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這「三張牌」方面和在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過程中,保山走在了全省前列,「城市生態化」成為了保山最亮的亮點和最拿得出手的名片。
近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蓴菜在青華海培育成功,這是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系統不斷完善,水體質量持續向好的證明。
蓴菜
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 段紅蓮:「蓴菜對水質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在我們雲南省內的一些溼地公園、湖泊,都是水質非常高的一些地方才有分布,在青華海繁育成功,這也說明了我們青華海的水質在逐步改善。」
20世紀50年代,青華海還有近萬畝的水域沼澤面積,後因水利工程建設對其進行排乾墾殖,曾經萬頃碧波的美景便一去不復返。
在城市生態治理中,保山市立足「山水田園城市」定位,自2016年以來,實施了青華海萬畝溼地等「三個萬畝生態廊道工程」。溼地恢復工程項目主要包括西湖、東湖、東河、溼地,規劃總面積約10500畝,打造成一個集保護與恢復、科普宣教和合理利用於一體的國家溼地公園。目前,西湖、東湖均已重現昔日美景。
隨著溼地的恢復,青華海動植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分布有鳥類241種,植物992種,魚類18種,昆蟲216種,兩棲類12種,爬行類14種,其中國家I、I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達35種,並成為遷徙候鳥的越冬地和繁殖地。今年4月,青華海溼地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市民:「二十年前沒這樣的公園,現在建起來我覺得保山的整個環境,對人文的關懷好了很多,挺好的。」
市民:「這些綠化都整得非常好,整體來說人居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心情非常愉悅。」
生態恢復惠及的不僅是保山中心城區的市民,近年來,昌寧縣也依託右甸河原有風光帶,以水利設施提升、水生態修復和水景觀打造的「三位一體」思維,將田園風光、自然環境、人文情懷與城市景觀充分融合,建設了總佔地約5500畝右甸河田園生態旅遊區,為市民提供了集自然、文化、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空闊場地。該旅遊區也於今年獲批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昌寧縣田園鎮達丙社區居民 :「今年我有66歲了,從小就在這條河邊長大,小時候就覺得河水相當清澈,前幾年管理上有點差,現在管理得相當好,好像又回到我們小時候的感覺。」
昌寧市民:「這條穿城而過的河流是我們的母親河,經過這幾年的治理,河水越來越清澈,環境越來越優美,是我們茶餘飯後休閒的好地方,能生活在這樣美好的地方,我們真的很幸福。」
除了恢復生態,有效處理垃圾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隨著城市面積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生活垃圾清運量也逐年增加,保山中心城區及壩區每天產生生活垃圾大約370噸。今年4月,投資4億元的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建成投用,每年可處理27萬噸生活垃圾,完成能夠滿足保山中心城市及隆陽區周邊鄉鎮的生活垃圾處理需要。
垃圾處理
保山海創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會計師 賴鹹豔
「後期我們可以協助處理施甸縣、昌寧縣的垃圾,整體規模可以達到(每天)800噸的處理規模。」
中心城市生活垃圾發電項目通過焚燒產生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再轉換成電能,所發的電直接併入地方電網和供應廠區自用,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灰渣可作為建築材料,不僅解決了我市城市垃圾日益增長的難題,也真正實現了垃圾「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利用。
保山海創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會計師 賴鹹豔
「項目投運以來,我們目前已經接收整個保山市的垃圾是72000噸,整個發電量上網電量已經達到近2000萬度。」
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保山市環境質量不斷提升,目前,我市三大水系8個國考、省考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2019年,保山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8.9%,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一個綠色生態的美麗保山已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
來源:保山新聞網
原標題:《州市要聞 | 保山市:城市生態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