而母親把忍受的原因歸為自己,她一度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錯。
  • 當幸福來敲門: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永遠不會被超越
    B父母的職責是參與孩子的成長;每個父母一旦有了孩子,就代表著你身上有了作為父母的責任,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法律上,父母總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既然允許孩子說話,父母就應該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學會照顧孩子,教育孩子,關心孩子,在他們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正確地幫助孩子。
  • 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家長不進行幹預對孩子影響深遠,要重視
    但是孩子的性格一直比較好,雖然學習會比較的累,但也總是笑嘻嘻的,無論見到誰,都會主動打招呼,因此非常討大家的喜好。 可是最近在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孩子似乎不再像之前那麼熱情了,而且對於大家的關心,也沒有什麼回應,有種「油鹽不進」的感覺。 因此讓同事們感到非常奇怪,難道是孩子出了什麼事?
  • 父母感情會影響孩子身高?總是吵架的父母,孩子的個頭長不高
    為評估家庭衝突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研究人員對健康問題走訪報告進行了檢查,發現至少有近乎300名兒童來自於家庭關係緊張、父母離異、單親或被父母遺棄所造成的困難家庭,這類兒童佔被調查總數的4.5%。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而且是深遠持久的,父母從小的暴力,打罵,吵架,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孩子的內心會慢慢的擔心,多疑,膽怯,或者向相反的極端方向發展,性格和父母一樣暴力。
  • 父母對孩子出爾反爾,會影響孩子一生,別讓你的言而無信毀了孩子
    可孩子真正放暑假、寫完作業、考到前十名,父母的承諾卻遲遲不兌現,或變相減少兌現,使孩子感到大失所望。父母嚴格要求孩子,卻對自己格外寬容,父母總是不兌現承諾,會對孩子會產生不良影響。一、父母對孩子出爾反爾,會對孩子帶來哪些影響1、給孩子做出錯誤示範父母不遵守承諾,出爾反爾的做法,是在給孩子做出錯誤示範,這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使孩子會從父母的錯誤行為中,看到父母雖做出不守信用的事情,卻並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 父母說話不算數,總是出爾反爾,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是什麼原因導致父母總是言而無信認為反悔的後果並不嚴重很多父母總是肆無忌憚地對孩子言而無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做的後果並不太嚴重。父母說話不算數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好的影響失去孩子的尊重與信任父母是孩子出生以來最親近也是最信任的人。如果父母對孩子一再作出失信的行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則會大打折扣。
  • 孩子沒了家長卻推卸責任:多少父母,對孩子心理漠視卻不自知?
    或許是因為父母感覺到這個時代競爭越來越激烈,又或許是如今爸媽對孩子成績的過分關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早已一無所知。「別人家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一樣是尖子生,我花那麼多錢供你上各種輔導班,怎麼越補越差?」「就你考這點成績,說出去我都覺得丟臉至極!」這些話好像成了很多家長的口頭禪,一刀一刀的劃傷孩子脆弱和脆弱的心靈。家長長此以往的這種責備和苛刻,往往讓孩子滋生了「父母愛分數,勝過愛我」的想法。
  • 「我都是為你好」,父母對孩子的情緒勒索,毀掉了自主天性
    一、在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是家長對孩子進行的情緒勒索1)動輒就非打即罵在很多父母的眼裡,孩子無異於自己的私有物品,往往孩子並沒有犯什麼大錯,甚至只是因為父母心情不好,就找來理由對孩子進行任意的打罵。2)冷暴力有些父母,在孩子犯了錯或是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時,雖然沒有對孩子進行打罵,但是卻通過言語和行為上的冷暴力,對孩子施加壓力。比如孩子不小心犯了錯,有些家長就會反問,「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
  • 父母對孩子失望,孩子對父母也很絕望,改變孩子的成績從家長做起
    在圖書市場,有關孩子如何高效學習,怎樣成為學霸之類的圖書暢銷不衰,因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願意為孩子提供物質幫助,孩子如果能從書本上得到方法,那不就求之不得了。所以很多家長給孩子買書,很少家長會覺得自己要學習而給自己買書。
  • 父母要注意:你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孩子對自己的暗示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在陪伴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深深的影響。孩子的性格與思想更是會因為父母的評價而產生影響。家長對孩子的任何評價都會植入孩子的心田;例如,當家長尊重地位高的人,鄙視地位低的人;尊重學歷高的人,鄙視學歷低的人;尊重富人,鄙視窮人……當家長表現出這樣的言行後,孩子就會模仿,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也培養不出真正自信、優秀的孩子。
  • 孩子考試家長卻感到焦慮?學會緩解,避免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狀態
    但有一批家長,孩子考試,他們卻感到焦慮,這種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到底因何而生呢?家長感到焦慮後,會對孩子投以失望的目光,有的還會進行嚴厲的斥責,這會對孩子的自信心帶來嚴重的打擊,孩子進行自我質疑之後,會沉浸在自責的情緒中,學習時無法集中精力,成績下滑,以此往復循環,家庭氛圍一落千丈。每一個孩子都會渴望溫暖、輕鬆地家庭氛圍。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第二種:父母不懂放手的家庭場景:孩子無論做什麼,父母總是不放心,擔心孩子做不好,擔心孩子有危險,總是想插手幫一把。父母最常說的話:「這樣不對應該這樣」,「太危險了你別動」,「我幫你」。家長最常說的,「買買買」,「給給給」,「他還是個孩子」,「我的小祖宗唉」。影響: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妄為,長大後,也同樣喜歡支配別人,而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情緒失控甚至傷害他人。
  • 家長的「情感綁架」對孩子傷害有多大?家長要知道
    我想,很多父母會犯這個常見的錯誤——對孩子情感綁架,情感綁架本質上是家長利用孩子的愧疚感控制孩子,讓孩子最終屈服於自己。一、每一個討好型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控制型的家長控制型的家長往往利用孩子的「愧疚感」來控制孩子。
  • 父母行為對孩子影響有多大?潛移默化,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其實是這樣,父母的行為往往讓孩子在人生的起點學會了該怎麼做,在孩子的判斷善惡的能力沒有形成之前,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因為:第一、父母的日常行為是孩子行為的模仿對象很多家長因為自身的修養不夠,往往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損壞了公共物品不主動賠償、為了自己方便而闖紅燈、抄近路,這樣的日常細節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習慣。
  • 「德清嫂」家教學堂家長信箱⑪|值得收藏!如何讓孩子內心充滿...
    「德清嫂」家教學堂家長信箱⑪|值得收藏!如何讓孩子內心充滿陽光和自信?改變家裡負性語言環境首先從改變家裡負性語言環境開始,讓父母在家裡注意把所有負性消極的語言改成正向積極的語言。家長實在不會說話,適當沉默對孩子也是最大的幫助。
  • 15歲女孩擺地攤16天掙五千,父母卻感到愧疚不已,網友:太懂事了
    15歲女孩擺地攤16天掙五千,父母卻感到愧疚不已,網友:太懂事了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有這麼一個故事,看得感動地留下了眼淚。一家三口本來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一場意外卻改變了一家人的生活,本來平平還像同齡人一樣在讀著高中,和父母過著普通幸福的生活,雖然家境不是很富裕,但起碼吃得飽穿的暖,但是就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平平爸爸突然暈倒了,當時平平媽媽急壞了,打了120把平平爸爸送去了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醫生判定平平爸爸得了慢性腎臟病,聽說要醫好這種病需要好幾十萬元,當時母親著急的淚流滿面
  • 如何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大石街「家長學堂」給家長們支招
    大石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之「家長學堂」第30期直播給各位家長支支招。梁翠萍:我們家長也要保持好奇心。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一個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洛溪新城小學曾灝睿家長:觀看直播後,我感觸頗深!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心,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前提條件」,父母應以孩子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的行為,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探索。但現實生活中,有部分父母對於孩子的不斷提問失去耐心,自己太「強」,也就剝奪了孩子的「強」。
  • 家長圈「凡爾賽式曬娃」正流行,父母贏了面子,卻把孩子「坑」了
    看著家長圈這種新流行的"曬娃"方式,其他家長看著很不喜歡,卻又很羨慕別人家的娃,轉頭就去訓一訓自家的孩子。沒錯,父母這樣低調曬娃的確很有面子,也得到大家的羨慕,卻給孩子帶來困擾,如孩子容易自滿,或感到尷尬、被其他小朋友孤立等,這會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真正地坑了自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