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兩歲前不能看電視,否則會產生「印刻效應」,影響孩子性格

2020-12-23 糖果的媽媽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但是這些電子產品卻不僅僅是我們用,許多家庭中的小孩子對這些電子產品也相當熱衷,甚至有一些小孩子用起來比家長還要懂得多。

寶寶兩歲前不能看電視,否則會產生「印刻效應

閨蜜說自己的孩子馬上三歲了,由於還自己工作忙,平常都是放在奶奶家,這段時間接回來就是為了讓孩子準備上幼兒園。

但是閨蜜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出了一定的問題,她觀察了半個月,發現孩子反應好像有些遲鈍,而且對爸爸媽媽的招呼都是愛搭不理的

但是有一點卻十分異常,那就是孩子好動。

之後閨蜜決定帶著孩子去醫院諮詢,醫生向閨蜜詢問,孩子平時都是以什麼樣的活動為主,閨蜜說奶奶帶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是看動畫片

最後醫生給出的結果是由於孩子長時間看動畫片,所以導致性格上出了問題

原來,奶奶平時就喜歡看電視,於是從小就帶著孩子天天看電視,而且看電視還能讓寶寶不哭不鬧,可沒想到竟然影響了寶寶的性格。

而這就是人們並不熟知的「印刻效應」導致的。

什麼是印刻效應

印刻效應是德國的一位行為學家發現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最開始是在自然界中發現的。

他發現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跟在自己母親的身後,而這種行為出自於本能,但是他認為的母親是他第一眼見到的活動的物體。

這種效應並不局限於鵝,也適用於貓貓狗狗甚至是人類。而且這種本能是不可逆的,一旦他認定了自己心中的母親,那麼將永遠認定。而劉女士的女兒,是因為看動畫片形成了「印刻效應」,在劉女士女兒的眼中,手機這一類的電子產品代替了媽媽

同時也成為了劉女士的女兒與外界聯繫的工具,時間長了之後,性格上自然會出現問題。

「印刻效應」對孩子究竟會產生什麼危害

1)影響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看電視的時候,接受的是劇情的輸出,此時孩子的大腦是沒有必要思考的,時間長了之後孩子的邏輯思維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他們的邏輯思維不會在看電視的時候得到鍛鍊,同時看電視的時候,他們也失去了出去鍛鍊的機會。持續時間久了之後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會影響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2)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都是比較安靜的,因為他一直在聽,而沒有在說。並且孩子會沉湎於電視劇情,這和日常生活有比較大的出入,孩子獲得語言的渠道也並不正確而且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也很少,並且它沒有辦法和動畫片進行溝通互動,時間久了之後,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下降。3)容易出現電視孤獨症

有一部分孩子被稱之為電視兒童,主要是因為這部分孩子已經離不開電視機了

由於他們經常看電視,所以對其他事物都不感興趣,只要一沒了電視,他們的內心就會愈發的孤獨。

這種電視孤獨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

家長如何應對印刻效應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1)家長要陪寶寶一起看電視

許多家長讓孩子自己看電視,就是為了自己能夠輕鬆一點,但是這樣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

孩子年紀太小,如果自己看電視,可能會有一些不懂的地方。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溝通,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可以促進孩子的發散思維以及孩子對於電視的思考

2)家長要嚴格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電視對孩子產生最大影響的時期是兩歲以內。

孩子在兩歲以內時應克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較大,此時孩子是不適合看電視的。孩子到三歲以後,每天的看電視時間可以在半個小時左右,這樣印刻效應的影響就會很小。當孩子逐漸上學了之後,可以適當的延長看電視的時間

3)要對電視內容進行選擇

並不是所有的電視內容都適合孩子看,即使是動畫片,也有不適合孩子的東西。

有一些動畫片畫面做的不夠精美,而且有些動畫片畫面切換的頻率太快,會對孩子的注意力產生影響,不利於孩子注意力的培養。所以家長對電視的內容也要進行精心的選擇

【糖果媽媽寄語】

總而言之,兩歲以內的孩子最好不要看電視,如果印刻效應對孩子產生的影響過大,那麼在後期的矯正過程中會十分的痛苦。

不要讓電視代替媽媽,每一位媽媽都是無可替代的。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每天要看多久的電視呢?

相關焦點

  • 先入為主的印刻效應: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
    文/老喻在加國 來源/大腦早操印刻效應的由來1910年,德國行為學家海因羅特在實驗中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自己的母親後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一隻狗、一隻貓或者一隻玩具鵝,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後。
  • 如何抓住「印刻效應「關鍵期,讓孩子打好英語基礎?
    什麼叫印刻效應?印刻效應是指剛剛獲得生命的小動物會追逐它最初看到的生物,並產生依戀現象。印刻效應的來源神奇的印刻效應來源於一場逗比的實驗。印刻效應的條件關鍵期(CriticalPeriod)。印刻效應只會發生在某一段時期,而且可能是唯一時期。客觀刺激。導致印刻效應的發生,而且影響是不可逆的。動物界有著如此歡樂的印刻效應,那偉大的人類呢?
  • 第一眼決定了一生——印刻效應對於我們的深遠影響
    這件事情後來被另一位德國習性學家洛倫茲稱為「印刻效應」。1丨我知道她很好,但是我就是覺得在一起怪怪的我的好朋友小安在念書的時候,是一個身高172,體重170多斤的胖姑娘。這樣的體型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自己有些男孩子的性格,非常容易就跟很多男生打成了一片。很多男生都表示小安的性格實在是太好了,非常適合交朋友。
  • 神秘的「印刻效應」,竟如此深刻的影響人類的語言習得
    1910年,德國行為學家海因洛特發現: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自己的母親後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如一隻狗、一隻貓或者一隻玩具鵝,它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後。而這種跟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小鵝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
  • 3歲前的寶寶能否看電視?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家長不要再糾結
    其實家長讓孩子看電視和玩手機就是為了讓自己省心罷了,在自己輕鬆的情況下又擔心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一、孩子在三歲前究竟能不能看電視和玩手機呢?對於孩子玩手機和看電視這一問題,美國科學家表示:兩歲以下的孩子是禁止玩手機和看電視的,兩歲到四歲的孩子每天玩手機和看電視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
  • 腦神經專家: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在7歲開始明顯
    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指出:3歲以下兒童每天多看1小時電視,他們在7歲前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可能性就會上升10%。孩子看電視的時候,只是被色彩豐富、不斷變化的屏幕所吸引,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中,失去了豐富的變化,孩子就無法產生興趣,專注力自然就會下降。
  • 孩子性格太倔怎麼辦?紫格尼克效應:「犟孩子」也會有大能量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都是屬於比較倔強的性格,就是因為他們主見大,有完成事情的欲望,更渴望獲得成功,所以當他們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誰都不能改變。但是孩子的這種性格和行為現象往往也更讓家長們感到擔憂,害怕孩子鑽牛角尖,日後很難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害怕孩子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做一意孤行的人。
  • 寶寶吃手、吐口水,是性格不好嗎?6歲前的「敏感期」家長別忽視
    這讓布布媽非常的傷心,因為她覺得是自己沒有給孩子教育好,失去了一個母親的責任。可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是下了非常大的苦工的,可能是因為自己是新手媽媽,所以對於孩子的事情還會不太了解,知識面肯定是有所欠缺的。為什麼有些寶寶喜歡吃手、吐口水?是性格不好嗎?
  • 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差距有多大?哈佛大學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關於電視對孩子影響有多大的實驗,研究發現,由於孩子還沒有養成好習慣,所以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美國研究協會在《養育聖典》這本書裡曾給過家長這樣的意見:要禁止兩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兩歲到四歲之間看電視的總時長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四歲到八歲之間的孩子看電視總時長不能超過兩個小時。
  • 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從選擇起差距已拉開,你別不在意
    文丨飯飯媽著名的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曾經表示:三歲之前看不看電視,七歲之後孩子的注意力差距非常明顯,孩子在三歲以內,每天多看一小時電視,孩子在7歲前,注意力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上升10%的機率。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不是杞人憂天?我們先來看看「看電視」會讓孩子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 寶寶出生的時間會影響將來的性格,你家孩子幾點出生的?
    寶寶出生的時間會影響將來的性格,你家孩子幾點出生的? 對於中國人來說,生孩子是女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因為傳統觀念的影響,生孩子就不只是把孩子順利生下來那麼簡單。
  • 兩歲半的男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拜拜」,這情況是正常的嗎?
    導讀: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讓父母關心和擔憂的就是孩子說話的問題,我們看到很多一歲多的寶寶就已經開始牙牙學語,到了兩歲以後就開始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我們家的孩子就是,學會說話以後,就喜歡各種的說話聊天,表達欲非常旺盛。
  • 神經科學家: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入學後差距非常明顯
    家長為了換來孩子的安靜,省事,隨時會打開電視機。但是卻忽略了電視對孩子的影響。2.對三觀影響孩子3到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有些電視節目或者遊戲內容並不適合孩子看比如《熊出沒》,有暴力,可是卻是最受小朋友喜歡的。
  • 孩子能不能看電視?英國教育家:這個年齡前不看電視,會終生受益
    文|凝媽現在的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學業,特別害怕孩子看電視。有的把電視鎖在柜子裡,有的直接不買電視,孩子想看也不能看。電視就是洪水猛獸,最擔心孩子沉迷電視,荒廢學業。但是一些低齡的孩子,反而看電視的時間比高齡孩子還要多。
  • 寶寶輔食怎麼吃才長得好?四個原則五步走,兩歲前營養基礎要打牢
    有的說自己每天絞盡腦汁做輔食,孩子也就只願吃兩口;有的說孩子必須看電視才能坐下來吃飯,但吃的極慢,從熱菜吃到冷菜;有的說自己家寶寶還不到一歲就已經不愛吃輔食,總覺得是自己的餵養方法有問題;還有同事乾脆直接稱自家孩子是「飯渣」,只能在孩子不願吃飯後餓個一兩頓,家人習慣了孩子難喂,也做足了心理建設。
  • 《怪誕腦科學》:如何不動聲色影響孩子,你需要了解一下錨定效應
    文丨福林媽咪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偏見嗎?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假如你一回家,看到孩子在看電視,你會是什麼反應?很多父母會下意識的認為孩子在自己不在的時候一直在看電視。1.如果父母走之前你在看電視,回家時你在看電視,那就是你整天都在看電視;2.如果父母走時候你沒在看電視,回家時你在看電視,那就是他們一走你就開始看電視;3.如果父母走時候你沒看電視,回來時你也沒看電視,那就是他們回來前你剛把電視關了;……
  • 美國兒科博士:5歲前孩子長期看電視,會影響大腦這3個能力的發育
    二、美國兒科研究:5歲前孩子長期看電視,會影響大腦的「這3個能力」我們都知道孩子長期看電視、使用手機對眼睛不好,但你還知道孩子長期看電子屏幕,還有其他的影響嗎?因此孩子長期看電視或手機等電子產品,會影響大腦這3個能力的發育:①專注力和想像力或許很多父母會問,孩子看電視時很專心啊,為什麼會影響專注力呢?其實孩子看電視時,只是在被動接受信息。
  • 3歲前的寶寶能不能看電視?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家長不再糾結
    所以,我們平時,經常會看到一些不到3歲的孩子,學著玩手機,也很喜歡躺在沙發上或者床上看自己喜歡的卡通。在父母的影響下,有些孩子可能不滿一歲,當他們看到手機或電視時,會用手抓,同時也會對手機和電視產生濃厚的興趣。很多家長都不知道,也表示疑惑,這麼小的孩子,長時間看電視到底好不好?
  • 寶寶喜歡啃拳頭或吃手指,如果兩歲前還不戒掉,可能會有一個隱患
    3、安撫自己情緒的方式一般情況下,寶寶到了兩歲後,已經對世界有了基本的感知,啃手的頻率會慢慢地減少,但如果他們已經出牙,還是經常啃手,那可能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媽媽要思考你們是否對孩子的關心少了或者與他缺乏溝通,使其用這種方式來安撫自己不安的情緒,填補內心的空缺。
  • 怎麼看電視才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平時孩子上學,我們做家長的還可以控制孩子看電視。但是到了寒假,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家,再想控制孩子,不讓他看電視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現在的網絡越來越發達,各種電視劇,電影,動畫片層出不窮。不要說孩子了,就是我們成年人,都無法控制自己不受影響,更何況是一切都在發育中的孩子呢?他們更沒有意志力去抵抗這些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