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重中之重,就是臺灣。儘管東海有美軍部署的第一島鏈,但是這條島鏈只能監視卻無法阻止解放軍活動。對於中國大陸而言,臺灣是個必須收回來的地方,只是以前的時機未到。
由於南海控制權的相對性,雖然此區軍事衝突的概率極高,但是衝突的「烈度」卻不會太高。值得注意的是,南海軍事衝突可能觸發東海危機。試想,假設解放軍真要對太平島和東沙島動手,為何不順便解決臺灣本島問題?沒有川普及其黨羽的胡鬧,任性的大搞「炮艦外交」、隨性的大玩戰爭升級把戲,解放軍根本沒有動手的理由與機會。
如果中美之間爆發軍事衝突,就需要在南海、東海各個海域做好軍事鬥爭準備,因為中美之間的軍事衝突不可能是局部的,非常可能從一個點連成一條線進而變成一個面,形成局部戰爭甚至大規模戰爭,所以中美之間不能鬥,因為鬥則兩傷、和則兩利。
美艦穿航臺海 解放軍點名警告
美國太平洋艦隊發布的8月18日「馬斯汀」號飛彈驅逐艦通過臺灣海峽畫面
美國太平洋艦隊8月19日證實其一艘軍艦前一天通過臺灣海峽。美艦的這一舉動被臺灣綠營媒體大肆炒作,宣稱過去穿越臺灣海峽的美國軍艦都是在所謂的「臺海中線」以東航行,但美艦此次穿越臺灣海峽是在「臺海中線」以西航行,「是最逼近中國大陸沿岸的一次」。
近來美國軍艦和戰機在西太平洋、南海等我周邊海域動作頻頻,對此,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大校19日表示,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18日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他強調,近來美在涉臺問題上消極動作不斷,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戰區部隊將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定維護臺海地區和平穩定。
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最核心的問題。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挑釁是對華保持戰略壓力,表明美國在東亞維持其霸權存在的決心,並以此作為對華戰略調整的重要信號。在南海,美國是要否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保持所謂『自由航行』權利,挑唆個別東南亞國家對華提出領土主張;在臺灣問題上,美國不否認中國對臺灣地區的主權,但為了保持海峽兩岸的所謂「軍力平衡」,因此對臺軍售、加強美臺軍事合作等。對此情況,中國要守住主權底線,管控衝突風險,適度進行反制。
臺灣將被迫打代理人戰爭
隨著中美競爭愈趨激烈,南海、臺海這兩個軍事熱點也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許多作戰想定也被提及。例如馬英九提到解放軍攻臺「首戰即終戰」,而現在美軍不可能來,即為一例。
馬英九提到這想定後曾引起網絡炸鍋。島內批評者多認為是唱衰臺灣,主張美國印太戰略已聯合多國完成對中國的合圍,雙航母已經就位,解放軍攻臺必敗,臺灣「首戰即獨立」。然而,解放軍是否採取「首戰即終戰」戰略雖然並不確定,但有合乎軍事邏輯的可能性,美軍不來同樣也有可能。
雖然美國航母戰鬥群擁有堅實的層層反導能力,但中美海軍科技能力屬於同一世代,美軍無法像打伊拉克、敘利亞一樣,憑藉本身跨世代的軍事科技優勢予取予求。矛與盾對決的結果如何,沒打過誰也不知道。然而,即便解放軍飛彈攻擊受阻,還可以發動第二波乃至第三、第四波的攻擊。軍艦彈倉庫納有限,最終會打到彈盡援絕。這是航母這種海上基地不如陸上基地有利之處。美國如果有意爭奪南海制空與制海權,就需要更多基地選項。
最合理的選項其實是向臺灣租借東沙島與太平島。這兩個相對大的南海島嶼原本就有淡水、機場與碼頭。太平島機場跑道長1,200公尺、寬30公尺,東沙島跑道更長1,800公尺、寬40公尺;都可以起降C-130運輸機與F-16戰機。只要略加整建,可以迅速完成戰力部署。
兩個島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東沙是南海進出太平洋的門戶,包括高雄、馬尼拉、海南島、香港、汕頭,都在戰機500英裡的作戰半徑內。以東沙為基地可以封鎖南海東出航線。太平島則位於南海島群的心臟,距離美濟、永暑、渚碧等解放軍駐防的南沙島礁都不到200英裡。美軍進駐後完成作戰部署,將立刻扭轉南海戰略形勢。
但也正因為如此敵意螺旋將迅速升到頂點。在解放軍立場,這種安全威脅是不能容忍的,勢必採取武力行動。如果美軍已進駐,攻擊東沙、太平島的機率較低,因為將直接與美軍交戰。但對臺動武,封鎖或攻佔澎湖,甚至直接進攻臺灣本島,「首戰即終戰」的可能性卻升高;如此可一勞永逸。東沙與太平島行政區隸屬高雄市旗津區。美軍進駐將符合「臺灣宣布獨立、臺灣發生內亂、外國勢力幹涉」的傳統對臺動武三條件,解放軍想不打都不行。
如果這個想定合理,那麼就意味著臺灣將被迫打代理人戰爭。解放軍動武的目的並非統一臺灣,而是懲罰臺灣在中美競爭中過度傾美,已嚴重威脅到大陸東南沿海精華區的防衛安全。統一議題可以慢慢來,但解除安全威脅的行動卻必須迅速果斷。近來對美國「善意」都照單全收的民進黨,或許應思考如何避免被迫打代理人戰爭,以維護臺灣本身利益了。
被綁架的臺北 不寒而慄!
雖然中美關係相對緊張,引發兩岸衝突的可能性也急速增加,這也可由解放軍機艦頻繁繞臺的行動看出。但是,根據《ETtoday新聞雲》七月中旬民調中心的最新調查,若兩岸爆發衝突,只有40.9%民眾願意上戰場,有49.1%民眾表示不願意上戰場。這樣的民意,看在美方眼裡,確實會感到焦慮,屆時若臺灣亂成一團,美方打臺灣牌的功能將喪失殆盡,因為所謂的代理人戰爭一向都是美方的首選。
因而可見,美國在臺灣的代表處「美國在臺協會」(AIT),就極盡拉攏臺灣人民之能事。從去年底臺灣的兩次選舉開始,AIT就大肆聲稱大陸通過釋放假信息影響臺灣選舉,以強化仇中情緒。
中美發生某種形式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增加,但將不會上升至全面性的戰爭,因為雙方都承受不起嚴重的後果,而一場孤立的小規模衝突將可使雙方都能釋放壓力,卻有可能引發國際股市暴跌與金價上漲避險的亂象,若臺灣倚美的事態凸顯,比如借用軍港與軍用補給,必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面對美方如此積極拉攏臺灣的策略,民進黨當局還頻頻致謝,殊不知臺灣已經被美方綁在其戰車上,隨時可能被當炮灰而不自知。目前臺北身陷已深並難以自拔,只能被美國綁架,並以全臺民眾的身家財產為賭注,確實不仁不義,更令人不寒而慄。
中美衝突將是臺灣的噩夢
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訪問臺灣,在發展美臺官方關係上邁出重要一步。在對臺軍售上尺度更大,不僅公布了臺灣採購66架F-16V的軍售合約,還宣稱將要對臺出售4架MQ-9B「海上衛士」無人察打一體機,如果成交,將是美國首次對臺出售先進的遠程攻擊武器。
8月16日,美空軍B-1B戰略轟炸機還飛近臺島東部,並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附近滯留一段時間,8月18日,美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馬斯廷」號貼近大陸海岸線穿越臺灣海峽。美國種種挑釁舉動,顯然是希望把「臺灣牌」放大,進一步惡化臺海形勢。為警示美臺勾結,管控臺海危機,解放軍東部戰區宣布在臺海及南北兩端舉行多軍種多方向的軍演。
此時,島內主張趁中美交惡搞投機的聲音不算少,連蔡英文也幻想在中美博弈中當「棋手」。但這些觀點設定的前提有兩個誤判:一是低估了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能力;二是高估臺灣在美國人心中的地位。
臺灣問題關乎中國的核心利益,也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此次阿扎爾訪臺,大陸馬上派戰機越過「海峽中線」回應,並持續開展多軍種多方向演練,發出了堅決反對美臺勾結、堅決反制民進黨當局借勢「謀獨」的信號。這一點,臺軍方實則比某些專家感受更深。近期,臺軍緊急修正「國軍經常戰備突發狀況細則」,並祭出嚴格的「接戰命令」,誰擅自開第一槍,將會受到刑罰處置。
臺軍退役中將帥化民也指出,美國近期頻頻在南海周邊活動,意欲製造地區衝突。如若民進黨當局趟渾水,跟著向大陸挑釁,那麼南海、臺海爆發正面衝突的可能性就會大幅上升,屆時民進黨當局只會碰得一鼻子灰。民進黨既便在戰術上沒有「開出第一槍」的意願,但美國在戰略上已幫臺灣「子彈上膛」,隨時有可能引發擦槍走火。
儘管蔡英文當局一再對美輸誠,但美臺關係的基礎並不像民進黨鼓吹的那樣「牢靠」。近期,民進黨當局提出籤署美臺FTA的想法被美方無情地拒絕,某些人期待美國向臺灣提供新冠疫苗的幻想也被阿扎爾一句「美國優先」擊破。
在中美強力博弈以及亞太格局正在發生百年變局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需要謹慎思考的是,美國的模糊承諾和軍事介入真的能給臺當局提供安全庇護嗎?中美在南海、臺海發生衝突,臺灣能置身事外嗎?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上,大陸有不可逾越的政治紅線。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甚至借勢「謀獨」,只會給臺灣帶來更大的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