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眼下這場中印邊境衝突怎麼看都只是中國與印度兩國之間的邊境糾紛,並不需要也不能讓第三國摻和,但鑑於當下微妙的國際形勢,外界關於第三國、特別是美國正在插手相關衝突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
而在12月14日,作為同時與中印雙方交好的俄羅斯突然發聲——俄外長拉夫羅夫公開表示:是美國在背後支持印度的反華運動。
拉夫羅夫外長是在當日由俄羅斯智庫國際理事會舉辦的一場演講中發表上訴觀點的。其表示,「西方正堅持不懈、咄咄逼人,試圖讓印度參加反華聯盟,並破壞我們與印度的關係」。而至少從目前美國在相關衝突中的種種表現來看,拉夫羅夫並非無中生有:
在印度開始單方面挑起邊境衝突的5月份,川普就對此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並早早表態自己站在印度這一邊;
6月15日的流血衝突之後,共和黨參議員丹·沙利文就向美國國會建議,美國應該儘快與印度在印度洋舉行一場「額外」的聯合演習,以此幫助印度提高自身的「防禦能力」;
到7月底,就連當時正忙於大選的拜登都公然跳出來給印度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印度是美國的「天然夥伴」,如果自己當選總統,那麼將把與印度的關係放在美國政府工作的首位。
其實參考美國對全球各地地緣政治局勢的態度,美國人這種「不嫌事大」的態度完全在意料之內,畢竟利用這種地緣衝突為自己創造介入相關矛盾的機會並趁機謀取利益,才是最符合超級大國利益邏輯的行為。
2020以來,謀求連任的川普加快了拉攏中國周邊鄰國共同反華的布局動作,而印度與中國搞這一出鬧劇簡直就是給川普白送了一個天大的餡餅:
6月15日的流血衝突之後,不管印度當局曾有什麼算盤,現在的印度對外都只能表現出全面反華的強硬姿態,一邊立刻退出有中國參與的RCEP協議,一邊則宣布參加於10月6日由美國帶頭召開的美日澳印四國安全會議。
既然印度都已經把自己洗乾淨送上門了,美國方面豈有不笑納之理。
而眼下的美國至少在輿論上也確實在踐行拉夫羅夫的判斷:就在12月7日,彭博社居然無中生有的宣稱「中國正在通過緬甸境內的少數民族武裝協助印度叛軍對抗印度當局並為其提供庇護」。
考慮到中美關係的現狀,以及美國人的一貫作風,美方在各種可能的熱點地區搞小動作來遏制中國,其實並不意外——這些地區既可以是中印邊境,也是南海、臺海或者釣魚島。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為何是俄羅斯方面站出來指責美國「幹涉中印衝突」?
說來說去,這還是與俄羅斯自己的利益有關:對俄羅斯而言,中國至少在事實上已經是無可爭議的「戰略盟友」,但印度同樣與俄羅斯關係頗近,並且在軍火出口上常年為俄羅斯最大客戶。
所以這兩個「夥伴」突然就這麼「打」起來確實讓俄羅斯相當為難——不管俄羅斯要幫誰說話,都必然要得罪另一個。
這種情況下,俄羅斯的選擇就非常微妙了:中方必然不需要美國的「幫助」,但如果印度因為對華恐懼而倒向美國,這對俄羅斯而言才是最糟糕的事態。因此,拉夫羅夫才會主動跳出來指責美國,目的就是趕緊捅破這層窗戶紙,防止印度真的倒向美國。
顯然,印度人也明白中國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在聽聞拉夫羅夫的相關表態後,印方的反應也很直接——依然對印度政壇有著不小影響力的資深政客、前外長西巴爾就表示,如果俄羅斯擔心美國將印度拉入反華陣營,那麼俄方也應該對中國「侵犯」印度領土公開表達一些「關切」。
俄羅斯會為自身在印度的利益,來趟這灘「渾水」嗎?在中國與印度之間,俄羅斯人到底要選擇哪一邊?這是中印都極為關注的問題。
毫無疑問,俄羅斯根本不敢做出這種「選擇」,而這種投鼠忌器的心理也只會讓俄羅斯在今後面對美國的幹涉時始終無法做出真正強而有力的反擊。
說白了,現代國際地緣關係之複雜,即使是「戰鬥民族」有時候也不得不低下自己高傲的頭。而這同樣也是在警醒我們:指望別人來幫助自己始終是一種過於天真的想法,唯有自身的強大與繁盛,才是讓本國在任何地緣衝突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