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臺記者尹美又說:「常州的這家精密軸承保持架生產車間,上周被認定為省級示範智能車間,有了最強大腦的流水線能在生產過程中抓取分析上百項數據,實現智能衝壓。」
常州光洋軸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朝陽說:「通過智能化建設,產量、消耗和效益都有20%以上的改善和提升,整個產品的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實現市場和客戶往中高端轉型升級。」
「十三五」期間,常州全力實施工業智造明星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9000多家企業「觸網上雲」,357家企業獲評省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示範企業,工業強基工程項目、中國工業大獎數位列全國地級市第一;在傳統產業上跑好「升級賽」的同時,常州還在優勢產業上搶佔「制高點」,集中資源、集聚要素,打造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十大先進位造業集群。
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說:「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強富美高』新常州建設全面推進,『十三五』期間年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9左右,人均水平超過2.4萬美元,穩居全國前十,位列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第16位,全國先進位造業城市第17位,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第18位,摘得中國人居環境綜合獎,蟬聯全國綜治領域最高獎『長安杯』,『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城市標識深入人心。」
「勇爭一流,爭創更多第一唯一,成為全省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幟」這是省委賦予常州"十四五"發展的新要求。站在新起點,常州正引領企業勇攀未來產業高峰,從傳統製造向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工業和能源網際網路、智能網聯汽車、碳複合材料、生物醫藥、空天信息、5G通信等"新智造"迭代升級,積極營造「鏈主式企業+骨幹型企業+高成長企業」產業生態。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江蘇分院院長周永松說:「按照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的指導思想,貫徹長三角一體化先進位造業+網際網路,科創產業融合的這樣一個要求,組織實施一批江蘇和常州優勢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智能製造樣板工程,推廣江蘇乃至常州的智能製造模式。」
常州市科技局局長劉斌說:「通過建設高能級的平臺,實施高水平的項目,引育高層次的人才,釋放出更多的活力,為我們創新增加更大的能量。同時我們要加強,對創新創業人才、企業的服務,把我們常州的創新工作做得好。」
「十四五」時期,常州放大"一點居中、兩帶聯動、十字交叉、米字交匯"的區位優勢,融入一體化,潮起新中軸:加快構建以交通中軸、創新中軸、產業中軸、生態中軸、文旅中軸為主要特徵和內涵的中軸樞紐城市。眼下,交通中軸正在隆起:高速公路、鐵路聯結東西、貫穿南北,港口機場通江達海;創新中軸正在連接:常州已集聚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行業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城市中軸正在延展:計劃總投資約1126億元的常州高鐵新城建設全面提速。
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說:「常州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牢記囑託勇擔使命,用實幹創造用奮鬥作答。我們聚焦聚力高質量現代化,堅持不懈抓創新抓環境抓項目,強力推進工業智造、科教創新、文旅休閒、宜居美麗、和諧幸福五大明星城建設,著力打造『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社會高效能治理,勇爭一流,爭創更多第一唯一,成為全省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幟,早日跨入『萬億元城市俱樂部』」。
(記者尹美又、楊帆、湯琤、潘瑱嫣 常州臺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