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作為家長,自然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這樣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自己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因此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無論孩子做什麼,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做到最好,同時也會給孩子施加許多壓力,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同事老張就是這樣的家長,因為老張夫妻倆自己就是高學歷,所以孩子的學習是他們非常注重的。無論是在周末還是寒暑假,孩子都會奔波於補習班,非常的辛苦。
但是孩子的性格一直比較好,雖然學習會比較的累,但也總是笑嘻嘻的,無論見到誰,都會主動打招呼,因此非常討大家的喜好。
可是最近在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孩子似乎不再像之前那麼熱情了,而且對於大家的關心,也沒有什麼回應,有種「油鹽不進」的感覺。
因此讓同事們感到非常奇怪,難道是孩子出了什麼事?所以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於是大家紛紛前去詢問了老張。
老張表示,孩子是前段時間才出現這種表現的,所以也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
醫生在了解了一些情況並結合檢查結果認為,孩子的這種表現,多半是橡皮人效應導致的,所以只能通過日常行為進行調節。
其實像老張孩子的這種情況,在很多壓力較大的孩子身上,都是比較容易出現的。
因為橡皮人效應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孩子對於外界的很多刺激,都不再有過多的反應,甚至連榮辱感也失去了。
所以當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的時候,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千萬不可忽視這種效應帶來的各種問題。
那麼孩子出現這種效應的原因是什麼呢?家長又該如何去化解呢?下面就具體的了解一下。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橡皮人效應」?
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的主要原因,其實和家長脫不了干係。因為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教育方式,以及日常相處的一些舉動,使得孩子出現了這種效應,所以家長們需要留意自己是否存在這些問題。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
做家長的對孩子要求比較高,是一件能夠被理解的事情。但如果家長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過分地對孩子提要求,那麼就有可能會讓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如果長期處在高壓下,那麼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這就意味著當孩子長時間被父母高要求,那麼這種過分的壓力,就很容易讓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
特別是一些正在上初高中的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的概率也會更大一些,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已經有了獨立意識。
所以加上青春期的叛逆,這種效應帶來的反應,也會更加強烈一些。
2)父母對孩子過於強勢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把在職場中的一些情緒,帶入到與孩子的關係當中,這也就意味著有些家長對於孩子,可能會過分的強勢。
他們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加傾向於孩子對自己的服從,而不是尊重孩子的想法。
但是父母如果強勢久了的話,那麼就很容易使彈簧這頭的孩子失去彈力,讓他們徹底成為了一個「橡皮人」。
3)父母不太關注孩子的想法
有些父母因為自己的工作比較繁忙,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於孩子的內心想法或者關注度不是很高。
這就使得彼此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各自有各自想法,卻說服不了對方的情況。
因此有些家長就會覺得,現在的孩子非常難管教,不管自己說什麼都不聽。
其實這一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家長在一開始,對於孩子的想法就不注重,所以很難能讓孩子聽從自己,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橡皮人效應」會帶來哪些問題?
當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後,家長們應該重視起來。因為這種效應對於孩子的成長,會帶來許多不太好的影響與問題,甚至會讓孩子的性格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所以當孩子出現了以下這些表現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幹預,避免問題更加嚴重。
√孩子對於許多事物都不感興趣
雖然人在承受一些壓力的時候,能夠更加的有動力。但是當人受到較大壓力後,可能就會出現橡皮人的表現,從而對許多事物都不感興趣。
這是因為承受著壓力的人就如同彈簧,如果壓力超出了彈簧彈性範圍,那麼就會讓人變得和彈簧一樣,失去了彈性。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外界的許多事物,往往都會不太感興趣,甚至連榮辱感都不再存在,也就是出現了較為麻木的表現。
√孩子容易出現自閉的情況
孩子在出現橡皮人效應後,對於事物不感興趣,可能是比較直觀的表現。
但如果這種表現的持續時間過久,父母又始終沒有發現,仍然給孩子施加各種教育,那麼就很容易讓其心理出現問題。
因此孩子出現自閉的情況,往往就是從他們對外界不再感興趣,不再做出反應開始的。
因為當孩子對外界不再感興趣後,他們無論是對社交,還是其他一些事物,可能都不再有興趣,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非常自閉的表現。
√孩子容易與父母之間出現矛盾
其實當孩子在出現橡皮人效應後,也容易激化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因為孩子對於外界,可能不再做出比較明顯的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會停止思考,所以孩子與父母之間,也有可能會因為教育問題出現一些矛盾。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突然變得非常叛逆,對待自己說的話,一點都不在意,而且還時時進行頂撞,甚至認為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到來了。
這其實和孩子出現橡皮人效應脫不了干係,他們只是因為自身的情感出現枯竭,對於外界的許多事物變得較為麻木而已,但這並不會影響其對父母的意見和看法。
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出現的橡皮人效應?
那麼當孩子在出現橡皮人效應後,可能會給他們的生理、心理以及家庭,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所以家長進行適時地幹預,將能更好的應對這種效應,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嚴重後果。
因此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往往能夠消除一些橡皮人效應對孩子的影響。
A、父母適當的降低要求
很多出現橡皮人效應的孩子,主要是因為父母的要求過高,使得孩子的壓力太大,所以讓他們對外界的許多事物都不再有興趣。
因此面對這類孩子,家長應當儘可能的降低自己的要求,儘量不要對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其擅長或不擅長的,如果家長弄錯了方向,或者對孩子本來擅長的事物施加壓力,那麼可能會起到反效果。
所以家長要學會給孩子減壓,儘可能的讓孩子在一個較為輕鬆、愉悅的環境裡成長,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這對於橡皮人效應的幹預,也會有較為不錯的效果。
B、父母要聽聽孩子想法
許多做父母的,始終都學不會如何傾聽。因為很多家長會認為,自己走的路,比孩子過得橋都要多,所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是非常理所應當的一件事。
但是家長這種過於強勢的做法,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甚至出現橡皮人的情況。
所以家長應該學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的內心世界,究竟有著怎樣的想法?
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非常繁忙,沒有時間去理睬孩子或者交流,那麼不妨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例如吃飯,做家務的功夫,都是能夠讓孩子與家長進行交流的。
C、父母學會相信孩子
父母學會相信自己的孩子,並且儘可能的放手,其實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因為出現橡皮人效應的小孩,內心多半是較為壓抑的,但因為已經不再抱有反抗的想法,所以才會變得麻木。
但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信任,則是讓孩子重新燃起對於自己的信心,這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無論在做什麼事情,都能有充足的力量。
因為父母對於孩子的信任,是非常好的助力,能讓孩子安全感滿滿,同時也能變得更加相信自己。
當孩子在出現橡皮人效應後,家長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出現這種效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對孩子出現的這一效應,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出現一些令家長感到反常的舉動時,家長就應該格外留意。
因為這些舉動的出現,很有可能就是平日教育的一些反饋,所以家長可以從方面,對自己平日的言行舉止以及教育方式進行反思,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