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臺海、印度:誰是中國當下最主要矛盾?

2021-02-18 傳奇文學海風

眾所周知,近來中國周邊波譎雲詭,風起雲湧,很不安寧平靜,西邊印度、東南臺海、南面南海,仇華反華者都磨刀霍霍,不讓人省心。    其實,大家不必太過憂慮,這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是必然會遇到的險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對中國階段性復興成果的檢驗、考驗和驗證。

 被仇視、被對抗,是強者的宿命,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那麼,在目前中國面臨的印度、臺海、南海諸問題中,哪個是當下最主要的矛盾呢?

 這就要看三者之中,哪個最重要,且最緊迫。

 

對印度近期持續在邊境搞事,中國群情激憤,認為中國政府有些軟弱,都渴望重演1962年的一幕——將其暴打一頓,狠狠教訓一番,使其老實點。

這種心情,相信高層也很理解。但對比起其他兩大問題,印度在西部邊境的挑釁,顯然還入不了高層的法眼。這樣的邊界衝突,交給西部戰區即可,相信駐守高原大漠的血性軍人,不會讓高層失望,更不會讓全國人民失望。只是什麼時候用武力反擊教訓,有個時機和程度問題。

 還有一些聲音建議先解決南海問題。這種觀點也可以理解。但畢竟,南海雖有來自域外的攪局者,但目前總體態勢平穩,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大框架下,周邊國家「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並無大的爭議動作,各方相處也較平穩。更何況,南海問題畢竟有一些特殊性,留給時間慢慢解決恐怕更是上策。

 當前中國面臨的地緣問題中,最主要的矛盾恐怕在東海。臺海問題,才是目前中國最主要的地緣矛盾所在。

 

先說印度問題。

印度頻繁犯我邊境,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印度企圖利用中美博弈以及臺海、南海緊張局面,趁機在邊境問題上渾水摸魚,撈點好處。

 

二、印度軍方為了自身利益,利用邊界衝突向莫迪政府施壓。

 

三、莫迪政府面對嚴峻的疫情及經濟形勢,轉移國內矛盾。

 

四、美國尤其是美國軍方對印度軍方的授意,挑唆印度升級邊境衝突,加劇中印對抗,以減輕美國國內矛盾所帶來的壓力。

 

理解了這四個方面的原因,就會理解印度問題其實是一個長期的問題,一時半會無法根本解決,尤其在美國11月份大選之前,基本上都會處於膠著狀態。

在一定程度上,美國對印度軍方的影響,恐怕比印度政府的影響還要大。莫迪因此陷入了一種糾結的分裂狀態中。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印度跟中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不能任由軍方的冒險行為無限升級。他甚至一直強調中國方面並沒有越境,主動攬責,就是因為他心裡有數,知道不能真的跟中國開打。

另一方面,莫迪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向軍方妥協,因為印度軍方對外「受命」於美國軍方,對內則綁架民意向莫迪施壓。同時,印度政府本身也有轉移國內矛盾的需要,所以就出現了不斷向邊境增兵的緊張氣氛。

近三個月來,印度陸續向邊境部署了諸如蘇-30MKI,幻影2000、美洲豹等戰鬥機以及作戰坦克。印軍8月29日在斯潘古爾湖和楚舒勒之間的平原上部署了一個坦克團。 

 

實際上,無論印媒渲染的坦克對峙,還是傳言的20萬印軍壓境,更像是印度方面的造勢,目的就是烘託緊張氣氛。

 在信息戰爭時代,對於坐擁殲-16殲擊機、轟-6K轟炸機,乃至殲-20等大殺器、且已經把5G設施修到了班公湖地區的人民解放軍來說,真要開打,勢必是對印軍進行全方位的致命打擊,誰還有興趣跟它玩坦克戰?

至於20萬印軍壓境一說,更是不足為慮。6月份印軍被解放軍暴打之後一晚上就凍死了17個,相比解放軍完備的基建和後勤,印方後勤供應嚴重脫節的問題暴露無疑。

 解放軍設在班公湖南岸制高點的秋迪檢格拉哨所

 

因此,無論是之前莫迪親臨前線,還是近日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跑到拉達克視察邊防部隊,印軍雖然氣勢挺足,但實際上除了美國,無論莫迪政府還是印軍高層,內心裡其實也並不想開戰(除非出現極端情況,比如因擦槍走火導致矛盾意外升級或失控)。

 印軍駐地

 

莫迪不敢開戰是基於有自知自明,而軍方的本意是圖財,借製造混亂向政府獅子大開口索要軍費,但要是真讓他們上戰場送死,那是一萬個不願意的。畢竟真打起來,他們就是靶子和炮灰。

既不想真正開打,又想通過外交手段謀取一些地緣小利,非常符合阿三喜歡佔小便宜的性格特徵。

面對印方的小伎倆,在9月4日晚中印防長莫斯科會晤時,中國防長明確表示:「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中國軍隊完全有決心、有能力、有信心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話說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可謂徹底斷了印軍的念想,將其小算盤扼殺在搖籃之中。

中國不主動升級矛盾,並不代表軟弱和一味由著印度胡來,而是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不主動加劇衝突。所以我們在中印邊境問題上的策略,就是不會跟著印度的節奏走,在守住底線的基礎上,採用「拖」字訣和「磨」字訣應對。相反,如果意氣用事,與印度立即開打,會掉進美國早就布下的圈套,一旦中印矛盾升級甚至演變成大規模戰爭,將是中印雙輸,美國卻坐收漁翁之利。

 

再說南海問題。

南海問題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問題,估計再過一百年也還是會有爭議,這是由地緣特性所決定的。

 

以中國領土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為例:曾母暗沙距離廣東有1900公裡之遙,距離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卻分別只有幾十和幾百公裡,可以說已經頂到了他們的家門口。這種地方怎麼可能沒有地緣衝突?而且相當一段時間內,這些地緣爭議都不會消停。

 

印度和南海,都是無法一次性解決掉的問題。

但是臺海,就不一樣了。

臺海問題,雖然背後實際上是中美問題,但其本質還是中國的內政問題,關乎國家主權統一,是中國打破第一島鏈,反制美國在西太平洋封鎖,以及遏制日本的兵家必爭之地。

 

現在,中國在北方已經完成了與俄羅斯的合縱,在西部也正在努力與歐洲連橫,在經歷疫情的空前歷練之後,國內空前團結,萬眾一心。無論內外環境,現在都已經處於梧桐臺灣的最佳時機。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老一輩臺灣人當中,目前還有一些心繫大陸、渴望統一的愛國有識之士,但40歲以下的中青年臺灣人,因為受到臺獨教育的長期影響,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人渴望兩岸統一,大部分都希望維持現狀或者臺灣獨立。

 

從國際上看,中俄合縱局面雖然相對穩定,但畢竟普京也已年屆七十,一旦俄羅斯政壇出現變故,出現親美政府,那將對中國統一臺灣造成極大困難。

 

此前,面臨美國欲在日本本土部署中導的壓力,安倍晉三選擇了急流勇退,而未來的日本首相在美國壓力面前將何去何從,還是個未知數,一旦親美右翼份子上臺,同樣將對中國形成極大的掣肘。

 

在如此種種情況之下,武統大計顯然當早不當晚。

說句不好聽的話,臺灣是中國的睪丸,如果動不動就被人捏幾下,中國將始終受制於人。

 

何況,臺灣問題一日不解決,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也始終會受到牽制,將永無寧日。

 

至於臺海戰爭怎麼打,當然是要在做好周密充分準備的前提下,逮住最佳時機閃電出手,速戰速決。

目前美國和臺灣當局不斷以切香腸的方式蠶食我們的底線,倘若美軍EP-3E電子偵察機在臺灣起降這件事情有足夠的證據坐實,那基本上就隨時可以開打,只需找個最好的時機動手便是。

解放軍的戰機天天去臺灣上空巡航溜達,也是一個好辦法,甚至可以在必要時,主動製造一個擦槍走火的機會。

前些天東風快遞雙發,齊射南海,美國航母立刻沒了動靜。看來美國佬看到硬傢伙還是怕的。如果把臺灣上空直接劃成解放軍的正常巡航區域,戰機天天在頭頂上飛來飛去,試問誰最害怕?

必要時,甚至可以學學川普對付伊朗蘇萊曼尼的手段,臺獨份子當中誰叫囂得最兇,可以給他來個私人定製版的「定點清除」。

    定點清除此二毒

   

    臺海之戰,主動權在我們手裡,一旦開打,必然會具備突發性、閃電戰、速戰速決等特徵,絕不能拖泥帶水,不給美國充分反應和幹預的機會,哪怕是象徵性的幹預。過程越簡短,則效果越顯著,正常來說,美國絕無膽量為了臺灣跟中國全力拼命。當年一場古巴飛彈危機,美國嚇得六神無主,為什麼?就是因為其面對的是一個足夠強硬而又不可捉摸的赫魯雪夫。

   

    古巴飛彈危機,看似兇險可怕,但正是赫魯雪夫的以攻為守,才使得美國最終撤銷了在土耳其和義大利部署的飛彈,達到了以戰止戰的目的。退一步講,就算美國真的跟中國爆發熱戰,在中國近海打起來,中國完全不會落下風。如果爆發這種大規模的全面熱戰,那將是關乎本世紀中美國運最關鍵的一次對賭。只要中國做好充分備戰和打持久戰的準備,那麼耗到最後,最終的贏家一定是中國。

    跟美國之間的大規模熱戰,我們當然不希望發生,但這也由不得我們。如果一味退縮忍讓,只會不斷刺激美國的胃口。面對川普這種流氓政府,退縮和懦弱的下場,張一鳴先生前段時間已經做足了示範。

只有向美國展現我們最強的勇氣、決心和實力,才有可能以戰止戰,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

至於收復臺灣之後如何治理,不外乎全面接管和建立過渡體制兩種手段。

至於是否施行一國兩制,這個得視實際情況而定。若條件具備則實施,不具備那就不實施。如果出現極端分裂份子反撲等情況,弄不好還得學習普京對付車臣的方法。

當年的車臣之戰,車臣人不怕死的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除了青壯年以外,老人、婦女、孩子全部武裝起來參戰。

車臣的娘子軍,白襪子的冷槍和黑寡婦的人肉炸彈,曾令俄羅斯軍人談虎色變。

那些在溫室裡長大的臺獨男女,女的要是真有車臣黑寡婦那種化身人肉炸彈、男的真能像車臣男人們那樣有敢把青壯年打絕的勇氣,那反而省事了,那就不用顧慮怎麼治理了,都打絕了反而好治理。

作為中國人,當然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

 

 

戰爭的苦果,不應由熱愛和平的人民去承擔,懲罰從來都是針對破壞國家分裂的犯罪份子,而不是針對普通人民的。

但在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統一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未來的路到底怎麼走,需要臺灣人民認真思考,到底如何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

 

 

 國家高層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和戰略定力,無論是一國兩制還是香港國安法的出臺,都是順應歷史潮流的絕妙之筆,統一臺灣後怎麼治理,國家自有良策,對渴望國家統一的普通大眾來說,跟著黨走就是最好的支持和歸宿。

 

21世紀的世界,前半個世紀的主要問題都將是中美問題,越往後,越將是中國的問題,這是歷史大勢。

為了確保在臺海問題上萬無一失,需要做好跟美國全面決裂甚至爆發熱戰的充分準備,因此武統臺灣,我們除了考慮臺灣本身的問題之外,還需要兼顧整個國內國際環境和整個世界政局。

 

相關焦點

  • 美報告:中國火箭軍擴充逾3成 12個旅處理臺海、南海
    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3日文章,原題: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中國火箭軍三年來擴充逾三成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本月7日發布的中國2020年度核武報告指出,解放軍火箭軍共有40個彈道飛彈旅,比2017年增加35%,目前也仍在組建新的彈道飛彈旅。
  • 美澳日在南海舉行三邊軍演,原軍區副司令:做好臺海戰爭準備!
    美澳日在南海舉行三邊軍演,日媒:肯定會激怒中國據《日本時報》報導,周二,日本海上自衛隊與澳大利亞軍隊和美國「裡根號」航母戰鬥群在南海舉行了三邊軍事演習。日媒報導指出,此舉是上述國家海軍在該海域展示實力的最新舉措,肯定會激怒中國。
  • 美智庫:2021中美在臺海爆發衝突可能性為「高級別」,南海則降級
    這家智庫將中美之間在臺海爆發嚴重衝突的可能性首次上升為「高級別」,而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級別則被降低。這是臺海潛在衝突首次被劃入「高級別」。報告同時指出,2021年中美圍繞南海發生軍事對抗的可能性比2020年要低,從「高級別」降為「中級別」,即「發生的可能性:低;對美國利益的影響:高」。此外,「中國與印度因邊界問題而爆發衝突的可能性」去年未被CFR列入報告,而今年在報告中位於「中級別」,即「發生的可能性:中;對美國利益的影響:中」。
  • 美軍在南海和臺海同時挑釁 哪個才是主戰場?
    美艦的這一舉動被臺灣綠營媒體大肆炒作,宣稱過去穿越臺灣海峽的美國軍艦都是在所謂的「臺海中線」以東航行,但美艦此次穿越臺灣海峽是在「臺海中線」以西航行,「是最逼近中國大陸沿岸的一次」。    近來美國軍艦和戰機在西太平洋、南海等我周邊海域動作頻頻,對此,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大校19日表示,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18日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
  • 拜登接近逆轉,德國對華變臉,他想在南海臺海啃中國一口!
    說這個話,是想提醒一直以來都有的一種情緒,即:川普連任就對中國不利,拜登贏得大選就對中國有利,在佔豪看來,這種情緒才是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因為,這種情緒把我們的好與壞寄託到了美國大選身上。我們在前天文章《原創丨川普和拜登,到底誰贏對中國更有利?
  • 臺海和南海,哪個方向更危險?答案正變得模稜兩可
    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吳同學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官網報導:也許中美兩軍最接近的地方莫過於南中國海。在當選總統拜登的領導下,這一水域的邊緣政策可能很快就會抬頭。報導的標題是《問題之海:美國與中國可能在南海衝突 》。
  • 在臺海局勢緊張時刻,山東艦經臺灣海峽赴南海訓練,解放軍釋放明確...
    文/南風 據報導,在臺海局勢緊張的時刻,山東艦經過臺灣海峽,赴南海海域開展訓練。對此解放軍表示這是正常的安排,之後還會根據作戰要求繼續組織類似訓練。
  • 環球時報社評:降低臺海戰爭風險,臺當局須有行動
    形勢最微妙的還是臺海局勢,南海目前基本是美國單方面進行軍事挑釁,中國與南海聲索國防止軍事摩擦的態度比較清晰,美軍如果要擦出南海上的火花,它只能自己動手幹。臺海的情況則不同,那裡還有激進而活躍的臺灣民進黨當局,而且政治問題和軍事問題在臺海複雜交織,也相互刺激。
  • 事關南海臺海,中方早有準備
    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顯示,中國火箭軍目前有四十個彈道飛彈旅,相比2017年擴充了三成,其中12個旅屬於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主要負責處理臺海和南部海域的主要事務。
  • 事關南海,印度也要來插一手?別把你的手伸太長!
    撰文:張三根據報導,中國和其他南海周邊國家正在商討南海行為準則,那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試圖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軍事演習,但軍事演習只會使得南海地區的局勢越發緊張。而本身並不是南海周邊國家的印度,卻似乎有些不開心。
  • 臺海迎來「重量級嘉賓」
    在這一次臺海危機中,美國不斷地出臺「涉臺法案」,並且派遣高層「到訪」臺灣地區,在兩岸問題上煽風點火,讓兩岸緊張對立形勢不斷加劇。甚至,美國還出動了軍艦和軍機進入臺海地區,讓局勢變得越發複雜嚴峻,近日,臺海地區就迎來了一個「重量級嘉賓」。
  • 俄羅斯拒在中印間站隊:支持印度反華的是美國!印方反應令俄尷尬
    雖然眼下這場中印邊境衝突怎麼看都只是中國與印度兩國之間的邊境糾紛,並不需要也不能讓第三國摻和,但鑑於當下微妙的國際形勢,外界關於第三國、特別是美國正在插手相關衝突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其實參考美國對全球各地地緣政治局勢的態度,美國人這種「不嫌事大」的態度完全在意料之內,畢竟利用這種地緣衝突為自己創造介入相關矛盾的機會並趁機謀取利益,才是最符合超級大國利益邏輯的行為。
  • 日發表中國安全戰略報告 稱中國在南海行動強硬
    報告主要側重於中國在海洋問題上的政策,內容涉及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策略和舉措、中國海軍在亞丁灣和索馬利亞海域的護航行動,以及解放軍在外交領域的動態。  警示中國能源擴張  報告專門用一章篇幅談中國在南海的政策,妄稱中國在南海採取強硬行動,引發與南海周邊國家的摩擦。
  • 印度勾搭越南,在南海舉行聯合軍演
    (印度海軍的"契爾丹"號反潛護衛艦停泊到越南胡志明市的港口內)而這根本就不是"契爾丹"號造訪越南的真正理由,因為在運送完物資後,這艘印度軍艦立刻和越南海軍從12月26日起,舉行了為期2天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練,而地點正是在南海。"契爾丹"號反潛護衛艦屬於印度海軍"格莫爾達"級護衛艦4艘中的第三艘,全級艦均以K字頭為名,所以也可以被稱之為K型。
  • 解放軍四海同時軍演,來敵必戰,臺海地區戰爭陰霾再現
    最近的國際國內形勢比較複雜,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正式開戰;印度擺明車馬要和中國死磕到底,一邊在和巴基斯坦戰鬥的同時還一再挑戰中國的底線,想要通過多線作戰轉嫁國內的惡劣形勢。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態度也很微妙,一方面不斷騷擾中國的領海和領空,一方面不斷地加大在臺海地區的行動力度。
  • 賈慶國:臺海、南海和意識形態領域
    2020歲末,美國剛剛經歷了史上最驚心動魄的總統大選,新冠陰影仍籠罩全球,適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詭譎的國際風雲中,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走向何處?合作?對抗?脫鉤甚至是戰爭?什麼才是折射兩大國此刻關係的關鍵詞?
  • 【解局】解放軍今日臺海軍演,小英卻「跑」了
    一方面,中國大陸12日剛剛結束在南海進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在短時間內接連進行兩個軍事演習實屬罕見。另一方面,臺灣海峽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敏感地帶,大陸已經兩年多沒有在臺灣海峽軍演了。在這樣的時間、地點進行實彈演習,顯示對「臺獨」人士分裂行徑的警告已經是刻不容緩。
  • 針對臺海,東部戰區今年五度發聲,大陸提升應戰能力,不是空談
    當前,中美圍繞臺海較量持續緊張,解放軍大規模作戰演練不斷,美軍在南海挑事不斷。此外,中印邊境對峙仍在持續,雙方軍事部署也備受關注。在此之際,中央軍委近來接連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強調全面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訓令備戰打仗。而負責臺海方向的東部戰區今年更是五度發生,引發外界關注。
  • 美國「裡根」號航母重返南海,兩棲攻擊艦疑似同時現身!
    另據太平洋艦隊網站的聲明,裡根號航母打擊群8月14日進入南中國海,進行海上防空演練,以支持印度-太平洋的自由開放。聲明引用隆納·雷根號航母上第七特遣艦隊指揮官Joshua Fagan的話說:「與我們的聯合夥伴整合,對於確保聯合部隊的反應能力和殺傷力,以及保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至關重要。」
  • 解放軍演習之際,美艦穿越臺海後,高調闖入南海
    近段時間,美軍頻繁派遣艦機在中國周邊炫耀武力,興風作浪。22日,美國海軍在其官網宣布,美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巴裡」號重返南海,並稱該艦將在該地區「促進和平及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